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 電池梯次利用不宜過久,應理性縮短回收週期

AutoByte發表於2021-11-16

自 2010 年以來,電動汽車市場飛速增長,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也迅速擴大,預計到 2025 年將翻一番,到 2030 年將翻兩番。相應地,對鋰、鈷等原材料的需求擴張可能會導致資源的供給不足。另外,根據預測,2015 年至 2040 年間可能累計產生 2100 萬個報廢舊鋰電池包,對環境也會造成巨大的挑戰。

「如何處理所有這些報廢的電動汽車電池將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康納爾大學能源系統工程教授 Fengqi You 說。要想緩解供應鏈壓力,保護環境,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就需要知道如何科學高效地處理廢舊鋰電池。

目前主要的處理方法有兩種:

1.梯次利用:從電動汽車上退役的動力電池,在電池狀態良好的情況下,作為儲能系統在發電站、電網等相關領域再利用,發揮剩餘價值。然而,根據現有的材料流分析,與汽車使用後直接回收相比,鋰離子電池的二次使用會延遲貴金屬的再迴圈,鑑於其現有的供應風險,這些金屬的供應鏈可能更容易受到干擾。

2.拆解回收:包括溼法冶金、火法冶金和直接陰極回收。前兩種方法用多種化工程式對金屬氧化物進行萃取,提煉原材料,特別是對鎳鈷錳、銅、鋁、鋰等電池主要元素的回收。然而,在工業中重新引入再生材料存在擔憂,問題在於再生材料能否在成本、產量和效能方面與商業控制材料競爭。

論文 | 電池梯次利用不宜過久,應理性縮短回收週期
(鋰電池生命週期的系統邊界與梯次利用和三種拆解回收方案,包括溼法冶金、火法冶金和直接陰極回收。)
在最新的論文中,來自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團隊從經濟和能源的角度出發,分析了鋰電池的全生命週期,評估了鋰電池製造和回收中用到的材料和技術,認為直接正極回收比梯次利用更有環境效益,並且使用少量的鋁或矽陽極等替代材料的電池設計可以實現更可持續的火法冶金回收;另外,來自美國先進電池聯盟 (USABC) 和電池製造商 A123 Systems 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從鋰電池的陰極中回收材料用於製造新電池的回收工藝,所回收的材料效能與商業材料相當。

梯次利用和回收的引入將減少環境影響

從電池生命週期的一開始,也就是當它的原材料在地球上開採時,經濟學就決定了如何製造電池。「現在鋰離子電池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效能,而不是為了回收或二次使用,」 You 說,並指出電動汽車電池的使用壽命通常為 5 到 12 年。但是,「目前關於改進電池設計以回收或再利用的環境維度的討論很少。」

例如,電池材料中的鈷在開採時會消耗大量能源並對環境造成破壞,用鎳代替鈷可以緩解這一問題,但大多數生命週期場景都表明存在經濟的權衡。該研究的合著者、康納爾大學工程學院院長 Lynden Archer 進一步解釋:「電池陰極中存在的鈷,即使相對少量,也會導致其他成分的氧化環境少得多,從而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並增加二次使用和材料回收的可能。」

論文 | 電池梯次利用不宜過久,應理性縮短回收週期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i7633)
在11 月 5 日以「Second life and recycl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perspectiv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為題發表《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中,作者詳細介紹了以碳足跡和累積能量需求(CED)為指標,包括電池材料生產與組裝、模組配件生產組裝、電池包配件生產與組裝、電動汽車使用階段、梯次利用、回收、運輸的鋰電池全生命週期分析。
論文 | 電池梯次利用不宜過久,應理性縮短回收週期
【( A ) 不同場景的七類鋰電池的生命週期碳足跡。( B )細分。不同顏色表示鋰電池生命週期中的不同階段。Hydro、Direct、Pyro對應溼法冶金、直接陰極和火法冶金回收。】
研究結果顯示,將梯次利用和回收引入電池的生命週期可減少碳足跡 8% 至 17%,減少 CED 2% 至 6%,具體取決於電池化學成分和回收方法。並且,隨著可再生能源在電網中所佔份額的增加,梯次利用電池的碳足跡將減少大約四分之一。

此外,研究還發現與電池技術相比,回收方法和使用場景對鋰電池的能源和環境可持續性的影響更大。其中,直接陰極回收是鋰電池回收中最環保的技術,而使用更少的鋁或使用負極替代材料(如矽)的電池設計可以實現更可持續的火法冶金回收。

誠然,廢舊鋰電池可以在梯次利用之後再進行拆解回收。但是,梯次利用佔生命週期環境影響的比重較大,並且需要額外的資源來重新利用,從而導致鋰離子電池的梯次利用應用可能會阻礙鋰離子電池回收的環境效益。另一方面,梯次利用會使貴金屬的回收和再迴圈往後再延遲很多年,導致供應風險增加。因此,需要在兩者之間進行權衡。

今天的大多數回收設施都難以分解高度強化的汽車電池並回收其中的原材料。該研究的合著者、博士生 Yanqiu Tao 表示,政策制定者應該考慮如何激勵回收技術,最佳化電池的可持續性。「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將常用的石墨作為負極活性材料,這種材料難以回收利用,燃燒時會排放二氧化碳。如果政策制定者能夠促進石墨分離或新興的回收方法,就會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新技術使回收材料有利可圖

目前,很少有新電池是使用從舊電池回收的材料製造的,舊電池往往會被扔進垃圾填埋場,造成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

在 10 月 16 日以“Recycled cathode materials enabled superior performanc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Joule》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回收工藝,該工藝結合了溼法冶金和直接回收技術的優勢,用回收的材料製造的新電池比用新開採的金屬製成的電池更高效。

論文 | 電池梯次利用不宜過久,應理性縮短回收週期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21.09.005)
該技術從對電池放電開始,當被切碎的電池透過篩子送出,去除了外殼、電線、塑膠以及其他部分。所得混合物保持正極材料、其他金屬和一些石墨。這些材料透過過濾和浸出進行分離,得到粉末形式的鎳、錳和鈷,可用於為新電池製造新的正極。研究人員指出,在顯微鏡下,粉末中的顆粒比開採出的金屬具有更大的孔隙,而且脆性也更低。更大的空隙有利於實現更好的離子擴散,更低的脆性使材料在反覆充放電後也不太可能破裂,因此,可以製造出更好的電池。
論文 | 電池梯次利用不宜過久,應理性縮短回收週期
(新回收工藝流程圖)
透過各種工業級測試驗證,回收材料製造的電池可以在 80% 和 70% 的容量保持率下實現 4,200 次迴圈和 11,600 次迴圈,這比最好的商用材料製造的電池高出33% 和 53%。同時,其倍率效能比市售材料高88.6%。這種回收材料的效能優於市售的同類材料,為廢舊鋰離子電池提供了綠色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證明了可以實現有利可圖的鋰電池回收過程,在學術界和工業界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

參考內容: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1-11-keys-influx-ev-batteries.html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1-11-reclaim-cathode-materials-lithium-batteries.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