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給大家的AI極簡史筆記05機器人
躺柒發表於2024-07-23
1. 參與救援任務的機器人
1.1. 福島核電站
1.1.1. 2011年3月11日下午2點45分,日本福島發生了9級大地震
1.1.2. 當時有10多萬人被疏散,清理工作預計將持續30至40年,耗資將達2000億美元
1.2. DARPA機器人挑戰賽
1.2.1. 在意識到機器人可能會使進入福島核電站的危險性大大降低之後,“自動駕駛大賽”的目標被設定為推動災難控制領域的機器人技術
1.2.2. 參賽隊伍的任務是製造能夠在模擬緊急狀態的人造環境中移動的機器人,機器人要能夠爬上樓梯,爬過廢墟,開啟門
1.2.3. 它們還要做到把垃圾移走,拔掉電纜,操作鑽頭之類的工具
1.2.4. DARPA還要求機器人能夠爬上汽車並駕車前往災難現場
1.2.5. 一個學齡前兒童都可以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裡完美地完成這個障礙賽
1.2.5.1. 有幾個機器人完成了所有任務,其中速度最快的是來自韓國的DRC-Hubo,這個機器人用了44分鐘
1.2.5.2. 雖然Hubo還不足以阻止福島核電站燃料棒的熔斷,但是它和其他機器人小夥伴為技術發展走向這個目標提供了關鍵的線索
2. 網路物理系統
2.1. 應用於這些領域的機器人也往往和我們想象中的不一樣,他們的開發人員甚至不叫他們機器人,而是叫他們網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
2.1.1. 現在,機器人技術正在進步的領域可沒有核災難和足球場那麼引人注目,而是更多地在工業設施、倉庫、火車(代替了駕駛員)、酒店大堂(接待客人)方面
2.1.2. 機器人也接管了清潔玻璃外牆和地毯的工作,在果園裡摘水果,修剪草坪等
2.1.3. 自動駕駛汽車是其中最突出的例子,而無人機、智慧擠奶機、智慧收割機、自動叉車和智慧家居也是網路物理系統的例子
2.2. 倉儲機器人Kiva“戰隊”已經在亞馬遜的物流中心提供了數年可靠的運輸服務
2.2.1. Kiva沒有胳膊也沒有頭,是一臺能提起重物的橙色手推車,比吸塵器大不了多少
2.2.2. 它能把重達3000磅的裝滿貨品的大箱子運送到包裝站,在那裡人類員工會對貨品進行包裝
2.2.3. 製造商稱有了Kiva的幫助,工作人員每小時可以完成兩到三倍數量的包裹任務
2.3. 自動駕駛裝卸車
2.3.1. 在澳大利亞和智利的採礦作業中,英國礦業集團力拓(Rio Tinto)使用著由日本製造商小松(Komatsu)和美國製造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合力生產的自動駕駛裝卸車
2.3.2. 這一裝卸車發揮著與Kiva類似的功能,只是規模要大得多
2.3.3. 它的體積像房子那麼大,體重超過80萬磅,卻會自動開到挖掘機前,等待自身裝載完畢,然後把原料送到碎石機,或送到裝載站將其轉運到其他地方
2.4. 即便是在有著複雜工作流程的建築工地,越來越多的網路物理系統和機器人也在不斷地被投入運用,並將工作效率提高到了令人驚訝的程度
2.4.1. 勘測一個佔地40英畝的大型建築工地
2.4.1.1. 一個傳統的勘測小組需要大約一週的時間
2.4.1.2. 來自德國的專業無人機供應商AIBotix的勘察無人機則可以在8分鐘的全自動飛行中完成這項任務
2.4.1.3. 無人機比高水平的勘測人員測量得更精確
2.4.2. 建築機器人哈德良(Hadrian)
2.4.2.1. 來自澳大利亞的建築機器人哈德良(Hadrian)比熟練的磚瓦匠工作速度更快,同時精度更高
2.4.2.2. 兩天之內,它可以用一個90英尺的夾持臂,一個接一個地把磚塊壘起來,造出一個民用房的外牆框架
2.4.2.3. 它會根據3D設計圖來建造房屋,誤差不超過0.5毫米,而且不會搞錯孩子的房間和廚房,並且始終使用正確劑量的砂漿
2.5. 智慧機器人在農業領域的進展尤其顯著,無論是種植作物還是飼養家畜,“農業4.0”和“精準農業”都是現在農民口中的流行詞
2.5.1. 在法國勃艮第,雙臂釀酒機器人Wall-Ye V.I.N.每天可以修剪600株葡萄藤,同時記錄有關葡萄健康的資料
3. 人機協作
3.1. 使用機器人的先驅是製造業工廠,比如汽車和電子工業
3.1.1. 這些工廠已經積累了大量使用機器人的經驗
3.2. 自20世紀60年代的第一波自動化浪潮以來,機器人已經形成了嚴格的分工
3.2.1. 最原始的智慧機器被隔離在鐵柵欄和光電柵欄後做焊接和錘擊的工作
3.3.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機器不再需要被關在“籠子”裡
3.3.1. 它們變得比它們的祖先更小、更輕、更柔軟
3.3.2. 來自中德合資製造商Kuka的LBRiiiwa機器人手臂重量僅53磅,但它已經可以在漢諾威交易會上把啤酒遞到口渴的參觀者手中
3.3.2.1. 它會先洗淨杯子,開啟酒瓶,在杯子裡倒上啤酒,甚至轉動酒瓶來溶解酵母,然後用瓶子裡的最後一點酒給玻璃杯戴上完美的泡沫王冠
3.4. 協作機器人(Cobot)
3.4.1. 協作機器人(Cobot)是具有“社會性的”,它們被製造出來不僅是幫助人們完成特定任務,還會注意到自己是否會傷害人類
3.5. 為了使人和機器成為真正的夥伴,它們必須能理解對方的意思
3.6. 把工業機器人變得更像人有很多好處,比如這會使機器人的人類同事更容易在情感上接納它
3.6.1. 這也是高效人機合作的前提
4. 情緒
4.1. 佩珀(Pepper)
4.1.1. 一個有著大眼睛的類人機器人,身高4英尺,有 10個手指,胸前裝著一臺平板電腦
4.1.2. Pepper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會分析與之交談的物件的面部表情、手勢和語調,並從中計算對方此刻的情緒
4.1.3. Pepper在軟銀商店提供智慧手機選購建議,為法國鐵路系統SNCF提供列車時刻資訊,在遊輪上充當導遊,提供船上生活小貼士和有關遊輪目的地的簡短講座
4.1.4. Pepper必須表現出耐心,能夠鼓勵孩子們,並在需要的時候模擬出同理心或保持嚴謹
4.1.4.1. 模擬出來的同理心並不是真的同理心
4.2. 在日本的養老院和療養院,有成隊直立行走的機器人和毛茸茸的海豹機器人Paro為患有痴呆症的病人提供關懷
4.2.1. 這些老人通常已經分辨不出在他們腿上的是寵物,還是機器
4.3. 矽膠克隆機器人
4.3.1. 機器人開發界的明星石黑浩(HiroshiIshiguro)已經研發製造出了矽膠“克隆人”
4.4. 每個新的大型工業機器人可以自動完成5.6個人類工人的工作
4.4.1. 一個機器人每小時的成本是3.5到7美元,而一個專業的人類員工的時薪約為60美元
4.5. 我們對智慧機器的態度是不穩定的
4.5.1. 機器需要對此有所準備
4.6. 運輸機器人Fetch的開發人員就教它防範帶有敵意的人類同事
4.6.1. 如果人類員工對機器的憤怒突然爆發,推搡它,它的馬達就會啟動,抵擋住推力並保持紋絲不動,人類幾乎不可能把它推下樓梯去
4.7. 日本的機器人制造商Fanuc製造的機器人透過與人社交以減少人類對它們的敵意
4.8. 許多機器人被用於製造其他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