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容易把知識和資訊混為一談
知識,是對大量已知的案例,構建可預測的未知情況的模型
如,你學會了固定幾個數字之間的加減乘除,如果只是記住了,不算知識,掌握了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也就是計算模型,這才是知識。運用這個規則模型,你可以對任何的,只要符合四則運算的條件的計算表示式,都能進行計算。
現代人,特別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往往會有一種焦慮感,而這種焦慮感,往往會演變成一種無力感,為了擺脫這種不良情緒,我們奮鬥的年輕人,就會想著各種方式去充實自己,也就是學習。但是我們學習到的究竟是什麼?
如果學習到的內容,在搜尋引擎中都能查詢到並且被你理解,那麼其實這只是一種最基本的資訊的接收,並沒有學習到什麼新的知識。這只是一種自我感覺有所提升的自我麻痺。
碎片化的,淺層次的學習,怎麼可能讓人有所長進,那也太不把知識當回事了。
知識的學習,需要更新的是大腦的神經網路,是會對人的本質產生影響的東西。
為什麼明白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那是因為你並不明白這些道理,你只是看到了這句話,並表示認同。
從古至今留下來那麼多的做人道理,都知道,都學過,但有多少人能夠把這些印刻進自己的行為模式中去呢?
有多少人能夠了解這些道理背後的來由呢?由表及裡的推斷,思索,才能不斷把外接簡單的案例資訊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本文由部落格一文多發平臺 OpenWrite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