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AI新生:破解人機共存密碼筆記01以史為鑑

躺柒發表於2024-06-15

1. 科學突破是很難預測的

1.1. 20世紀初,也許沒有哪位核物理學家比質子的發現者、“分裂原子的人”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更為傑出

1.1.1. 盧瑟福早就意識到原子核儲存了巨大的能量,然而,主流觀點認為開發這種能源是不可能的

1.2. 1933年9月匈牙利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Leo Szilard]構想出了中子誘發的鏈式核反應

1.2.1. 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釋放核能的問題從不可能變成了已經基本解決

1.3.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與人類的聰明才智打賭是魯莽的,尤其是在我們的未來岌岌可危的時候

1.4. 在人工智慧界,一種否定主義正在出現,它甚至否定成功實現人工智慧長期目標的可能性

1.5. 內容推薦演算法在社交媒體中發揮的作用

1.5.1. 然這些演算法不是特別智慧,但它們能夠影響整個世界,因為它們直接影響數十億人

1.5.2. 此類演算法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點選率,即使用者點選展示條目的機率

1.5.3. 正確的解決方案是改變使用者的偏好,從而使他們變得更可預測

1.5.3.1. 對於更可預測的使用者,演算法可以透過推送他們更可能會點選的條目,而帶來更多收入

1.5.3.2. 持有極端政治觀點的人往往更容易被預測出會點選哪些條目

2. 歷史

2.1. 人工智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它正式啟動是在1956年

2.1.1. 數學家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和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說服了著名的資訊理論創始人克勞德·夏農(Claude Shannon)和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第一臺商用計算機的設計者納撒尼爾·羅切斯特(Nathaniel Rochester)加入他們,一起在達特茅斯學院組織一個暑期專案

2.1.2. “學習”的各個方面或“智慧”的任何特徵在原則上都可以被精確地描述出來,所以人們可以製造一臺機器來模擬“學習”或“智慧”

2.2. 在達特茅斯會議後10年左右的時間裡,人工智慧取得了幾項重大成功,包括艾倫·羅賓遜(Alan Robinson)的通用邏輯推理演算法和阿瑟·塞繆爾(Arthur Samuel)的西洋跳棋程式,這個程式透過自學戰勝了它的創造者

2.3. 第一次人工智慧泡沫在20世紀60年代末破裂,當時,人們在機器學習和機器翻譯方面的早期努力沒能達到預期

2.4.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於所謂的“專家系統”的商業潛力,人工智慧正在經歷一次巨大的復興

2.4.1. 當這些系統被證明無法完成人們指派給它們的許多工時,第二次人工智慧泡沫破裂了

2.4.2. 人工智慧的寒冬隨之而來

2.5. 人們將人工智慧與歷史悠久的機率論、統計學和控制理論建立了聯絡

2.6. 從2011年前後開始,深度學習技術開始在語音識別、基於機器視覺的物體識別和機器翻譯方面取得巨大進步,以上是人工智慧領域最重要的三個開放問題

2.6.1. 從某些方面來看,機器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人類的能力

2.7. 2016年和2017年,DeepMind(英國人工智慧公司)的AlphaGo(阿爾法圍棋)擊敗了前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和後來的冠軍柯潔

2.8. 如今,人工智慧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媒體的頭條報導中

2.8.1. 在大量風險投資的推動下,成千上萬家初創公司應運而生

2.8.2. 數以百萬計的學生參加線上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課程,該領域專家的年薪可達數百萬美元

3. 5個“人類未來最大事件”的候選選項

3.1. 我們滅亡了(因為小行星撞擊、氣候災難、流行病等)

3.2. 我們都能永生(醫學攻克了衰老)

3.3. 我們發明了超光速旅行,征服了宇宙

3.4. 高階外星文明造訪了我們

3.5. 我們發明了超級人工智慧

3.5.1. 超級人工智慧的到來在許多方面類似於高階外星文明的到來,但前者更有可能發生

3.5.2. 最重要的是,人工智慧不同於外星人,它是我們對其有發言權的東西

3.5.3. 成功了會如何?

3.5.3.1. 人工智慧領域的目標一直是創造出達到或超越人類水平的人工智慧,但人們很少或根本沒有考慮過,如果我們創造出了這樣的人工智慧會發生什麼

3.5.3.2. 這個問題不僅是主流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應該考慮的問題,而且可能是人類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3.5.3.3. 超級人工智慧的成功將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或許是人類歷史上的最後一個事件

4. 出了什麼問題?

4.1. 人工智慧的歷史一直被一句咒語所推動:“越智慧越好。”

4.1.1. 因為我們理解智慧的方式有誤,所以這是一個錯誤

4.2. 人類是智慧的,因為我們的行動有望實現我們的目標

4.2.1. 智慧的其他所有特徵,例如感知、思考、學習、創造等,都可以透過它們對我們成功行動的能力的貢獻來理解

4.3. 機器智慧的定義就與之對應

4.3.1. 機器是智慧的,因為它們的行動有望實現它們的目標

4.4. 機器與人類不同,它們沒有自己的目標,因此我們賦予它們目標,讓它們去實現

4.4.1. 我們製造能夠自我最佳化的機器,把目標輸入機器中,然後它們就開始執行了

4.5. 問題就出在人工智慧的基本定義中

4.5.1. 機器是智慧的,因為它們的行動有望實現它們的目標,但我們沒有可靠的方法來確保它們的目標與我們的目標相同

4.6. 在設計了從大型噴氣機到胰島素泵等各種控制系統的控制理論領域,系統的任務是使代價函式最小化(代價函式通常被用來衡量實際行為與期望行為的偏差)

4.6.1. 在統計學中,學習演算法(learning algorithm)旨在使期望損失函式最小化(損失函式定義了產生預測錯誤要承擔的成本)

4.7. 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的《自動化的一些道德和技術後果》

4.7.1. 如果我們為了達到目的而使用一種我們無法有效干預其執行的機器……我們最好確信我們想讓機器達成的目標是我們真正想要實現的目標。

4.8. 如果我們把錯誤的目標輸入比我們更智慧的機器裡,機器就會實現目標,但我們也就失敗了

4.8.1. 邁向超人類智慧的步伐似乎是不會停止的,但超人類智慧的成功可能意味著人類的毀滅

4.9. 我們的目標在我們自己心中(在全體80億人和我們多樣的社會群體之中),而不在機器中

4.9.1. 目標的不確定性是一個特性,而不是漏洞(也就是說,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4.9.2. 目標的不確定性意味著機器必須要順從人類:它們會請求許可,會接受糾正,會允許自己被關閉

4.10. 撤銷“機器應該有明確目標”這個假設,意味著我們需要打破並替換人工智慧的部分基礎,而這些基礎其實是我們正在努力構建的東西的基本定義

4.10.1. 意味著要重建大量的上層建築,即為實際的人工智慧工作積累思想和方法

4.10.2. 其結果將是人類和機器之間生成新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