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領域,三類可以讓大資料發揮價值的途徑!

陝西優就業發表於2019-01-28

近年來,大資料概念越來越熱門,大資料日漸應用於生活中,部分企業把大資料提升到戰略層面,而關於大資料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而關於大資料工作的開展是技術驅動還是業務需求驅動的爭論一直都有,其實這種爭論沒有太大意義,讓大資料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才是目標所向。

陝西優就業 小編認為,發揮大資料價值的途徑可以有三類:

1.打造資料驅動的資料產品

當你要改造外部公司的流程時,或者自己內部頻繁出現的某類流程最佳化過程,往往需要將大資料的價值整合起來,透過一款資料產品表現出去。比如,淘寶為賣家提供量子恆道產品,幫助賣家更好的經營自己的店鋪;比如電商網站內部頻繁出現的交叉銷售需求,可以給予使用者的行為資料打造個性化推薦系統。

根據各方參與度和界限的不同,資料產品可以有很多模式,最簡單的,直接出售自己的資料;或者在自己資料的基礎上“深加工”再出售;也可以購買多家的資料,自己整合後提供更優質的某種服務,提供諸如定向廣告、廣告效果監測等;或者不提供資料服務,只提供計算能力,比如類似百分點的推薦引擎;也可以眾包模式採集資料,彙集後形成資料交易市場;

這一類別中,成熟的產品型別是搜尋、推薦、計算廣告,這三個方向更需要大資料技術專家,同時具備一定的商業觀、產品觀的人才;而此外,還有一些相對不成熟的或短期內沒有形成強技術壁壘模式的產品型別,比如上面說的量子恆道、比如大量的第三方微博營銷平臺,不是說這些產品不需要高深的技術,而且在當前階段,更需要的是滿足客戶的“溫飽需求”,未來逐漸加重技術驅動的比重。

2.透過資料驅動流程的精細化、智慧化

大資料對企業流程的最佳化已經可以滲透到幾乎各個環節,諸如營銷流程、會員管理流程、產品管理流程、人力資源最佳化等等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你可以預測未來的銷量,已更好的分配資源;你可以為商品找到潛在的喜好使用者,以開展主動營銷活動;你也可以細分既有使用者的各種行為模式,以為產品的最佳化提供參考;你還可以看看什麼員工更穩定、哪些員工會離職……

這些管理、運營流程的改進主要集中為兩個詞:效率、效果,驅動的源頭便是在這個兩個詞的環節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在這個環節中,資料探勘應用建模者的需求會高一些。

3.打造資料驅動的服務產品

之所以把這一類單獨提出,主要是這類產品的使用者往往是C端,他們大都不會去考慮企業經營、流程層面的問題,而更關注產品的功能及體驗。而這類產品和普通的網際網路產品的區別在於是否是大資料技術密集型產品,還是人力密集型的產品。

舉個例子,要打造一款餐飲服務產品,用傳統的“掃街”或積累使用者評價的模式就顯得人力密集一點;而如果基於使用者在特定網站的瀏覽軌跡進行內容挖掘,進而得到使用者的餐飲相關標籤(口味、位置、消費力),基於此推出餐飲服務產品則更像我們說的資料驅動的服務產品。

再比如傳統門戶模式 vs 個性化閱讀模式也是類似;包括第二類中的個性化推薦模式,從使用者側看也可以視為資料驅動的服務產品。

或許,未來的所有服務產品都會是大資料驅動的,但目前來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讓大資料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更好地應用,才是我們所追求的大資料的意義。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02581/viewspace-256501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