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AIoT“第一”的紅旗能扛多久?

鐳射財經發表於2021-04-17

作者 | 南陽 來源 | 數科社

小米手機的九週年生日時,雷軍在在公開信中宣佈小米下個十年的核心戰略升級為“手機 X AIoT”。小米對AIoT業務能夠支撐小米未來有很高的期望。

小米對AIoT業務有這樣的期望,是建立在AIoT業務目前的成績之上的。不過AIoT的這場混戰才剛剛開始,其他科技巨頭、傳統家電巨頭都已入局,小米AIoT第一的紅旗到底能扛多久?

行業領先但業績停滯不前

小米AIoT業務的佈局要從從小米以手機為中心的生態鏈開始說起。2013年,小米手機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之後,雷軍就看到了智慧硬體和IoT的趨勢,並決定“用小米做手機成功的經驗去複製100個小小米”,提前佈局IoT。“複製100個小小米”,也就是透過打造生態鏈的模式,進行集團作戰。小米財報顯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小米投資的生態鏈公司已超過310家。

從種類來看,小米生態鏈企業生產的硬體產品主要分為手機周邊、智慧硬體、生活耗材、智慧家電,再加上小米自己做的電視、路由器、智慧音響、膝上型電腦,這些產品共同構成了小米以手機為中心的“1+4+X”的AIoT生態。

2018年,小米的招股見面會上,雷軍曾豪言:未來十年,小米的loT業務收入預計會達到公司總收入的40%-50%。

從小米2020年財報資料來看,小米AIoT平臺已連線的IoT裝置數為3.25億臺(不包含手機和膝上型電腦),同比增長38%;米家app月活使用者4500萬,同比增長22.1%;小愛同學月活使用者8670萬,同比增長43.5%。小米在財報中宣稱其AIoT業務目前領跑行業。

雷軍此前也曾強調,AIoT業務要成為手機業務的催化劑、助燃劑。因為,IoT產品除了和手機之間的協同效應,還能提升使用者粘性,也就是IoT使用者的連線裝置數會不斷提升。但是,現實很骨感。連線數的增量並不代表小米的AIoT佈局前景可觀。

關鍵在於,一直以來,“手機+AIoT戰略”是小米既定戰略,而財報顯示,2020年,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分收入為674億元,同比增長8.6%。與之形成反差的是,2019年,小米的IoT產品收入增速達到了41.7%。

雖然疫情帶來了一定的衝擊,但小米手機在2020年業績表現亮眼,出貨量1.46億臺,同比增長17.5%,營收達到1522億元,同比增長24.6%。反觀之下,IoT業務成績幾乎停滯不前。

小米AIoT“第一”的紅旗能扛多久?

在loT產品層面,小米一直透過價效比+爆品策略搶佔市場,如小米移動電源、插線板、空氣清淨機等,這也為小米擴充使用者,並在使用者層面形成品牌認知提供了助力。幾年下來,小米的成績有目共睹,比如在電視市場,小米已然成為頭部玩家之一,在智慧音響市場,也與阿里、百度三分天下。

但是在利潤率更高的白電市場還是由傳統家電廠商佔據市場主導地位。以空調為例,根據華泰證券研究所釋出的2020國內空調市場份額資料,排名前四的品牌分別為格力、美的、海爾、海信,市場份額分別為36.9%、31.9%、10%、3.8%,其他幾十家品牌共同瓜分17.3%的市場份額。

老對手華為步步緊逼

華為和小米在手機業務上是死對頭,在AIoT業務上同樣也是。雖然華為AIoT業務啟動比小米晚,但是華為手裡有火力更猛的武器。

華為可用於AIoT業務的武器主要有三個,分別是通訊技術、晶片設計能力、鴻蒙OS。

其中通訊技術對AIoT業務至關重要。AIoT目前主要的使用場景是智慧家居,衡量智慧家居使用體驗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場景中的裝置網路連線是否穩定,裝置反應速度是否夠快,這和廠商的通訊技術能力強弱有直接關係。而通訊技術是華為的看家本領,小米在這方面和華為有不小的差距。

晶片在AIoT業務中和通訊技術處於同等地位,AIoT場景中裝置的通訊能力是晶片提供的。華為旗下的海思是目前國內晶片設計能力最強的半導體廠商。小米也有晶片研發部門,一直在研發澎湃系列的晶片,但截止目前只發布了一款低端手機晶片和一款手機影像晶片。在晶片設計能力上小米要追趕華為的路還有很長。

此外,鴻蒙OS是華為2019年8月釋出的一款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全場景分散式作業系統。這裡面的兩個關鍵詞:萬物互聯、全場景,意味著鴻蒙OS是專門為AIoT生態打造的,具有低時延、可擴充套件、更安全的特點。而小米在AIoT領域目前還沒有推出作業系統級別的產品。

更何況,目前華為已經整合了這三大武器的優勢推出了AIoT領域的最新產品——華為全屋智慧解決方案。這套方案的核心是搭載了鴻蒙OS的的全屋智慧主機,擁有鴻蒙AI引擎,可以實時蒐集、計算終端、感測器資料,然後由鴻蒙AI引擎形成合理決策,控制裝置執行各類場景需求。

這是業界首個從底層入手、從根本上解決了連線和控制兩大關鍵問題,從底層上實現了全屋互聯、全屋AI和生態整合的AIoT解決方案。

小米AIoT“第一”的紅旗能扛多久?

不過,身處同一個市場,小米與華為的IoT佈局還是有許多相同點。比如在最直觀的戰略層面,2019年上半年,華為公佈了其“1+8+N”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1是手機,8是PC、平板、智慧大屏、車機、耳機、音響、手錶、眼鏡,N是和合作夥伴打造的各類終端;與此類似,2019年11月,小米公佈了其在IoT品類上的戰略:1+4+X,其中,“X”代表生態鏈企業和合作夥伴提供的IoT產品。二者的思路類似,手機和入口級產品自己做,其他泛IoT產品則交給合作伙伴或生態鏈。對使用者,是提供全場景服務,對產業,是開放合作。

在功能實現方面,二者也是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2019年下半年,華為推出智慧跨屏,可以實現一碰投屏、手機控屏等效果,也讓華為手機、平板、筆記本、智慧屏之間的聯絡更加緊密,這一功能如今已經成為華為系列產品的主打賣點之一。而去年OV、小米成立互傳聯盟後,今年8月,小米推出了小米妙享功能,也可以實現手機和電腦螢幕間的互聯互通。

即便如此,從目前華為的技術實力和在AIoT領域的業務佈局來看,華為將是小米AIoT業務在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

傳統家電廠商發力AIoT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完成,出貨量逐漸見頂,同時伴隨5G時代下全場景智慧生態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廣泛佈局電視、智慧音響、PC、平板等入口級產品和IoT生態,成為手機等企業的共同選擇。

除了華為,IoT市場還在不斷吸引著新的玩家入局,OPPO此前也陸續推出智慧手錶、移動路由器等產品,其智慧電視也已經獲得3C認證。其他企業如電視領域的康佳APHAEA也在IoT領域實施“1+3+N”戰略,創維也正在打造大屏AIoT生態“創維Swaiot™”,TCL此前則提出了AI x IoT戰略,致力實現硬體+軟體+萬物互聯與全場景的融合。

還有老牌家電巨頭海爾為了緊跟AIoT的時代浪潮,連公司名字都改了,從青島海爾改成了海爾智家,針對市場上大部分品牌只能銷售智慧單品、智慧家居產品難以實現互聯互通的痛點,推出了“5+7+N”的一站式解決方案,5代表客廳、廚房等5大使用場景,7代表視聽、美食等7大使用場景。

另一個家電巨頭美的除了打造自主品牌的AIoT產品之外,在AIoT發展理念上更注重多入口操控、多平臺互通,美的認為不同平臺的多裝置互聯互通是使用者的底層需求,所以美的IoT全面開放生態圈,以開放共贏的態度與各大廠商互聯互通,給使用者提供多種互動方式的全新操控體驗。目前美的IoT生態圈的合作伙伴包括阿里、京東、OPPO、比亞迪等知名科技企業。

可以說,隨著5G、AIoT等技術的發展,智慧家庭時代正在加速到來。而眾所周知,家電廠商在人工智慧、軟體互動等技術層面可能不如小米,但在硬體技術、銷售渠道、售後服務等方面相比小米都有較大的優勢。蠶食的大軍排山倒海而來,比起小米的創新迭代,很多傳統企業在萬物互聯時代乾脆變成loT企業。小米未來想佔據更多市場份額,實現彼時“40%—50%”的目標,越來越不容易了。

小米AIoT“第一”的紅旗能扛多久?

“手機+ AIoT”是小米未來十年的戰略重心,小米也會在AIoT業務上不斷加大投入以維持其領先地位。不過前方等待它的是研發實力強悍、資金實力雄厚、對AIOT業務野心勃勃的老對手華為,還有阿里、騰訊等其他科技巨頭也都在佈局AIoT,傳統家電廠商更是會全力以赴。

整體來看,小米AIoT面臨的競爭會愈發激烈,未來如何創新升級智慧互動的演進路徑,尋找智慧應用的變現之法,還有待觀察。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9060/viewspace-276848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