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將引發的風險在於,在近乎雙巨頭壟斷的戰略驅動下,中國發展出了一種極其受束縛的創業模式。
湯曉鷗,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經營著這家世界上最具價值的人工智慧初創公司。
去年 9 月,他對外宣稱該公司「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然而,不到兩個月後,這家驕傲的市值 45 億美元的公司屈服了,拿到了來自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的投資。
對於那些雄心勃勃的企業家來說,他們面對的完全是一副如湯先生所描述的淒涼之景:「谷歌和 Facebook 跑在你前面;在你身後是一堆想要山寨你的小公司。而你的上面還壓著三座大山!」
這三座中國的大山分別是在線搜尋巨頭百度、阿里巴巴、以及社交媒體和遊戲巨頭騰訊(BAT)。
對於那些有前途的年輕的中國創業公司來說,他們中能夠擺脫永不知足的投資團隊的控制的公司越來越少。
在北京初創公司資料庫 IT 桔子統計的 124 家「獨角獸」(即市值 10 億美元以上的初創公司)中,科技巨頭已經直接或者間接投資了其中的一半。當公司市值超過 50 億美元大關時,逾 80% 的公司已經接受了來自 BAT 的投資。儘管鮮有公司願意承認,他們對企業的影響力在企業家的圈子中日益受到關注。
在這三家投資機構中,有兩家是貨真價實的超級巨頭。即使股價下跌,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市值仍然曾達到5 千億美元。
近年來,這兩家公司已經超脫於其核心業務,開始涉足共享單車、網約車及外賣等各個領域,而且這兩家公司的業務在此過程中頻繁發生衝突。
這兩家公司是成熟而強大的,他們不僅毫不留情地阻撓和打擊另一方,而且還無情地打擊任何站在敵人那一邊的公司。
因此,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陷入了一場針對網際網路消費者的代理戰爭,進而影響了這些年輕的企業做出的戰略決策。
這種情況將引發的風險在於,在近乎雙巨頭壟斷的戰略驅動下,中國發展出了一種極其受束縛的創業模式。對於這一批在中國多年難得一見的創新者來說,這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轉折。
對於美國的風投公司來說,這個故事聽上去是如此熟悉。
據說,在亞馬遜、Facebook 和谷歌等貪婪的美國巨頭周圍,也有一個進行收購的「獵殺區」,這些巨頭也主要從事消費類網際網路產品業務。但是如果要說投資的絕對廣度和火力強度,那還得看中國。
諮詢公司麥肯錫的分析顯示,美國的巨頭們僅佔其國內所有風投總量的 5%,而在中國,BAT 卻佔據了風投市場的半壁江山(儘管百度相對數量較少)。
騰訊在過去的六年的投資策略中持有了 600 個公司的股份(詳情參見下圖表),其中有很多投資都沒有對外公佈。而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表示,他最終希望看到阿里巴巴的前任員工們能夠經營中國 500 強企業中的 200 強!
IT 桔子的創始人文飛翔表示,現在人們越來越取得了這樣的共識:想要成長為獨角獸,一家年輕的公司別無選擇,只有加入這兩個陣營中的一個才是明智之舉。
阿里巴巴和騰訊提供的不僅僅是大額的支票,他們的平臺優勢已經變得相當誘人、無法抗拒。
騰訊的即時通訊服務微信擁有超過 10 億使用者。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城擁有 100 萬商家。他們透過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二者互為對手)佔領了中國 94% 的移動交易市場。
在美國,風險投資家往往不會投資那些以消費類網際網路產品為中心的初創公司,因為谷歌和 Facebook 已經在這個領域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許多風投公司都試圖挖掘出最耀眼的初創公司,期待著當這些巨頭將他們收購時,能賺的盆滿缽滿。結果就是,數十家年輕的初創公司競相從阿里巴巴或騰訊那裡獲得投資。
大疆科技董事會成員,甘潔教授表示,這種競爭也推動著企業家精神的發展。
大疆是一家技術精湛的無人機公司,儘管其估值為 150 億美元,卻沒有從阿里巴巴或騰訊 (他和其他中國硬體公司一樣,發現更容易抵制巨頭的影響) 那裡獲得投資。
但她補充說,巨頭們仍然可以決定誰贏誰輸。例如,去年夏天,當騰訊向腳踏車共享初創公司摩拜單車投資 6 億美元時,阿里巴巴以 7 億美元入股其競爭對手 Ofo 作為反擊。很快,幾十個較小的競爭者就退出了這場比賽。
這種雙頭壟斷的競爭也阻礙了初創公司的雄心壯志。「餓了麼」公司的故事就很能說明問題。
這是一家十年前創立的外賣平臺,其名字大致的含義是「你感到飢餓嗎?」。這家公司曾經被預計將會獨立成長為市值超過 200 億美元的企業。
但是在 2015 年,一樁併購交易讓阿里巴巴在外賣領域感到了不安。由阿里巴巴支援的美團網與騰訊支援的主要競爭對手大眾點評網聯手,不久以後,美團-大眾點評在騰訊領投的一輪融資中籌集到了 33 億美元的資金,讓騰訊在這輪融資中擁有了更大的影響力。
對此,阿里巴巴的回應是拋售幾乎所有的美團股份。為了尋求新的競爭方式,阿里巴巴投資了餓了麼,並且於四月以 95 億美元的市值完全買下了餓了麼平臺。
根據調查研究公司 Sanford C. Bernstein 的計算,阿里巴巴自 2017 年以來已經進行了 60 筆投資,而這只是其中之一。阿里巴巴的一名副總裁已經被任命為餓了麼的新任 CEO。
當這些創業公司的雄心壯志漸漸消失時,他們的創新力就會下降。很少有人會試著建立一個使用者平臺,因為他們寄希望於依靠微信的流量。
贏得騰訊或阿里巴巴青睞的初創企業也希望從大量的資料、物流網路、支付渠道和技術支援中獲利。麥肯錫前中國主管 Gordon Orr 表示,與沒有股權的企業相比,企業家往往更喜歡和有公平股權的企業建立資料共享協議。對於阿里巴巴和騰訊來說,他們往往在這些公司中擁有董事會席位和投票權。
當下,初創公司也必須在由巨頭構建的「牆內的花園」中運營。譬如,微信不允許使用者向朋友傳送直接指向淘寶(阿里巴巴主要的購物網站)的連結。
此外,這兩家公司所擁有的 APP 往往會讓使用者在使用競爭對手的支付系統時流程變得十分繁瑣。
市值為 50 億美元的柔性顯示器獨立初創公司——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表示,通常情況下,「如果你與一個巨頭合作,你就失去了與另一個巨頭合作的機會」。
為了賺更多的錢,許多初創企業都作為獨立企業正在與阿里巴巴和騰訊展開競爭,他們服務的往往是那些巨頭們行動速度較慢的市場。
譬如,折扣購物 APP 拼多多透過瞄準中國較為貧窮的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團購平臺。但騰訊很快就入股了這家企業。
由位元組跳動(一家目前與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家巨頭沒有任何關係的企業)支援的短影片 APP 抖音和火山已經吸引了眾多年輕人,這讓騰訊急匆匆地想要建立一個與他們展開競爭的對手。
像杭州(阿里巴巴總部所在地)的奢侈品手袋租賃公司有喵這樣快速發展的平臺認為,他們可以對巨頭的投資提案進行選擇(有喵剛釋出幾個月後,阿里巴巴和騰訊就聯絡了他們)。
而另外一些公司則拒絕了來自雙頭壟斷的投資。北京一家雄心勃勃的雲端計算平臺「青雲」的品牌總監 Lea Liu 表示:「如果你想成為雲端計算領域的 IBM,就不能成為巨頭們資料技術戰略中的棋子」。
許多企業家也對最近崛起的三個技術公司—TMD 表示歡迎。
TMD 指的是位元組跳動擁有的新聞聚合 APP 今日頭條,美團和滴滴出行(一個叫車軟體)。這三家公司都是中國增長最快的平臺,並且都創立於 2010 年。
美團和滴滴都是在其中一家巨頭的支援下崛起的,而位元組跳動則公然與阿里巴巴支援的新浪微博鬧翻了,阿里巴巴最終撤回了對這家難纏的科技公司的投資。
從那時起,他就一直在走自己的路。
騰訊前投資總監、現管理著總部位於中國的風險投資公司 Genesis Capitao 的彭南生表示:「沒有人認為像今日頭條這樣的公司會崛起,與騰訊和百度這樣的公司競爭。」
去年,美團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基金,為初創企業開闢了一個新的渠道(與騰訊保持一定距離)。毫無疑問,他將受到雙頭壟斷的嚴密監控。
在這場競爭中,騰訊的馬化騰表示,這場競爭已經「在我們國家形式化」。他甚至有時候也承認這是一種不健康的競爭。但這兩個巨頭應該保持警惕的另一個原因是:
他們長期以來一直在培養創新,現在卻面臨著削弱創新的風險,而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正是他們自己。
原文連結:
https://www.economist.com/business/2018/08/02/alibaba-and-tencent-have-become-chinas-most-formidable-inves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