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析的南坡與北坡,慧辰要這樣走

qing_yun發表於2021-08-02

資料是新時代的石油,能夠產生很多不可估量的價值,經濟學家進一步指出資料也與石油不同,它可以被反覆使用而不會枯竭,比如資料可以同時驅動各種不同的人工智慧演算法。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資料的重要性,能夠挖掘出資料價值的資料分析也受到更多的關注。

日前,科創板資料分析領域上市企業北京慧辰資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程式碼688500)在上市一週年之際,召開釋出會,宣佈公司品牌將由“HCR慧辰資訊”升級為“HCR慧辰”,公司證券簡稱由“慧辰資訊”變更為“慧辰股份”,並同時對外發布“一雲兩數”戰略。

這家成立10多年的公司正走在從解決方案驅動到產品驅動的轉型之路上,慧辰董事長兼CEO趙龍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爬北坡的故事,慧辰將從頭部客戶向腰部下探。

產品化與市場下探

在攀登高峰時面臨南坡與北坡的選擇,比如攀登珠峰,南坡平緩,北坡陡峭,攀登路線不同能看到不同風景。

創業是不斷挑戰不斷攀登的過程,趙龍認為慧辰選擇了北坡最難的那條路。趙龍介紹,有的SaaS公司從產品出發,需要在企業的真實場景打磨多年才能改成一款產品來,這就像南坡,很多企業在半路死掉,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觸達腰部客戶。而慧辰走了一條比較難比較陡的路,是北坡,一開始從最難最複雜的場景出發,積累下能力然後推出產品,下探到腰部客戶,甚至中小企業客戶。

在國內資料分析領域,客戶一般需要“產品+解決方案+服務”為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而且會帶有一定的行業know-how和諮詢能力,大部分資料分析相關的軟體公司都是從產品出發,在不同行業中打磨,慢慢沉澱出行業解決方案。

慧辰從市場調查服務出發,主要為行業頭部企業和國內政府機構提供基於企業內外部資料、消費者態度與行為資料和行業資料的業務經營分析與應用、定製化行業分析應用解決方案等服務,據悉,目前慧辰的主要客戶包括世界500強、大型國企和政府類機構,並以世界500強客戶為主。

根據其招股書的披露,在慧辰初期進入某個行業的時候,基於資料分析的解決方案以客戶定製化業務為主,透過服務行業頭部企業積累經驗,公司逐漸將 60%-80%的服務功能進行標準化、模組化,供服務相同領域後續企業時使用。

耕耘了十多年的慧辰想要獲得更大的成長,需要不斷努力。一方面,需要將現有產品或服務有效下沉至行業中小企業,加深產品或服務的深度;另一方面,公司需要將技術快速進行橫向遷移,從而覆蓋尚未涉及的行業或領域。在鄉村振興成為國家級戰略之際,農業成為其重點擴充的行業,在釋出會上“慧辰鄉村振興研究院”也正式成立。

在釋出會上,慧辰釋出了“一雲兩數”戰略,加速了其產品化程式,“一雲兩數”包括“慧辰數雲”、“慧辰數客”和“慧辰數聯”,“慧辰數雲”旨在將多維資料分析的能力雲化,為客戶提供一個包括使用者體驗資料(eXperience-data)、企業運營資料(Operation-data)和整合第三方資料(Vendor-data)的VOX全域資料的治理、處理、分析、演算法、應用、展現平臺;慧辰數客(Hi·DM)是基於Martech營銷技術,全資料驅動的一站式數字化營銷解決方案,其產品“場景化數字營銷引擎 DMengine”旨在為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基於場景的營銷系統方案;慧辰數聯(Hi·AIOT)指的是全AIOT解決方案,例如慧辰農業SaaS數字化解決方案已在一些大型農企業務與農業產業金融服務中開始實踐應用。

產品化轉型關乎慧辰的未來,轉型難免經歷陣痛,但是對於可能要犧牲利潤換取長遠的發展,趙龍有準備也有很大的決心,他強調慧辰會以“一雲兩數”戰略為牽引,堅定決心走產品化發展路線。

資料基礎還不夠

在存量時代,一切都需要精耕細作,很多人意識到數字化轉型早已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有專家指出一切以業務為重,企業經歷著從服務管理到服務業務的轉變。資料分析是與業務貼近的領域,能夠指導企業組織的日常經營和決策。

趙龍指出,國內資料意識已經逐漸普及,“從政府到所有的人,這是一個挺大的進步。”不過他指出,現在國內企業組織資料基礎參差不齊,還需要幾年時間去夯實資料基礎,完成資料確權、確定資料標準,然後可以讓資料更好地交易流動,釋放更多價值。

在資料分析領域,趙龍看到了中美之間的不同,從使用者習慣來看,美國使用者基本都習慣於使用工具,這是多年以來商業進化培養出來的習慣,所以美國的SaaS公司和軟體工具公司特別受歡迎,更標準化也更具規模化。而中國並非如此,從使用者需求來講,國內60後、70後甚至80後還是習慣於購買服務,中國可能要等到90後甚至00後成為商業管理者的時候會更加習慣使用工具。

“現在80%的企業都有資料,都不會用,所以資料分析首先是一種能力。”趙龍指出,資料分析的能力壁壘體現在大資料相關技術與場景有效結合,比較難的地方是業務與技術誰來主導,既能讓IT系統帶來價值,又不能使IT系統太過複雜,難在找到一個平衡點,這需要懂行業,需要時間積累。比如一個有10多年行業經驗的人與一個技術工程師做專案,需要2-3年才能磨合好,大廠即使有很好的技術也需要這個時間去打磨,很多時候考驗的是技術以外的行業認知。

任何技術的落地都是到業務的場景中,在多個行業頭部客戶的複雜場景中一步步打磨沉澱,十多年所積累的經驗與場景模型是趙龍最大的底氣,他將帶著慧辰走進更大規模的腰部客戶,向產品化規模化進發。作為上市公司,有多少關注的目光就有多少審視,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既需要汗水,也需要智慧。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25873/viewspace-278457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