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新基建成中國穩經濟新配 方

紅棗科技發表於2022-07-18
參考訊息網7月1日報導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29日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經濟救急寶典換配 方,大搞新基建新概念》的報導,稱面對新的經濟壓力,中國正在轉向新型基礎設施。報導全文摘編如下:

過去,當中國面臨經濟挑戰時,就會大興土木。而今,中國已擁有大量摩天大樓、大壩、公路和機場。面對新的經濟壓力,中國正在轉向新型基礎設施。

這一次中國政府沒有召集戴著安全帽的建築工人,而是制定了連線資料庫、協調交通流和居住空間的藍圖。中國正在拓寬基礎設施的概念,不再侷限於塵土飛揚的建築建設。

基礎設施是一種可靠的救命稻草。2008年,中國為了應對全球金融體系的亂局出  臺了約585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措施,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基礎設施。這種支出勢頭除了避免了經濟衰退之外,還將中國推上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建造了全球最長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網路,在50多個城市建立了某種形式的地鐵,並最終使中國在港口、大壩和5G行動通訊方面成為全球領軍者。

這是國家規劃的一個壯舉。如今,中國的需求不同了。對於中國這樣一箇中等收入國家來說,原先那套大興土木的辦法意義不大,因為大量的基礎設施已經建成。

5月,中國國務院公佈了穩經濟的33項措施。這些計劃似乎與過去備受青睞的鋼筋混凝土公共工程有很大的不同。

北京大學-林肯研究院城市發展與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專家劉志今年與他人合著的一篇論文稱,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正處於一個轉折點。

中國政府已呼籲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但把重點放在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上,比如推進城市群一體化,還包括一些為國家安全利益服務的專案,比如現在正在建造的一個新空間站。

劉志稱,中國這是在佈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

有別於過去的刺激措施,中國國務院最新公佈的穩增長措施強調,採取措施促進消費和支援中小微企業。

中國一些最大膽的傳統基礎設施專案促使一個大資料專案在今年全面啟動。該專案預計將耗資數十億美元,這是新型基礎設施,性質類似於遠距離輸送自然資源的複雜管道建設,如將南方的河水輸送到乾旱的北方,或將天然氣從遙遠的西部輸送到沿海城市。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技術先進的東部地區的資料將在中國各地交叉傳輸,到達可以享受廉價水電和風力發電的西部地區的伺服器上。

支持者表示,政府建設的資料高速系統不僅將刺激對光纖技術、計算機伺服器、軟體和工程師以及一些基礎建設的需求,還將壯大中國的資料處理器市場,就像中國的高速公路體系在一代人的時間裡讓一個自行車大國發展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一樣。

區塊鏈服務網路(BSN)發展聯盟常務理事何亦凡說,中央政府確實將數字經濟視為未來10年的主要驅動力。BSN正在談判加入被稱為“東數西算”的算力資源調配工程。

當然,中國仍在進行一些令人炫目的建設活動。在南方科技中心深圳附近,一條全長約24公里的集公路、隧道和橋樑於一體的超級專案正在建設中。

責任編輯:餘詩泉


文章來源:參考訊息網

文章原標題:《美國《華爾街日報》:新基建成中國穩經濟新配 方》

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絡刪除。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51239/viewspace-290621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