資料分析裡的鄙視鏈!EXCEL:感覺有被冒犯到

hxc979891發表於2021-03-29

在資料分析的領域裡有一個特別怪的現象,那就是唯工具論,這給我們一個錯覺,好像誰懂的工具越多,就好像誰就能拿高薪一樣,而且還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工具鄙視鏈:會python程式語言的,瞧不起用BI工具的;會用BI工具的,瞧不起會用SPSS、SQL這種工具的; 會用SPSS、SQL的,瞧不起用PPT做資料彙報的; 會用PPT做資料彙報的,瞧不起只會用Excel做資料統計與整理的…姑且先不說這個鄙視鏈是不是正確的,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朋友小K計算機專業畢業,畢業之後一直在網際網路行業裡從事開發的工作,JAVA、Python、資料庫等工具用的賊溜,因隨著年紀逐漸增大,小K擔心自己會遇到職業瓶頸,想轉行到資料分析的領域。小K自信地認為自己懂得那麼多的工具,要找一份資料分析的工作簡直是輕而易舉。抱著這樣的自信,他投了好幾個正在招聘資料分析的崗位,因為會工具使用的不錯,他如願地進入了面試的環節。可是當面試官問他一些具體的業務邏輯和分析思路時,他傻眼了,自己沒做過這些,根本說不出來,他只會寫程式碼。毫無疑問,最後他被這些公司否決了。

從小K的事蹟中我們可以看出,並不是工具用的好就一定能做資料分析的工作,我們一定不能有這樣的錯誤思維。資料分析是一個能力要求非常綜合和全面的工作,首先要具備的能力,就是對業務的理解能力,如果不懂得業務,就算你工具用的多好,也分析不出什麼觀點來,很多資深的資料分析師都是在業務中摸爬滾打出來的。正是基於對業務有著深入的理解,資料分析師才能結合多個維度去找出業務痛點,為業務提供指導方向。所以,工具很重要,但絕不是主要條件。

我們再回到剛剛的鄙視鏈裡,其實在我看來,每一個工具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我們不能因為其難度大小去判斷哪個工具更厲害,正確的思維是,有什麼樣的場景就應該用什麼樣的工具,在某些場景裡,EXCEL也不一定會比Python差。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雖然EXCEL處理的資料量是有限制的,我們只能用資料庫去處理更大容量的資料檔案,但是EXCEL安裝智分析的外掛之後一樣也可以連線資料庫,而且處理效率不比其他工具低。如果用EXCEL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們又何必去寫程式碼呢?

    所以對工具的選擇應該是以效率為前提,如果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複製貼上或者寫程式碼上,相當於做了很多無用功,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業務問題的分析上,找出業務痛點,推動業務部門做改善。市面上具備綜合能力這麼強的工具非常少見,目前做的比較好的是智分析,基本把EXCEL、資料庫、Python的所有功能都融入進去了,無論是做透視分析,電子表格,還是做視覺化儀表盤,它都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而且都是自助式拉取資料,效率非常高。

    會用工具是必須要具備的能力,但更要懂得資料思維,這才是資料分析師存在的意義。其實不必糾結於此,依據個人能力,配合當前的資料分析環境,適用的工具自然會被選出,最後記住一句話:工具是人用的,重點在於人,而不在於工具。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80489/viewspace-276554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