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越趨於人性化的同時隱私由誰保護

發光的房子君發表於2019-07-01


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看重個人的資訊保安,特別是近幾年大火的人工智慧,在人工智慧提供給我們便利的同時,同時也會思考這個體統安全不安全?如何讓人工智慧在保障使用者和客戶隱私的問題上面一直是科技領域的焦點。

過去幾年科技圈層出不斷的醜聞以及科技巨頭們一系列的使用者資料洩露事故讓人們越來越擔心接下來智慧產業的使用者隱私問題。使用者便利與使用者隱私好似兩個矛盾的問題,行業巨頭們說使用者用隱私換取便利這是等價交換,如果我們不能爬取使用者隱私那麼我就不知道該怎麼給使用者提供服務。

這句話在商業巨頭們之間廣為效仿,好似隱私在便利面前沒那麼重要了。甚至谷歌的CEO桑達爾·皮查伊也在《紐約時報》網站上發表文章稱“隱私不應該成為一種奢侈品。”面對這樣的強詞奪理的態度,使用者們紛紛嗤之以鼻,今年4月亞馬遜Alexa被曝竊聽醜聞,但貝佐斯還是說:“使用者的信任是一項寶貴的商業資產。如果你不當運用他們的資料,他們會知道的,會發現的。顧客很聰明,永遠不要低估客戶。”

雖然使用者便利與隱私看起來是很矛盾的對立面,但是這也只是巨頭們的一種託詞罷了,相比而言,蘋果在使用者隱私方面有著自己獨特之處,就以相較於安卓系統而言IOS的封閉性以及自建的生態系統會更加讓手機安全。並且在今年秋季釋出的移動作業系統iOS 13,其中關於隱私的新設計如下:第三方軟體無法再透過 Wi-Fi 或藍芽三角定位推測你的地理位置。

早在2016年WWDC,蘋果就提出了所謂的“差分隱私”概念。差分隱私透過演算法來打亂個體使用者資料,讓任何人都不能憑此追蹤到具體的某一名使用者,但又可以允許機構成批分析資料以獲得大規模的整體趨勢。差分隱私的目標在保護使用者身份和資料詳情的同時,仍能提煉出一些基本資訊用於機器學習。

蘋果還把使用者敏感資訊儲存在本地,而非雲端。比如包括 Face ID 面容資訊、Touch ID 指紋資訊都儲存在 iPhone 的晶片上,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當你透過 iCloud 還原一臺手機時,依然要重新錄入一遍Touch ID。相較於上面那些巨頭“偽君子”而言,蘋果更像是為使用者著想的公司。

以上這些說明使用者便利與使用者隱私並不是矛盾的,其中可以調和的點有非常的多,只是看你們如何去規劃和實施這些,雖然很繁瑣,其中的技術難點很多。但這些並不是妥協市場的理由。

人工智慧同樣也如此,智慧技術是把雙刃劍。如何讓人工智慧在保障使用者隱私安全的軌道上有序發展,正成為國內外共同關注的焦點和難點。

以“人工智慧+醫療”為例,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但也面臨著資料的問題——用以訓練人工智慧模型的大量醫學資料,可能是影像、基因組、電子健康記錄等這些非常敏感的資訊。

智慧語音互動系統中幫助企業進行銷售的智慧電話機器人,同樣也需要一些大資料的加持,規範的語音外呼系統在合適的企業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也不乏一些直接把語音外呼轉變為“呼死你”的企業氾濫,這些企業大肆購買使用者資訊,這些資訊的出處全來自一些APP或者網頁爬蟲爬取的使用者資訊,其中還有一些大型公司的網際網路公司資料。脫離了專心解決電話機器人好不好用問題的初心,大肆採用行業內部也傷痕累累。

作為發明和使用新技術的人,都要去認真思考這些問題,並且一起努力促使新規範的形成,而不是直接禁止掉。”

大資料的使用、算力的提高和演算法的突破,人工智慧正變得無處不在。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人們一方面享受人工智慧帶來的“紅利”,另一方面則面臨隱私被當做“資源”過度和非法使用的困境。如何應對人們隱私“裸奔”的挑戰變得越發嚴峻。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25861/viewspace-264920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