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問題都有一個答案。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因為太陽光發生了散射。
鳥為什麼會飛?因為鳥有翅膀。
蘋果為什麼會掉下來?因為萬有引力。
每個問題我們都可以為它找到一個答案,我們也總是習慣於為每個問題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因為這些解釋可以讓我們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增加一些確定性,為我們帶來安全感。
但我想問的是,你真的知道答案嗎?
天空是藍色,是因為太陽光發生了散射,這就是答案嗎?
我想,你應該知道太陽光其實是由七種顏色構成,那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偏偏是藍色?而不是其他顏色?
鳥會飛是因為鳥有翅膀,那雞也有翅膀,為什麼雞不能飛?
既然存在萬有引力,為什麼地球沒有掉進太陽裡?
只要你多問幾個為什麼,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真正知道答案,我們只是以為我們自己知道。
天空之所以看起來是藍色,是因為太陽光在空氣中發生了瑞利散射,光的波長越短,被散射的比例就越大,藍光的波長比較短,所以我們看到的天空便是藍色。
鳥能飛確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的翅膀,鳥的翅膀往下扇動時,會讓翅膀上下方產生壓差,從而獲得讓鳥上升的升力。但另一方面,鳥的身體結構比較輕盈,骨骼輕而薄且充滿空氣,讓它們只需要更少的升力便能飛起來。而家養的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翅膀逐漸弱化,而身材卻不斷變得臃腫,翅膀的力量已經不足以支撐肥胖的身體飛起來了。
地球沒有掉入太陽裡,是因為在繞著太陽公轉的同時也在發生自轉,產生的離心力與萬有引力平衡了。
當然,只要你想,我們還可以再進一步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
比如:我們為什麼能看到藍色?為什麼會發生瑞利散射?鳥為什麼會有翅膀?為什麼人沒有翅膀?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又為什麼剛好是以這樣的角速度自轉?
通過不斷的提問,你會發現自己的答案其實並不那麼可靠,也許在繼續探索的過程中,你能找到更深層的答案。
如果你細心一點的話,就會發現在解釋過程中,我們其實是在用一些概念來解釋和替換另一個概念,再往深處探索,便會追溯到一些定理、公理或者是規則和定義。
我們在追尋答案的過程中,身處不同認知層級,我們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但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問倒你,只是想說,你以為的,可能只是你以為的。
你有你的答案,世界另有答案。
既然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個答案,每個問題也能引申出更深層的問題,那是否存在一個終極問題,這個世界又是否存在一個終極答案呢?
如果這個宇宙起源於大爆炸,那大爆炸之前又有什麼呢?如果這個宇宙的終點是熱寂,那熱寂之後又會有什麼呢?這個宇宙又究竟為何是這樣執行?是否有什麼東西在背後操控著這一切?
如果你求助於宗教,他們便會告訴你,這一切都是全知全能的神的安排,這個宇宙是神創造的,神掌控著這一切,於是一切便有了答案。畢竟大部分人只是想要得到一個答案,他們其實並不關心這個答案正確與否。
但我不接受這樣的答案,因為這個答案太簡單了。如果這個世界真的是神所創造,那神又是從何而來?宇宙之大,必然還有其他星球也存在生命和高階文明,那為何這些神又如此鍾愛地球呢?
根據奧卡姆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沒有神,這個世界也能正常運轉,所以神自然便沒有存在的必要。
我們不妨假設這個世界真的存在一個終極答案,並且假設有一天你能得到這個終極答案,知道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真相,在找到它的一瞬間,所有的問題都得到了解答,不再有問題困擾。聽起來似乎很美好,但是,然後呢?接下來你要做什麼呢?你還可以做什麼呢?
在我看來,根本不存在最終的答案,但卻可以追求更好的答案。與其在虛空之中苦苦追尋那虛無縹緲的真理,不如迴歸到生活中來求索。
也許人生的答案就隱藏在你追尋答案的路上,藏在那些輾轉難眠的夜裡,藏在觥籌交錯的酒杯裡,藏在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年少輕狂裡,藏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裡。
一心只想追尋答案,反而會離答案越來越遠。
這個世界存在無數的問題,自然也存在無數的答案。如果妄圖將每個問題都尋根探底,那這一生未免太過短暫。
面對這無數的問題,我倒是覺得不必感到驚慌失措,也不必感到焦慮,如果你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個事情,也許會有趣的多。
這個世界就好比一座礦山,那些或大或小的問題便是這礦山表面的石頭,下面都埋藏著金礦,與其糾結該從哪塊開始挖,不如趁早換把好鏟子。
我們的思想便是鏟子,只有足夠深度和廣度才能挖出這金礦來。這樣一來,那些問題不過都是送上門來的寶貝,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也不能太過貪心,畢竟光陰荏苒,轉瞬即逝,我們不可能挖到所有的金礦,所以需要做出選擇,解決那些需要和想要解決的問題即可。
至於那絕大多數問題,我們可以選擇留白,允許自己不知道答案。
而事實上,我們也並不需要知道所有的答案。
古人並不知道地球其實是圍繞太陽轉的,但他們也一樣能很好的生存下來。我們並不用知道汽車發動機的原理,也能輕易的開動一輛幾噸重的汽車。我們不用知道電腦作業系統的實現細節,不用知道晶片的製作原理,也能很好的對電腦操控自如。
對於那些不知道事,如果真的很感興趣,那便過去鏟上幾鏟子,挖出背後的金礦來。
可以允許自己不知道答案,但卻不能沒有探索答案的能力。
那又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保持開放謙遜的態度,聽得進他人意見,保持空杯心態。
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每當別人反對自己的觀點時,便很容易進入防禦狀態,一心只想駁倒對方,觀點的對錯已經不再重要。
而這往往是沒有把自己的觀點和自己這個人區分開來,別人反對的只是觀點,並不是針對人。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很多錯誤的觀點,這算不上什麼羞恥的事。如果被別人提出反對意見的觀點剛好是錯的,那又是一次自我修正和提升的機會。
這次別人把金礦都挖出來送到你面前了,你卻還在生悶氣嗎?
承認自己錯誤,是追尋答案路上一個好的開端。
在《三體》中有一句讓我印象深刻。“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什麼是傲慢,傲慢便是自以為掌握了這個世界的所有答案,並且拒絕接受其它可能的答案。
但世界之大,宇宙之浩瀚,豈是我們可以輕易掌握的。正確的態度是,承認自己的無知,承認自己的答案可能是錯的,隨時準備好接受更好的答案。
否則,當答案來敲門時,你可能無法認出它的模樣,只能眼睜睜看它溜走。
明清朝的閉關鎖國與西方列強的大航海時代便是鮮明的對比。明清時期的統治者自認為天朝地大物博,心高氣傲,他們的世界地圖上,天朝處在世界的中心,而其它未知地方都填充著妖物野獸,不願與其它文明平起平坐,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不僅嚴格限制通商,也進一步限制了人們的思想,禁止學習西方思想和技術,用四書五經來禁錮和控制人們的思想,導致在世界的發展浪潮中逐漸落後,一步步被西方列強分割瓦解。
而與此同時,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方列強的世界地圖上,還留有大量空白,吸引著他們不斷朝外探索,而隨著哥倫布對新大陸的發現,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徹底點燃了他們的探險慾望,讓他們能極速擴張和發展,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開啟了重新劃分世界格局的大航海時代。
明清的傲慢與自負,最終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下破碎一地,以慘痛的結局落魄收場,讓人唏噓不已。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
新時代的我們,自然不能重蹈覆轍,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的前行。只有保持開放謙遜的態度,才不至於在追尋答案的旅途中迷失。
其次,作為一個很好切入點,可以多關注那些不符合自己預期的事物。如果有些事沒有按照你期待的樣子出現,不應該去質疑他人或者質疑這個世界,而應及時調整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我想你可能聽說過“尤里卡時刻”,也就是常說的“啊哈時刻”,是人們在探索答案之時突然發現了答案線索的歡喜。
但還有一個時刻,其實更加關鍵,那便是說出“這有點奇怪啊”的時刻。這是新的問題出現在眼前的時刻,是認知碰到壁壘的時刻,突破它便能開啟更廣闊的世界。
十九世紀末,經典物理學已經達到了輝煌的頂點,開爾文男爵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演講中宣稱。物理大廈已經落成,後輩物理學家只需要做一些修補工作就行了。物理學的未來,將只有在小數點第六位後去尋找。但他也補充說,但物理學晴朗天空的不遠處,還懸掛著兩朵烏雲。
而真理與寶藏總會留給喜歡探索的冒險者,後輩物理學家沿著那兩朵烏雲探索,便發展出了開啟現代物理學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差點掀翻了經典物理學的大廈。而物理學也隨之跨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往前踏了一大步。
那些意料之外的事物,也許正是突破認知的關鍵,積極面對,勇敢探索,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們手裡的答案,只是在當前認知下的臨時答案,並不是最終答案。所以我們不必堅守自己的答案, 也不必堅守基於手中答案得來的觀點。
也許我今天的觀點跟昨天的觀點不一致了,但相對真理來說,卻更加一致了。
這個世界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光是從人類出現開始算起,便已有了幾百萬年。
在數萬年前,便同樣有人類和我們一樣抬頭望天,對這個宇宙的執行法則提出了疑問。他們站在這廣闊的大地上,便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對這個世界形成了“天圓地方”的感性認知。其後又有人在質疑中不斷探索,從蓋天說到渾天說,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經過了無數代人的苦苦探尋,才有了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認知。
但這個世界太大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不過只是盲人摸象。
摸到象腿的人以為這個世界是根柱子,摸到象尾的人以為這個世界是根鞭子,而摸到象耳的人以為這個世界是把扇子,他們都以為自己掌握的就是真理,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但有幸的是,在這漫長的探索過程中,無數的名人大家已在他們的領域取得了可嘆的成就,並且將他們的知識以文字的形式流傳了下來,讓我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認識世界,而不必一切都從頭開始。
我們不是站在終點回望過程,而是在中途回望過去。儘管每一個答案都是隻臨時的,但每一個答案的發現也都意味著我們又往前進了一步。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生活很大,世界更大。如何認識這個世界,便會如何去生活,好好審視一下自己手中的答案吧,它能把你帶到更好的未來嗎?
你是準備在這臨時停靠站就此止步,還是準備繼續奮力前行,奔往下一站?
過去的早已過去,未來正呼嘯而來。
關於這個世界,你的答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