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2021年數智技術驅動智慧製造】即可

以數智技術的鼎新帶動傳統制造的革故,是推動智慧製造的根本。作為一項持續演進、迭代提升的系統性工程,智慧製造需要長期堅持,分佈實施,既要頂天,也須立地,需要政府的謀篇佈局,也需要企業腳踏實地,合縱連橫。

首先,製造企業智慧化升級要立足於現實狀況,不能夸父逐日。在實現路徑上,一是需要企業在不同階段通過自診來明確界定自身數字化水平、系統分析投資回報率情況,切忌陷入智慧化陷阱,盲目採購智慧製造解決方案,導致過度投入或投入不足等不合理現象發生。

其次,從行業整體智慧化推進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和企業的主導作用。我國製造業整體呈現大而不強,行業數字鴻溝大、核心領域創新力不足的不利局面,決定了我國發展智慧製造既要在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進展和突破,又要同時加強數字化補課,推進智慧製造的行業擴散和滲透,這一過程往往面臨外部效應、公共設施投入、資訊不充分或不對稱等市場失靈的困境。

要破解這一難題,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完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明確各級政府和主體單位的權責,通過試點示範等方式帶動社會力量參與,另一方面也要積極調動企業積極性,強調市場配置資源的主導地位,讓數字化程度高的企業帶動數字化程度低的企業,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以產學研政資五方聯動的方式促進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並以產業叢集和生態的形式來加速行業整體智慧化程式。

具體來說,以政府引導、企業主導,通過打造智慧製造產業生態來推動製造業升級及產業持續性發展,主要分為以下四大方面:

創設新型創新載體,強化造新動能

通過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等載體,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加快構建智慧製造創新體系,為智慧製造產業生態發展造新動能。

製造業創新中心是由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自願組合、自主結合,以企業為主體,以獨立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創新載體。其目的是完成技術開發到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應用的創新鏈條各環節的活動,打造跨界協同的創新生態系統。” [1]

2016年以來,工資訊部先後出臺《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關於完善製造業創新體系,推進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升級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條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考核評估管理辦法(暫行)》、《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領域總體佈局(2018年新增)》等指導性檔案,逐步形成了製造業創新中心頂層設計的政策體系,對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規範性提出了要求。

截至2020年,我國已建成15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132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主要聚焦於基礎材料、核心器件、關鍵工藝、重大裝備以及軟體等5大關鍵技術領域。

開展智慧製造應用示範,助力產業升級

聚焦企業、區域、行業轉型升級需要,圍繞工廠、企業、供應鏈、產業鏈開展多場景、全鏈條、多層次應用示範,培育推廣智慧製造新模式新業態,構建智慧製造產業生態,助力產業升級。

一是聚焦製造過程關鍵環節在基礎條件較好、需求迫切的地區和行業,選取行業龍頭企業開展智慧場景、智慧車間、智慧工廠建設示範專案,總結形成有效經驗和模式,再圍繞設計、研發、生產、物流、服務等全生命週期,遴選確定一批標杆企業,在相關行業移植、推廣所形成的經驗和模式;同時引導鏈主企業建設供應鏈協同平臺,帶動上下游企業同步實施智慧化升級。

二是滾動遴選跨領域跨行業綜合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作為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突破、應用賦能的標杆性代表,同時支援行業/區域平臺發展,建設面向重點行業/區域的特色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帶動更多主體參與平臺建設,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進程式,發揮平臺向中小企業的賦能作用,帶動行業整體智慧化升級。

截至目前,工信部發布雙跨工業互聯平臺共15家,在應用賦能方面,平臺平均註冊使用者數達到140萬個,賦能工業企業共計超過8萬家,覆蓋鋼鐵、石化、能源、電力等10餘個重點行業;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平臺超過70家,連線裝置數超過4000萬臺套,工業APP數量超過25萬個,平臺賦能效應進一步顯現。

三是培育一批智慧製造示範基地、園區、先導區,聚集人才、科研、產業資源,逐步完善智慧製造產業鏈,促進產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並以基地為中心,輻射並帶動一定區域/範圍內智慧製造產業升級。

夯實智慧製造基礎支撐,做好造新保障

瞄準智慧製造發展趨勢,健全完善標準、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障等發展基礎,以及加強財稅金融、人才儲備等要素支援,為智慧製造產業生態發展構築保障。

智慧製造、標準先行。標準化工作是實現智慧製造的重要技術基礎,包括建設細分領域行業應用標準體系,加大基礎共性和關鍵技術標準研製力度,以及推進標準推廣應用等。2015年至今,從我國的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一直根據智慧製造發展程式,不斷調整、改進、完善。根據工信部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已釋出285項智慧製造國家標準,主導制定47項國際標準,涵蓋了企業生產製造的全流程,我國已進入全球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先進行列。

智慧製造,數智為基。包括以5G為代表的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資料中心、智慧計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是支撐數智技術應用的基礎。但因為投入大、建設週期長,需要政府帶動並組織社會資源進行先期性、規模化部署和建設。我國5G當前建設規模全球領先,據工信部資料統計,累計終端連線數已超過了2億戶,累計建設開通5G基站71.8萬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但目前製造業使用率較低,約佔3%[2]

智慧製造,安全是魂。 虛實融合網路化協同為核心特徵的智慧製造必將面臨資訊和網路安全挑戰。2016年我國《網路安全法》釋出,將工控安全確立為國家推進智慧製造的重要前提;2018年工信部發布《工業控制系統資訊保安行動計劃(2018-2020)》,提出了一網一庫三平臺(即線上監測網路,應急資源庫,模擬測試、資訊共享、資訊通報平臺),著力態勢感知、安全防護、應急處置能力支撐體系建設;2019年工信部等十部門釋出《關於印發加強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在裝置和控制安全、提升網路設施安全、強化平臺安全、建立健全工業APP應用前安全檢測機制,強化應用過程中使用者資訊和資料安全保護四個方面提出建設要求。

智慧製造,人財兼備。在人才供給方面,注重製造和數智產業跨界人才培養,包括推進產教融合的職業培訓體系,促進從業人員技術和知識結構升級,以及推進新型理工科建設,加強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體系建設,完善智慧製造關鍵領域的人才梯隊培養。在資金供給方面,除專項資金支援和定向稅收優惠外,政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並加大對智慧製造領域的投資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對企業智慧化改造提供中長期貸款支援,開發符合智慧製造特點的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等金融創新產品,拓寬融資渠道和降低融資成本。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構建造新生態

充分發揮企業開展智慧製造的主體作用,尤其是龍頭企業在智慧製造推廣中的引領和賦能作用。龍頭企業擁有較強的技術、市場和資金能力,在產業鏈中充當著鏈主或系統整合商的角色,是智慧製造產業生態發展的關鍵力量,突出龍頭企業開展整合創新、工程應用、產業化、試點示範的主體地位,引導和支援它們在實踐中不斷成長壯大,是構建智慧製造產業生態的關鍵。

同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通過產學研用結合及開放平臺等形式,最大程度聚集行業優勢資源,促進創新成果孵化和轉化,推動造生態的可持續生長。例如,在《十四五智慧製造發展規劃》中提到的重點任務之一——聯合軟體企業、裝備製造商、使用者和科研院所合力開發面向細分行業的整合化工業軟體平臺,或系統整合商與使用者互動創新,開發面向場景需求的解決方案等,即是圍繞該方向的舉措之一。

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2021年數智技術驅動智慧製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