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專案改進例項(上)(轉)

ger8發表於2007-08-13
這是一家娛樂性電子產品開發製造公司,我們受邀前往瞭解該公司的產品開發及發行流程,執行分析後提出流程改進的建議,主要的目標為:
●瞭解現行新產品開發流程;
●設計理想的新產品開發流程;
●指出現行流程與理想流程之差距;
●擬定改善計劃;
●提出資訊系統需求規格。

案例方法論

為了達成專案目標,我們執行了下列工作:
●針對該公司新產品開發流程的現況予以分析;
●訪談該公司參與新產品開發專案的人員;
●從全球最佳實務資料庫和知識庫,取得相關產品標杆比較資料;
●彙整“全面性新產品開發流程架構”、“流程設計”、“流程改進”、“變革促動”等各項方法論;
●調查與研發流程管理有關的資訊系統或工具;
●針對該公司的組織結構提供意見。

流程分析發現事項

在瞭解該公司新產品開發流程現況時,針對流程、人員、與資訊科技三項議題,分析流程現況的問題點;針對流程的議題,我們提出以下發現事項,並說明這些事項可能對企業造成的衝擊:
●對於相關的計劃工作(例如新產品開發專案的計劃、生產計劃、營銷計劃等)花的時間太少。
——衝擊:由於未在事前擬定工作計劃,明確應執行的工作專案,導致流程中重要的工作專案未執行,或拖延太久。
——衝擊:由於人員並不瞭解各項工作未及時完成,會對公司造成什麼樣的衝擊,導致各工作專案的先後順序難以決定。

●製作樣本的質量控制程式有太多人參與,導致這項工作變得十分冗長,而且十分消耗人力資源。
——衝擊:重複的質量控制專案不但浪費時間,也造成後續的工作不得不延後。
——衝擊:由於在質量控制程式上消耗了太多的人力,導致其他工作因缺乏資源而延長時間。

●由於大部分的生產活動是屬於訂單生產,因而無法預留跨功能部門專案活動(例如業務、營銷等活動)所需的時間。
——衝擊:跨功能部門專案活動無法在適當的時間執行,導致成效不彰。

●在新產品開發流程中,人員只知道自己負責的範圍,對於其他的專案如何執行,並不清楚。
——衝擊:由於缺乏協調機制,人員各自分開做專案,無法緊密配合,也無法彼此分擔工作壓力(例如產品的說明資料,在流程中會針對不同的使用者重新撰寫)。
——衝擊:由於並不清楚各項專案之間的關聯性,人員在完成一項工作之後,並不會與其他人溝通(業務人員並不知道新產品開發及生產的進度,未能在適當的時機邀請客戶參加產品發表會)。

●與供貨商的溝通與協調十分沒效率,人員無法明確告訴供貨商外包生產工作的期限及詳細內容。
——衝擊:由於無法預測外包專案可能發生的問題,因而常常發生因未預期的外包專案延遲而阻礙了整個生產專案的進行。
——衝擊:人員並未認識到要求外包商臨時趕工可能引發的產品質量問題。
——衝擊:由於不瞭解外包專案的流程及時程,因而無法與外包商共同檢驗縮短目前生產所需的時間。

分析與研究

對於這些流程分析的發現事項,我們執行以下更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工作,並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
●針對關鍵專案的負責人,進行更深入的訪談與討論。
●結合流程改進專案管理、知識管理、績效管理等管理概念與方法。
●調查及研究各項專案管理資訊系統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微軟專案管理(Microsoft Project)與微軟專案中心兩項軟體(Microsott Project Central)。
●擷取全球最佳實務中與新產品開發有關的標杆做法。

建議事項

由於該公司規模並不大,還在成長階段,我們適度的調整建議的方向,以確保相關制度的匯入與建立的成本以及所需的時間,不會造成該公司太大的負擔。在流程、人員、與資訊科技三個方面,我們針對會對該公司造成最大沖擊的專案提出下列三項建議:
1、流程的建議
我們建議該公司依據“整合性新產品開發流程架構”,設計一套標準化、多階段的新產品開發流程,並明確定義相關的產出檔案以及各階段質量控制的專案。
2、人員的建議
建立矩陣式的組織架構,並籍由專案經理以及跨功能部的專案團隊,來執行新產品開發的工作。
3、資訊科技的建議
匯入並建立專案管理的系統,例如微軟的專案管理解決方案。

除了以上三項關鍵建議事項,我們另外提出了13個建議事項,以下列舉流程部分的建議事項:
●發展一套“關鍵績效指標(KPI)”的績效管理制度,並依據這套制度設計每個人的績效目標,以便追蹤管理人員的工作成果,並檢查公司績效目標是否達成。
●與外包商協調,以便追蹤、管理外包料件的專案進度。
●建立一張原始料件的清單,明確每種料件的預期專案及交付時間,以便以後的合約參考之用。
●廢除現行填寫“營銷專案申請單”,來向營銷部門申請支援營銷活動的專案方式。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839396/viewspace-95565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