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每個 Leaper 都會有好未來

LeapFE發表於2022-01-28

我是鄭慶鑫,前好未來勵步事業部的前端負責人,LeapFE是我們團隊的簡稱,曾幾何時,我們團隊的共同願景是成為業界知名的前端團隊。而今年由於政策對公司毀滅性打擊,這個願景要擱置了,但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已經或者即將會有更好的開始。

最近這三年,每年春節假期前一天我都會寫個團隊緯度的年終總結在公司內以週報的形式發出。雖說今年有些不同,但卻是最值得總結的,無論是對於團隊還是對於我個人來說。

LeapFE從最開始的 5 人,到後來近 35 人,再到今天的在職人數0,大概經歷了三年半的時間,這是段美好的經歷,很多個精彩瞬間歷歷在目,是我成長最快的階段。

業務開發中成就感

相對於“造輪子”而言,更讓人興奮的可能就是自己研發的產品被更多人使用,更多人依賴。一個資深的程式設計師,可能不會對一些聽起來高大上的概念動容,但一定會有幾個記憶深刻的產品。我們經歷過成功的專案,也有失敗;做過無用功,也有日夜兼程帶來的喜悅。三年時間裡,我們支援數條業務線,教學、營銷/流量、資料、客服等等,每年服務數十萬的學員。

我們從零到一研發了自有的 課件系統,鋪遍了全國所有校區,至今零事故;

我們做了讓大家朋友圈刷屏、家長淚目的《年度學習報告》;

疫情期間,我們是公司內第一批上線“線上實時互動課件”的產品;

我們做了統一的內容製作平臺,輸出了數千講課件,數萬個互動習題;

我們是第一批做偽直播的機構,“摩勵秀”成為孩子們學習的動力;

我們建立了從設計稿轉換成課件包的方式,獲得了專利;

我們在業餘時間支援了公司 7w 人的年會抽獎程式;

我們在央視新聞裡看到了我們的產品的身影;

點點滴滴構成了團隊的記憶線。這份經驗積累對於我來說是難得的。

業務部門中的技術建設

三年多的時間,團隊技術從“野蠻生長”到逐漸規範化。最開始我們 5 個人的小團隊,真真正正享受著“開發自由”的感覺。後來隨著團隊規模的變大,我們做了一系列的技術建設。

隨著接手的專案也越來越多,我們遇到了技術棧不統一,程式碼風格不一致,lint規則不統一的問題,同時也有部分專案技術棧老舊不易上手等問題,同時基於 React Hooks 剛剛釋出,市面上還沒有一套基於 Hooks 的成熟解決方案,所以我們自研了一套開發框架 Luban

基於穩定性及效能保障,並且更容易異常追蹤的前提,我們開發了整合錯誤、效能、行為一體化的 sdk 以及資料看板,並提供實時週報、異常報警等。

為了解決互動課件開發提效的問題,我們針對不同課件場景,通過圖形化編輯器(No Code)、模板化(Low Code)、D2C(Design to Code)不同的方式去實現。

為了統一中後臺設計以及互動規範,我們封裝了自己的 UI 元件庫,以及建立了公共的業務元件庫。

為了提升開發效率,我們搭建了私有npm,建立了各種公共業務元件,比如 jsBridge sdk、中後臺業務元件、小程式業務元件、課件相關業務元件等。

為了統一編輯器環境,我們釋出了自己的 vscode 外掛包

為了降低低階問題,我們規範了釋出流程、cr流程,增加了效能及安全審查等環節。

同時我也會提醒自己要做到更加務實,需要抱著真正解決問題態度去搞建設,我覺得技術建設應該是因團隊而異的,過度建設或刻意的流程化是無意義的,甚至會給團隊帶來很大的負擔。

在勵步這三年,也經歷了幾個無用功的專案,自己的“技術觀”逐漸成熟了,少了很多“自嗨”,逐漸懂得了技術服務於業務的道理,開始更多的去關注價效比、能否落地等。當然我們有時候也不能完全理性,不然會扼殺一些創新,所以需要找到平衡。

溫和的管理方式

三年多的時間,隨著團隊人數落地我的心態也有著不同的階段。最開始的半年我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大頭兵,大包大攬,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迅速適應工作,得到更多的資源。另一方面,對於之前的幾位前輩,我也盡力的讓大家舒服,儘量融入大家,而一切都異常順利。

後來隨著業務擴張,人數多了以後,大團隊下面又分了幾個小組,那時候我對於自己的定位迷茫過一段時間,沒有目標,覺得自己離程式碼遠了,沒有安全感。

記得這種感覺持續了將近兩個月,我有點無所適從,逼迫自己去看一些管理上的書籍,同時也參加了公司提供的各種各樣的培訓課程,星火訓練營、金牌面試/績效官、真北、情境領導力等等。我開始寫雙月OKR,再加上隔一段時間的述職,我逐漸懂得了這個階段的工作重點,除了技術,還要多去思考,規劃,找方向,定目標,做拆分,更需要找問題、挖掘痛點的能力。

沒想到我成了之前每天鄙視的“寫ppt”的那種人,才知道這活遠比寫程式碼要難數倍。而後我知道了如何定目標,如何拆解分工,如何推進,如何兼顧業務支援和技術改進,懂得了量化指標的重要性。

對於團隊成員,我是個溫和的管理者,這種風格容易營造輕鬆愉快的工作氛圍,對於一些主動性高的夥伴,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同時我也深知自己的不足,有時候會有團隊的獎懲機制不足,目標緊迫感不強這類問題。所以後來的我,我意識到管理需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型別的夥伴用不同的策略,大致可分為:指令、教練、支援、授權幾種方式。

同時這幾年,我變的圓滑了。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健談的人,剛工作的時候都不敢和領導說話,有時候說話還會臉紅,更別說是在上百人面前講話了。不過這幾年下來,這些對於我來說變的不那麼難了。相對於純開發的工作,我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合作伙伴,產品,運營,教研,老師,客服,家長等等,我能夠做到和不同角色用不同的方式去溝通,但儘量保持真誠和同理心。

我離職了

我親身經歷了一座大廈轟然倒下,這一年失去了很多,同時也見證了很多,想清楚了很多。我經歷了一夜之間股票蒸發80%,幾萬同事的風雨同舟刷屏,看見無數學生、家長因為停課痛哭流涕,見識了一個偉大企業家的信念有多麼堅定。

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不幸,相反,對於普通出身的我來說,能夠趕上時代的浪潮,吃到網際網路的紅利,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之所以選擇離職,主要原因是因為團隊,同時最捨不得的也是團隊。對於裁員,我做不了選擇,我怕我的選擇給人帶來生活上的困擾,也看不了一個個熟悉的戰友接二連三的離開,所以,我逃走了。

聊聊面試

很幸運,對於已經 31 歲的我來說,找工作的過程還算順利。

沒有太多的面經,這幾年我面試過很多人,面試中除了一些基礎的硬性指標,比如一些筆試基礎題、演算法題、八股文需要多準備一些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想辦法讓面試官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最理想的是你提到了他也不會的點,這樣才能刺激到他。那麼如何讓他眼前一亮?一方面是簡歷寫的內容,一定要每個都提前列好專案亮點,比如我的專案裡用到的快取方案比較特殊,那面試的時候就一定要重點突出,引導面試官往這裡問。另一方面,要提前準備一些比較新穎的解決方案,但這裡就可能靠平時的多積累了。

再舉個例子,比如有一個問題問我們抽獎頁面如何防刷?首先我們要確定面試官這個問題是在問什麼,這裡是在問如何唯一標識使用者?那麼這時候如果我們直接回答做登陸、或者用手機號什麼的,那肯定不是他想要的答案。其實這個問題是個開放性問題,有時候面試官自己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那麼這就提供了一個可以讓他眼前一亮的機會,因為我們回答的方向很多。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區分場景,是不是有登陸?在什麼容器裡?微信還是所有瀏覽器都可以訪問?如果有登陸、或者在微信裡,我們通過賬號、或者 UnionID/OpenId 做標識。那如果沒有登陸,也沒有容器限制呢?那我們可以通過IP、種 Cookie 的方式來輔助限制,除了這些還有嗎?是的,我們需要說個不常用的方案,我們還可以用 Canvas指紋 去標識裝置。

那麼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面試官可能會有兩個眼前一亮的點,一是我們區分場景,二是 Canvas 指紋的方案,雖然說現實場景下不一定能跑通,可能會有相容問題,但這不耽誤面試。

我們終將會有好未來

2021年,我們目睹了太多的大事記,有人說網際網路的紅利已經過去了,我覺得與其說是紅利過了,不如說現在整個行業更加冷靜了,大家都更加謹慎了。這幾年,我們親眼目睹了那麼多的變化,其實都只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跑得快不如跑得穩。2022年,我們可以靜下心來,想想什麼才是自己喜歡做的、有能力做得、能夠長期做的事情。時間好像一趟列車,載著我們一路前行,回望過去,總有一個地方曾讓我們長長地駐足,我們終將會有好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