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軟體開發商怎樣來搶 BI 這塊蛋糕?

xiaohuihui發表於2020-08-06

隨著企業資訊化建設的深入,很多機構的生產系統已建設完成,在保證生產的有序進行後,如何更有效地進行經營決策成了管理者面臨的最大任務。商業智慧(BI)就是在這種背景成為支撐企業經營分析的一大利器。

根據 IDC 中國的報告,2020 年中國商業智慧市場規模將達到 5.8 億美元(約 40 億元人民幣),而且每年還以近 20% 的速度增長。目前企業對 BI 系統需求旺盛程度可見一斑。

不同於資訊化建設中的其他專案(如交易系統)由行業軟體開發商(或稱系統整合商,以下簡稱整合商)來承接,BI 專案大多數情況都由 BI 廠商直接承接並交付。BI 系統的建設與實施需要很深的行業知識,但為什麼具備這些經驗的整合商卻很少涉足 BI 專案呢?

原因是:不是不想做,是做不了!

我們知道,在一個領域沒有相應的技術儲備和 N 年的積累是很難打磨出成熟軟體產品的,專業性極強的 BI 產品更是如此。而大多數整合商缺乏 BI 方面的技術積累,想完成一個這樣的專案,要付出的工作量相當巨大,貿然接下很可能得不償失。甚至因為缺乏可演示的產品,連獲取這種訂單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整合商在面對 BI 專案時,最多也就只能是和 BI 廠商合作,而難以獨自承接。

結果,這些 BI 專案自然落到了有技術積累的 BI 廠商頭上。那麼,,整合商的旁觀(不競爭)是否能給 BI 廠商帶來豐厚的利潤呢?

答案可能出乎意料:BI 廠商也很難賺錢!

一個成功 BI 專案的主要因素有兩個,其一是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其二是具有相應的行業經驗。BI 廠商雖然具備較強的技術儲備,但往往在行業經驗上卻與整合商相差甚遠。有時終端使用者可能因為廠商 DEMO 做的很炫酷(BI 專案中往往包含視覺化需求)選擇了這家產品,結果在專案建設中發現業務經驗缺乏會嚴重影響實施。因為你需要了解這個行業的業務術語,這樣溝通起來才不會出現口徑不一致,且效率更高;你需要知道使用者更關心哪些資料,這些資料在哪裡;甚至有時你需要根據經驗提供一些系統性建議。這些內容就沒法透過“長得好看”來提供了,只有在這個行業深耕多年的整合商才知道,而 BI 廠商大都並不熟悉。由於行業經驗缺乏導致 BI 專案建設失敗的案例(上線了但並沒多少業務在跑,淪為面子工程)屢見不鮮,個別能成功應用起來的專案,則需要 BI 廠商投入巨大的成本來學習行業經驗,從而出現廠商接專案,賺專案而不賺錢的狀況。而這其實也不是終端使用者願意看到的。

這樣在 BI 業務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整合商有行業經驗但做不了 BI 專案,因為缺乏技術積累;BI 廠商有技術但做不好,因為缺少行業經驗。看起來進入了一個死迴圈。如何解決?

解決方向有兩個,一個是整合商補足 BI 技術能力,一個是 B 廠商補足行業經驗。

補足行業經驗沒有捷徑,只能透過一個個專案來積累,雖然初期終端使用者可能成為“小白鼠”,不過沒辦法,這是一個必經且漫長的過程。

而補足 BI 技術能力這條路想象的空間卻要大很多。

行業經驗是可複製的,可複製就可以造就高利潤;而 BI 技術也是可以複製的,同樣能造就高利潤。原來整合商和 BI 廠商各自只具備一個能力,做不了或沒利潤也就不奇怪了。那麼整合商如何補足可複製的 BI 技術能力呢?

嘿嘿,用潤乾報表。

潤乾報表有近 20 年的歷史,在 BI 方面的技術積累自不必說,提供了完整的固定報表、多維 / 自助分析及視覺化功能(BI 應用的主要構成)。

固定報表方面,潤乾報表獨創的非線性報表模型很好地解決了中國式複雜報表的開發問題,目前已經成為業界的標準。除複雜報表支援較好外,還提供多種匯出列印方式、圖表呈現、資料鑽取、鎖定表頭、摺疊報表…等功能。

多維分析方面,潤乾報表支援基於雪花模型的自助關聯分析,可以有效減少因需求變動而頻繁更改模型導致的自助報表不靈活。支援多維分析常見操作,切片 / 切塊、旋轉、下鑽 / 上卷…

視覺化方面,潤乾報表提供 DashBoard 功能、移動端支援,提供 Echarts 和 D3 等第三方開源圖形介面,可以滿足從普通圖表混排到領導駕駛艙,再到大屏展現的全面需要。

另外,潤乾報表還提供了開源的 BI 分析前端以及開源的報表中心,整合商可以隨需修改。這些功能可以全面滿足 BI 專案建設的需要。

嗯,聽起來不錯,是這麼個理。

且慢,上面說的這些功能不是許多報表 BI 產品都有的麼?整合商隨便找一家 BI 廠商合作不就行了,為啥要單提潤乾報表呢?其他報表或 BI 產品難道就不行?

還真是,目前業界產品中只有潤乾報表能讓整合商變身為 BI 供應商。

潤乾報表是當前主流 BI 產品中唯一定位為中介軟體的,因而擁有非常好的整合性。而市面上幾乎所有 BI 產品都只能獨立使用,不具備良好的整合性。

為什麼強調整合性?要知道,BI 專案不只是僅給使用者提供 BI 核心功能,而是一攬子 BI 解決方案,除了要滿足 BI 核心需求,還要實現其他跟使用者業務強相關的個性化需求,良好的整合性可以讓整合商很方便地將 BI 功能無縫嵌入到自行開發的主系統中整體提供給使用者,就好象完全是自己做的一樣。而整合性不好又不開放原始碼的 BI 產品則只能獨立使用,很難讓整合商把自己的行業經驗融匯進去,硬去整合也會顯得像是兩個無關的東西拼搭起來的。

潤乾報表提供了多種 tag 和 API 嵌入方式,除了固定報表,其他 BI 相關功能也都可以整合到應用頁面中,而且還提供了開源的 BI 分析前端和開源的報表中心供整合商進一步改造。

反觀其他 BI 產品通常以獨立應用為目標,缺乏可整合性,這樣可以開箱即用(雖然仍然有實施工作),適合直接面向終端(承接 BI 專案)。但這實際上會與整合商形成競爭。潤乾報表僅用來整合,不面向終端使用者,自然也不會與整合商競爭。

產品價格也是重要因素。潤乾報表企業版本中最低售價僅 1 萬元 / 套,還提供了年買斷方式,使用者可以在一年內不限量使用產品(永久授權)。年買斷價格從 8 萬起,如果一年做 20 個專案,每個專案平均成本僅 4000 元,這在 BI 專案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其他成熟 BI 產品的價格通常要高出數十倍,即使能在技術上合作也會導致整合商剩不下多少利潤,而且只能面對高合同額的訂單,缺乏競爭力。

此外,潤乾報表還支援 OEM,開發商整合潤乾報表後可以更換 LOGO 和產品名稱打造屬於自己的 BI 品牌,從而在補足 BI 技術能力後更進一步。這也是其它 BI 產品不會支援的商務政策。

所以,無論是從產品成熟度、整合性、價格和 OEM 支援的某一方面來看,還是綜合來看,潤乾報表的確是整合商變身 BI 廠商的唯一選擇。

需要提醒的是,潤乾報表只提供 BI 相關的核心功能(如固定報表、多維分析和視覺化),而外圍的使用者登入、組織機構、角色許可權等平臺管理功能則需要整合商自行封裝, 並針對潤乾報表提供的通用頁面進行改造(反正有原始碼),以體現根據行業和使用者特徵,從而做出擁有自己特色的 BI 應用,這樣才能做到差異化,充分利用整合商自有的行業經驗。否則如果只是簡單地拿來即用,那會導致同質化競爭,就只能拼價格,很難獲得豐厚的利潤。這些封裝和改造會帶來一定的工作量,不過並不大,不會超過常規專案的級別。

我們前面說過,可複製才能造就高利潤。當擁有豐富行業經驗的整合商有了潤乾報表這樣成本幾乎可以忽略的成熟 BI 技術支援後,就可以打造出非常專業的 BI 解決方案,而這樣的解決方案競爭力是極強的(經驗足、成本低、技術強),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從此整合商可以不再望 BI 專案而興嘆,信心十足地搶一搶 BI 這塊蛋糕了。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00830/viewspace-270962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