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了,大資料之父舍恩伯格又有什麼新預測?

大資料文摘發表於2022-12-05

2020年了,大資料之父舍恩伯格又有什麼新預測?
大資料文摘出品

2013年,一個新詞開始出現在多數人的生活中——大資料

高階酒店內舉辦各種資料峰會,抓取個人資料的移動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多,或許當時我們可能都還沒有察覺,但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步入了“大資料時代”。

儘管對於“大資料元年”的定義眾說紛壇,但毫無疑問的是,從2013年開始,資料在日常決策和策略制定上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而大資料時代的到來,與一本書密不可分。

2012年末,《大資料時代》一書橫空出世,書中十分具有前瞻性地指出,大資料帶來的資訊風暴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思維中掀起一場變革,大資料正在開啟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

可以說,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是最早洞見大資料時代趨勢的資料科學家之一,除了對大資料時代的前瞻性預測外,舍恩伯格最具洞見之處在於,他明確指出,大資料時代最大的轉變就是對相關關係的研究會逐漸取代因果關係,這一說法顛覆了千百年來人類的思維慣例,對認知與交流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同時,舍恩伯格還提出了大資料最重要的一項功能,即預測,他認為,大資料將為人類的生活創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維度,大資料即將成為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更多的改變正蓄勢待發。

也正是因為如此,舍恩伯格在國際上被譽為“大資料之父”

從青年程式設計師到“大資料之父”


或許是成長在大資料被頻繁提及又幾乎銷聲匿跡的時代,無形之中培養了舍恩伯格對大資料的敏感。

1966年,舍恩伯格出生,從當地中學畢業後,舍恩伯格在薩爾茨堡大學學習了7個學期的法律,但他也沒有放棄對資料和計算機的熱愛,大學期間,他成功參加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和奧地利青年程式設計師大賽。

1986年,舍恩伯格在他20歲的時候,建立了Ikarus Software,開發了奧地利最暢銷的軟體產品之一Virus Utilities,也正是這個時候,學界和業界針對人工智慧和大資料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討論,但在舍恩伯格看來,這些都還停留在表面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初,我還是個學生,全球的研究者就已經在談論人工智慧了......在我年輕的時候,對人工智慧的相關討論非常多,正兒八經的應用卻很少。更奇怪的是,時間進入到九十年代,之前那種'人類即將迎來人工智慧革命'的討論居然戛然而止了。”

1992年,在獲得薩爾茨堡大學和哈佛的法學學位之後,舍恩伯格獲得倫敦經濟學院理學碩士學位,2001年,獲得格拉茨大學資訊法的理學博士學位。

1998年,舍恩伯格加入了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在那裡工作和教學了十年。隨後,他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工作了3年,如今,舍恩伯格在牛津網際網路研究所擔任網際網路管理和監管的主席。

舍恩伯格的研究主要集中於資訊在網路經濟中的作用,他的研究主題包括了資料隱私治理、大資料等,同時,他還是被遺忘權的提出者

時間進入九十年代,舍恩伯格而立之年,大資料和人智慧的成果——而不僅是討論——也急速壯大起來。談及原因,舍恩伯格的歸納很精簡。第一是人們發展人工智慧方式的改變,第二是技術本身的限制。

最開始,人工智慧的核心理念,是將通用規則和抽象概念植入計算機,基於規則的人工智慧實際上挑戰著人類的提煉能力,不管是專業知識還是常識,人類都需要提煉出概念,這樣的方式不僅低效,且阻礙重重。上世紀七十年代,新的人工智慧理念出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神經網路”。“神經網路”的思路,核心概念在於,讓電腦來承擔獲取知識的重任,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由人類來提取知識、凝練規則。

2020年了,大資料之父舍恩伯格又有什麼新預測?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聽舍恩伯格親自為你講大資料~

這就是舍恩伯格歸納的第一點,即人類的人工智慧理念在變化。

這種思路的前途大好,數學模型也非常合適。但是不幸的是,這次的問題出現在了技術本身。別忘了,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別說網際網路普及,就連隨身聽都還沒影兒呢。“神經網路”這種讓機器自己學習的新思路,好是好,然而需要機器學習海量的“練習資料”並且擁有巨大的處理能力。這兩者在當時都不可能——至少不可能花得起那個價格。

這就是舍恩伯格歸納的第二點,技術的限制。在人工智慧這件事上,人類明顯經歷了理論先行,技術姍姍來遲的過程。

這也就是為什麼上個世紀不行的事情,現在行了。

時間來到21世紀,我們收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卻有了很大提高。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今天一臺普通的智慧手機的運算能力,就超過了1969年NASA計算首個登月飛船軌道的大型計算機。因此,人類收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已經可以在相對低成本的情況下飛躍,資料驅動的機器學習就這樣,從灰塵堆裡衝出江湖,擦拭一新後,重新上路。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大資料和人工智慧,這項技術還在高歌猛進。

舍恩伯格教授自己在大資料與人工智慧領域也在高歌猛進。1986年,舍恩伯格創辦Ikarus軟體公司,專注資料安全。1991年,舍恩伯格被評為奧地利五大軟體企業家,2000年被評為薩爾茨堡年度人物,2014年獲得世界科技獎(World Technology Award)。

而在學術領域,舍恩伯格也相當活躍。他曾先後任教於世界最著名的幾大網際網路研究學府。現任牛津大學網路學院網際網路治理與監管專業教授,曾任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資訊監管科研專案負責人,哈佛國家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路監管專案負責人;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學院資訊與創新策略研究中心主任。並擔任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弗吉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大學 、維也納大學的客座教授。

2020年了,大資料之父舍恩伯格又有什麼新預測?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聽舍恩伯格親自為你講大資料~


至今,舍恩伯格已經出版11部著作。幾乎每隔幾年,舍恩伯格都會出版一本在當下頗為超前的著作。

2020年,舍恩伯格對大資料又有哪些新見解?


2012年出版的《大資料時代》是開國外大資料系統研究的先河之作,預測了大資料時代的到來,提出大資料時代將帶來人類對相關性的關注,淡化對因果關係的渴求。

而在緊接著的2013年,舍恩伯格又出版了一部《刪除》,反思大資料時代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提出了著名的“網際網路遺忘權”。“被遺忘權”(Right to be forgotten),或稱“刪除的權力”(The right toerasure),是在歐盟已經付諸實踐的人權概念的一種,最早由舍恩伯格在2009年提出。簡而言之,即人們有權利要求移除有關他們的個人資料,同時阻止個人資料的進一步傳播

而最新一本《資料資本時代》則討論了經濟社會的變革,資料技術轉向資料資本,傳統市場轉向海量資料市場,企業、貨幣、金融、就業、政府監管、社會公平,都將面臨巨大挑戰。舍恩伯格對未來再次做出了清晰的預測,海量資料市場將引發市場機制的再次復興;傳統公司的重要性會下降;貨幣資本衰退,銀行將面臨“風暴”;人類工作和分配正義會受到嚴峻挑戰……

在著書立作之外,舍恩伯格也在做新的嘗試。

大資料之父的最新嘗試:中英雙語音訊節目《AI與我們》


近期舍恩伯格聯合喜馬拉雅,推出系列音訊節目《舍恩伯格:AI與我們》,從疫情背後的大資料與人工智慧聊起,探詢本質到人類決策,延伸領域至交通出行、教育、醫療、金融,將著作的精華配以最新的案例,呈上含金量極高的31講

2020年了,大資料之父舍恩伯格又有什麼新預測?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聽舍恩伯格親自為你講大資料~


節目有幾個亮點:

1、舍恩伯格保有了自己一貫的風格:不空談技術,也不空想未來。

談到大資料與人工智慧的意義,舍恩伯格深入到人類決策的重要性。“很多人以為未來可以不做選擇,一切交給機器處理。其實不做選擇也是一種決策,選擇還是會被做的,只不過決策者被移交了。”

而聊到教育的未來,舍恩伯格則擔憂我們教授給孩子的會是“過時的技能”,直言“重要的是思維,而不是技能本身”。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2039/viewspace-271217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