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從哪裡來?究竟是什麼?到哪裡去?

DataAnalyst的碎碎念發表於2022-06-12

數字化轉型是銀行之間新的軍備競賽,它的內涵比金融科技更為深刻,和業務結合得更加緊密,戰略層次更高,工行的ECOS、建行的TOP+、招行的大財富管理、光大銀行的數字光大等數字化戰略都具有遠大的理想,引領他們進入無盡的前沿。


這個問題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本文從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展開,結合銀行業經營的形勢,深度反思銀行數字化轉型應當避免的誤區,希望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有所啟發。

數字經濟並不神祕和高大上,因為有一些先驅,願意通過數字化的手段,解決制約消費的根本問題,實現需求和資源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的完美匹配,將低頻業務轉變為高頻業務,實現傳統經濟的流程再造,打造傳統經濟流程在數字空間的孿生雙胞胎。


數字經濟時代,銀行業務戰略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線下收縮。數字經濟的發展推動了銀行業務電子化,也推動了銀行離櫃交易率大幅度提升。


2020年,銀行業離櫃交易總額達2308.3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8%;銀行業離櫃交易率接近90%,2012年這一數值僅為54.37%。


十年間,離櫃交易率提升了36%,這導致全國ATM在2021年就減少4萬臺,銀行網點在2020年就關閉了6275家,據此關閉速度估計,10年後,銀行網點將會大大減少。

網點消失,不意味著線下服務消失。比如,現在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江蘇蘇寧銀行等網際網路銀行都開始往線下走。其中,微眾銀行通過合作銀行線下團隊提供線下小微盡調和風險排查服務;網商銀行開始和縣域政府深入合作,開闢農村金融市場;江蘇蘇寧銀行充分採用線下結合線上的方式對小微金融線上申請困難的客戶進行走訪,使用PAD實現錄入資料無紙化、信貸合同電子化、信貸資料影像化,基於人工線下走訪的情況,對這些困難客群進行線上人工審批。


線上“斷奶”。從2019年開始,銀行線上金融業務進入強監管時代,地方法人銀行存貸款不允許跨區,存款產品不允許通過非自營網路平臺營銷,網際網路平臺未經許可不能代銷理財。這將推動銀行建設自營的金融產品,構建自營的網路渠道,自主進行數字化獲客。也會促進產品創新,當然不一定是全新的產品,可能是老產品的全新重構。比如,一些銀行信用卡,通過微信小程式就可以申請。


貸款從C端向B端遷移。2020年,銀行的信用卡和消費貸款業務不良都呈上升趨勢。以招行為例,2020年招行消費貸款業務不良貸款率1.47%,同比上年末上升0.29%;信用卡業務貸款不良貸款率1.66%,同比上年末上升0.29%。因為消費貸款和信用卡的規模都特別大,不良率稍許上升,都會帶來大量的不良貸款。現在,銀行都在朝著面向小B的小微金融和麵向大B的產業鏈金融轉型。


中收業務扛大旗。中收業務貢獻非息差收入,也就是中間業務收入,可增強銀行抗週期的能力。但是,中收業務對於人員專業度的要求比傳統存貸匯業務要高得多。


現已有很多銀行在擴充中收業務了。比如,工商銀行發力工銀e政務;招行的“大財富管理體系”一邊做大基金、理財、信託等代銷業務,一邊發展公募基金、保險和理財的託管業務;建行打造“裕農通”做大農村綜合金融服務;成都銀行發展債務融資工具承銷業務。


迴歸本土特色經濟。跨區業務叫停後,區域銀行將堅定迴歸本土的戰略,從本土經濟尋找自身的差異化特色。比如,桂林銀行的旅遊金融、濟寧銀行的慧濟生活、常熟銀行的濃濃鄉品等。


金融科技趨向務實。現在銀行不再言必稱ABCD,不再做“年報裡的金融科技”,金融科技要能夠開啟場景生態,要有業務感知度和認可度。


以上內容均來自《資料治理精選案例集》,部分目錄如下,此書覆蓋13個行業資料治理策略深度拆解,60+政企資料治理標杆案例,300+應用場景全面覆蓋,1000+一線專案管理經驗,助您破解資料治理難題。登入億信華辰官網,新增客服企業微信,回覆“案例集”即可免費領取紙質版。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96137/viewspace-290011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