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音樂平臺:如何擁有獨家“好聲音”?

佚名發表於2015-11-02

除了應對已經形成的版權壁壘,不在獨家授權和轉授權中陷入被動,並尋找網路音樂的真正盈利模式外,還隱含著應對擁有更強大版權優勢、資金實力和自有平臺支援的蘋果音樂(Apple Music)即將入華的挑戰。

wKiom1Y2rrjC96RhAAIKV_LZoqc957.jpg

張書樂

10月13日,網易公司旗下網易雲音樂與騰訊公司旗下QQ音樂共同宣佈達成音樂版權轉授權合作。隨後,今年2月起被微信遮蔽分享的網易雲音樂正式被解封,使用者又可以從網易雲音樂裡分享好歌到微信朋友圈了。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在音樂版權方面長期存在糾紛,此次宣佈“牽手”,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背後其實承載著網路音樂業前路難行的層層重壓。

版權壁壘形成

據瞭解,此次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合作涉及的音樂版權超過150萬首,QQ音樂將向網易雲音樂轉授華納、索尼、福茂、英皇、華誼、少城時代、《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20餘家唱片公司及節目方的獨家版權。這一合作被業內視作國內音樂平臺間達成版權合作的首個案例,其背後則是目前網路音樂版權壁壘問題。

2014年以前,國內網際網路公司使用音樂產品以購買非獨家版權為主,版權價格較低。2014年起,幾家網際網路公司先後競相購買獨家版權,版權價格翻了幾倍。其中,購買獨家版權最強力的當屬阿里音樂和QQ音樂兩家。僅去年下半年至今,阿里音樂已拿下《中國好聲音》第三季音樂作品、滾石唱片公司1萬餘首和BMG唱片公司逾百萬首音樂作品的獨家版權,而QQ音樂則先後獲得華納唱片公司120萬首、索尼唱片公司40萬首音樂作品的獨家版權。網易雲音樂曾表示獨家版權已被其他公司買盡,而想獲得其他公司轉授權也十分艱難。

據文化部發布的《2014中國網路音樂市場年度報告》,除購買獨家版權這一特點外,許多企業還選擇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2014年內發生了多起因音樂版權糾紛導致的法律訴訟。上述《報告》認為,圍繞網路音樂版權的市場競爭正日趨加劇。今年7月,國家版權局出臺《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轉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並於7月31日前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在此壓力下,一貫採取曠日持久的訴訟和口水仗進行博弈,但家家都有版權問題的網路音樂服務商們,再次加強了獨家版權的意識。“或許這也是7月剛剛宣佈使用者過億、前景一片大好的網易雲音樂突然和一直有版權糾紛的QQ音樂‘牽手’的關鍵所在。”業內人士認為,“在版權壁壘下,其他將陷入無歌可買、無歌可播的中小網路音樂服務商或許會紛紛效仿這一做法。”

看上去很美的轉授權

就在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牽手”後不久,百度被傳出有意出售百度音樂的訊息。雖然此訊息未得到百度方面的證實,但業界普遍認為這或許是在版權壁壘下,百度無奈卻較好的選擇。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行業中排名靠前的網路音樂服務商之間已紛紛建立聯盟。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天天動聽、多米音樂、天天靜聽、唱吧七大手機音樂App佔據了整個市場逾90%的份額。其中,天天動聽與蝦米音樂已背靠阿里巴巴,合併組建成阿里音樂,並找來了傳統音樂代表性人物宋柯和高曉松全力打造;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則共同“牽手”海洋音樂,並爆出有可能以“海洋音樂集團”的名義謀求上市;而QQ音樂此刻聯手網易雲音樂,本身亦有增強羽翼的連橫思考。

一個由阿里系、騰訊系和海洋系三分網路音樂的大格局似乎隱然成型,手握版權額成為其立足的根本。但燒錢買版權建立的版權壁壘,建立者自身也未必“享福”。

此次“牽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轉授權。對音樂行業來說,受到盜版侵權嚴重、盈利難、音樂使用者付費收聽比例低等問題困擾多年。而對於花巨資取得獨家授權的公司來說,目前尚無有效手段直接透過使用者付費的方式來收回成本,而透過轉授權讓中小服務商來接盤買單,則是一個看似不錯的選擇。但“牽手”新聞中屢屢提及的“此為國內首次音樂平臺之間實現轉授權”透露出另一個事實,即之前除百度音樂分銷過幾乎可以忽略的作品外,QQ音樂、阿里音樂等業內主要的網路音樂服務商尚未有成功轉授權的案例。據稱,網易雲音樂早前也曾和屬於海洋系的酷狗音樂談過合作,最終沒談成。“手握版權的公司往往出於遏制對手的想法,會陷入是否轉授權的矛盾中。”業內人士分析說。

如果無法回收成本,那麼拿下獨家授權的公司無異於給自己找了個食之無味的“雞肋”。據瞭解,在全球範圍內,主流音樂版權方大多采取非獨家授權協議。而在我國,因為網路音樂收入太低,才改為獨家授權,以提高短期價格。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樣的做法在拉高了版權價格的同時,導致了轉授權價格居高不下,進一步加劇了網路音樂服務商的資金壓力,也影響到網路音樂良好商業模式的形成,不利於優秀音樂作品合法有序地廣泛傳播。

突破版權壁壘正當時

除了選擇從阿里系、騰訊系和海洋係獲取轉授權外,不少音樂服務商也在探索邊緣化創新的解決方案。

打粉絲牌成了一種選擇。《2014中國網路音樂市場年度報告》指出,在網路音樂收費模式未成熟的情況下,粉絲經濟仍將是網路音樂的重要贏利點。據瞭解,樂視音樂從去年開始聯手汪峰、羽泉等歌手,打造線上線下互動的演唱會;今年10月,樂視和北京國際音樂節合作,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愛沙尼亞國家男聲合唱團音樂會等演出進行超高畫質直播,以打造自己的獨家音樂。對此,樂視音樂頻道副總編尹亮曾表示,避開無謂的囤積音樂版權,背靠影片網站做音樂現場,也可以成就音樂網站中的“設計師品牌”。

今年9月,網易雲音樂除了一方面透過O2O模式,繼續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音樂有態度”2015全國校園歌手大賽外,還透過啟動“理想音樂人扶持計劃”,進行創新發展。

“創新和趣玩,這是今年網易雲音樂校園歌手大賽的兩個重要標籤。在網際網路發展迅猛的今天,使用者需求時刻都在轉變,作為音樂服務提供方,創新是我們必備的素養。”據網易音樂高階總監王磊介紹,作為網易雲音樂今年全新啟動的校園戰略中的一項重要活動,網易計劃為2015全國校園歌手大賽投入8000萬元推廣資源,預計實現1000萬學生群體的覆蓋以及4億人次的傳播。大賽的前三名將獲得“明星導師+理想基金+音樂推廣資源+音樂分享會”的激勵以及網易雲音樂提供的推廣支援。

在購買獨家版權之外打造真正屬於自己的原創音樂,也已進入了其他競爭公司的日程中,連豆瓣網這個看似和音樂無關的平臺,也在今年成立了大福唱片,透過為音樂人錄製發行唱片,組織演出與巡演,來扶持原創音樂,目前已推出了首張民謠音樂人專輯,並舉辦了名為“大福之夜”的首場線下演出。

這些舉措顯然都是圍繞粉絲經濟做文章,這除了應對已經形成的版權壁壘,不在獨家授權和轉授權中陷入被動,並尋找網路音樂的真正盈利模式外,還隱含著應對擁有更強大版權優勢、資金實力和自有平臺支援的蘋果音樂(Apple Music)即將入華的挑戰。畢竟,這不是靠燒錢買音樂、抱團取暖來加厚版權庫就能解決的,還需要有自己真正獨家的“好聲音”才行。

作者:張書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