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時代,英特爾會否地位不保

微胖發表於2017-07-13

豐田、谷歌紛紛設立基金,專注投資 AI 創業公司


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正快速增長,大公司基於產業佈局設立基金也蔚然成風。

近日,豐田汽車宣佈斥資 1 億美元設立人工智慧風投基金 Toyota AI Ventures,主要瞄準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資料和雲技術的創業公司。該基金的資金全部來源於豐田研究院,並由豐田研究院副總裁 Jim Adler 出任總經理。

目前,這支基金已經投資了三家公司,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開發商 Nauto、視覺跟蹤與對映演算法開發商 SLAMcore 以及老人陪伴機器人公司 Intuition Robotics。Jim Adler 稱,作為豐田研究院的全資子公司,這支基金「不會從投資中獲取智慧財產權」。此外,該基金將為創業公司提供市場和產品方面的指導。據悉,豐田將基金作為獨立子公司,是為了減少利益衝突。該公司主要關注種子階段和 A 輪融資的創業公司。

無獨有偶,幾乎同一時間,Alphabet 也正式宣佈創辦投資基金 Gradient Ventures,同樣專注投資處於初創階段的人工智慧公司。該基金總經理 Anna Patterson 表示,今年 Gradient Ventures 計劃投資 10 - 15 家創業公司,單筆金額在 100 萬– 800 萬美元之間。據 Anna Patterson 介紹,被投公司將有機會共享谷歌提供的人工智慧培訓,及其人工智慧系統方面累積的海量資料。另外,還可在某個時期獲得一名谷歌工程師的現場協助。

奧迪 A8 自動駕駛系統已達 L3 級別,駕駛員不再需要實時關注路況


昨天,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臺量產型 Level 3 自動駕駛汽車的奧迪 A8 在巴塞羅那亮相。Level 3 自動駕駛意味著在汽車正常執行時,駕駛者完全無需監督車輛執行時的任何事務。它能解放駕駛員的注意力,讓駕駛員在行程中可以處理其他事情。在時速 60 公里以內,奧迪的自動駕駛系統能夠自行處理甚至擁堵狀況下的駕駛決策,包括啟動、加速、轉向以及制動等,這也是奧迪將這種功能稱之為 AI Traffic Jam Pilot(人工智慧堵車自動駕駛)的原因。

目前市場上的自動駕駛汽車大多處於 Level 2 水平,仍然需要駕駛員實時觀察路況。梅賽德斯·賓士會在你的雙手不在方向盤上時發出警報,特斯拉需要你自己去掰方向燈,新一代凱迪拉克 CT6 透過車內的紅外攝像頭監視駕駛員眼球的活動,確保你的注意力在道路上。

為了確保安全,新一代奧迪 A8 也會監視駕駛員。透過配備人臉識別相機以及感知方向盤是否被觸碰,車輛能夠得知在需要人類介入時人類是否「線上」,並在需要時透過影像、聲音訊號喚醒人類駕駛員。若不能成功喚醒,車輛會自動繫緊安全帶並減速。若此時人類駕駛員的注意力仍不在道路上,車輛將開啟雙閃、停靠路邊、並解鎖車門。

為了制定以上策略,奧迪在不同國家對數百名志願者進行了針對性模擬試驗,以確定不同地區使用者的喜好。例如,中國駕駛者更喜歡視覺提示而非聲音,這樣奧迪能夠針對不同地區進行個性化定製。除此之外,車輛會對其所有者進行畫像,瞭解主人的喜惡、常規路線等資訊,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決策。車輛能夠自動泊車以及出庫,駕駛員甚至不需要坐在車裡,透過手機 APP 就能控制汽車。

據悉,該車將於 2017 年秋季首先在德國市場上市,其中標準軸距車型售價為 90,600 歐元起(摺合人民幣約為 70.64 萬元);長軸距車型為 94,100 歐元起(人民幣約為 73.37 萬元)。預計到 2018 年,新車將以進口的方式引入國內。

華為正在研發 AI 處理器


7 月 11 日,華為消費者業務執行長餘承東在中國網際網路大會上透露,華為正在研發全新的人工智慧處理器,並將在適當時間釋出。餘承東表示,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端+雲+晶片的協同智慧化體驗十分重要」。事實上,看重人工智慧技術的華為早在兩年前就開始設立相關實驗室,比如神秘的「2012 實驗室」專案,旗下包括高斯、夏農在內的 16 個研究所以及專注於智慧學習和資料探勘的諾亞方舟實驗室。

英國監獄頻現無人機運送違禁品,政府成立抓捕小組

事實證明,除了監視鄰居之外,人們還利用無人機進行其他犯罪活動。越來越多的犯罪分子利用無人機將毒品和其他違禁物品偷運進監獄。資料顯示,英國監獄警在 2016 年從犯人那裡沒收的違禁藥品重大 225 千克。英國司法部稱,無人機犯罪活動已經威脅到監獄的安全。為了抓捕這些人,英國成立了一個新的警察和獄警小組。

根據司法部的一份宣告,迄今為止,該小組已經逮捕了 35 名參與無人機犯罪活動的嫌疑犯。新的小組將與監獄部門和國家警察密切合作,監視監獄內或附近是否有無人機出沒,嚴查違禁品偷運進監獄的行為。

融資 7500 萬美元,英國機器學習網路安全公司 Darktrace 將進軍亞太市場

預計到 2021 年,網路犯罪將帶來 6 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不少研發打擊網路犯罪技術的創業公司。近日,使用機器學習檢測並制止網路攻擊的網路安全公司 Darktrace 募集到 7500 萬美元的資金,該公司目前估值超過 8 億美元。據該公司透露,他們已經簽下總價值 2 億美元的合同,全球範圍內擁有 3000 名客戶。該公司還宣佈與香港中信電訊 CPC 達成合作,將為亞太地區的企業帶來新一代網路防禦技術。與 Darktrace 合作的其他電信運營商,還包括英國的 BT 以及澳大利亞的 Telstra。該公司新一輪融資將用於擴充套件業務市場。

應用


膝關節手術機器人需求上升


在美國,隨著嬰兒潮一代逐漸進入老齡化,膝關節疾病逐漸增多,人工關節的需求不斷增長,世界頂尖的醫療技術公司都在開發複雜的膝蓋手術機器人,在手術中應用機器人應該意味著更少的創傷和更快的恢復。

倫敦大學學院醫院的外科顧問醫師 Fares Haddad 是第一位在手術中使用這種新機器人的人。他說,「使用機器人系統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提升手術的精確度,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為每個病人提供精細化的手術。尤其是膝關節手術中,這種精確度尤為重要。因為這種手術中會出現有更多的問題,有時候我們覺得沒什麼大問題,但是病人會並不滿意他們的膝關節手術。」

根據行業調查,膝關節手術的滿意度僅為 65%,而對髖部手術的滿意度為 95%。協助外科醫生進行精確骨骼切割和人工關節插入影像引導的各種手術機器人在成本和複雜度上各不相同。大多數手術機器人公司都希望成為 Intuitive Surgical 那樣的典範,後者研發的達芬奇機器人已有 4000 多臺應用在前列腺切除、疝修補術、子宮切除術中。

Stryker 與 Smith&Nephew 是現在膝關節手術機器人市場中較為突出的兩家公司。美國機器人公司 Stryker 旗下的 MAKO 機器人臂開創了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手術的先河,在膝關節手術中,它可以幫助確定骨骼切割的精確位置。而另一家英國機器人公司 Smith&Nephew 上週在美國發布了一款高價效比的全膝置換手術機器人 Navio。這兩家公司的競爭始於 2016 年,Smith&Nephew 已經以 2.6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Navio 背後的公司。這次收購正式拉開了 Stryker 與 Smith&nephew 之間在膝關節手術機器人市場的競爭序幕。目前兩家公司都相信他們的機器人會幫助他們搶佔到更大的骨科手術市場。


MIT 全新機器人 Dasiy 可檢測水管裂縫


世界上每天都有 20% 的清潔水源因為水管破裂和道路問題流失。針對這一問題,來自 MIT 機電一體化研究實驗室的 Pipe Guard 團隊開發出一款機器人 Dasiy。該機器人配有「裙式感測器」,在進入水管檢查時,可以自動定位破裂處,它可以找出目前其他技術無法發現異常細微的縫隙,防止水管爆裂的發生。

九年前,該團隊的沙烏地阿拉伯研究團隊告訴他們,沙烏地阿拉伯全國每天都有 1/3 淡化水因為管道問題洩露。這些管道是塑膠的,而現有檢測洩露技術只能用於金屬管道。該團隊收集了一套完整的全新資料,用一些先進的訊號處理來檢測洩露處。在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中,這一技術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目前 PipeGuard 正把這項技術推向客戶,主要是來自中國和墨西哥的市政自來水公司,機器人之外,該團隊還提供合理的管道設計方案。

觀點


家用機器人的最終形態或許是徹底「消失」


掃地機器人 Roomba 的發明者 Joe Jones 撰文闡述其對家用機器人行業的看法。他分析稱,就像目前計算機已經逐漸變小、被瓦解到各種電器中一樣,未來家用機器人也會遵循這個趨勢,甚至消失在人類視線中。因為人們想要的是機器人做事的結果,而非機器人本身。在 Joe Jones 看來,目前家用機器人,包括掃地機器人、陪伴機器人等,新鮮感均大於實用性。等到人類對機器人的新鮮感消失,實用性便隨之凸顯。人類想要的是乾淨的地板、整潔的衣櫥,而不是與管家機器人進行繁瑣的對話,或者忍受掃地機器人處處製造噪音。

Joe Jones 的觀點能夠幫助機器人廠商調整產品設計,向更簡潔、更實用、更低功耗、甚至隱形的方向靠攏。Joe 本人在此方向上的新嘗試——除草機器人 Tertill,已經在 Kickstrater 上開放眾籌。

AI 時代,英特爾會否地位不保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英特爾的 CPU 壟斷資料中心市場。據 IDC 分析人員 Matthew Eastwood 介紹,英特爾在該領域佔有 96% 的市場份額,堪稱絕對霸主。然而當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晶片市場被重新啟用。一方面,由於 GPU 比 CPU 更加契合人工智慧相關演算法的並行性需求,GPU 廠商 NVIDIA 入局資料中心領域,銷量大增,且股價在去年一年內近乎翻了三倍。另外一方面,曾經從英特爾大量採購晶片的科技巨頭公司,例如谷歌、微軟、亞馬遜等也開始了其晶片的自主研發程式。加之曾經在 CPU 領域與英特爾業務高度重合的 AMD 和 ARM 正持續發力,以及 IBM Power 處理器的開源,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目前英特爾霸主地位的動搖。伯恩斯坦研究機構(Bernstein Research)的半導體分析師 Stacy Rasgon 表示,英特爾在 AI 時代慢了一步。

然而英特爾否定這樣的說法,稱人工智慧作為新興技術,是其大力投入的研發方向。為了應對時代的變化,英特爾確實在採取行動。去年,英特爾用 4 億美金收購人工智慧初創公司 Nervana Systems,並於今年三月在其基礎上成立人工智慧產品事業部 AIPG。以 Nervana 技術為基礎,英特爾研發的人工智慧專用晶片 Lake Crest 已經進入測試階段,並計劃於今年問世。英特爾表示,除 Lake Crest 之外,其正在研發的 Knight』s Crest 晶片也正進一步地將 Nervana 技術於至強處理器進行融合。

分析人員稱,英特爾正在面臨的,是一個典型的將已經非常成熟且成功的商業模式按照市場變化進行調整的問題。其採取的策略其實從盈利層面上看是非常可觀的,去年一年,英特爾總收入 594 億美元,淨盈利 103 億美元。但儘管如此,隨著業內傾向於採用多個不同功能的處理器協同工作的策略,而非依靠一個強大的中央處理器,英特爾 CPU 的重要性將被削弱。CPU 不再是萬能的大腦,而是起到類似於交通警察的作用。另外,近年來,英特爾在其他處理器架構模式上也有所探索,例如其最近力推的 FPGA 以及 ASIC 架構。這些可程式設計晶片架構能否幫助英特爾力挽狂瀾,還需拭目以待。

圖說

腦機介面進化圖

       AI 時代,英特爾會否地位不保    

       

      AI 時代,英特爾會否地位不保

             

      AI 時代,英特爾會否地位不保

      AI 時代,英特爾會否地位不保  

      AI 時代,英特爾會否地位不保

      AI 時代,英特爾會否地位不保

      AI 時代,英特爾會否地位不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