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OTE與SMOGN演算法R語言程式碼

疯狂学习GIS發表於2024-07-15

  本文介紹基於R語言中的UBL包,讀取.csv格式的Excel表格檔案,實現SMOTE演算法與SMOGN演算法,對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迴歸中,訓練資料集不平衡的情況加以解決的具體方法。

  在之前的文章SMOGN演算法Python實現:解決迴歸分析中的資料不平衡中,我們介紹了基於Python語言中的smogn包,實現SMOGN演算法,對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迴歸中訓練資料集不平衡的情況加以解決的具體方法;而我們也在上述這一篇文章中提到了,SMOGN演算法的Python實現實在是太慢了,且Python還無法較為方便地實現迴歸資料的SMOTE演算法。因此,我們就在本文中介紹一下基於R語言中的UBL包,實現SMOTE演算法與SMOGN演算法的方法。對於這兩種演算法的具體介紹與對比,大家參考上述提到的這一篇文章即可,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首先,我們配置一下所需用到的R語言UBL包。包的下載方法也非常簡單,我們輸入如下的程式碼即可。

install.packages("UBL")

  輸入程式碼後,按下回車鍵,執行程式碼;如下圖所示。

image

  接下來,我們即可開始程式碼的撰寫。在這裡,我們最好透過如下的方式新建一個R語言指令碼(我這裡是用的RStudio);因為後期執行演算法的時候,我們往往需要對比多種不同的引數搭配效果,透過指令碼來執行程式碼會比較方便。

  其中,我們需要的程式碼如下所示。

library(UBL)
csv_path <- r"(E:\01_Reflectivity\99_Model_Training\00_Data\02_Extract_Data\26_Train_Model_New\Train_Model_0710.csv)"
result_path <- r"(E:\01_Reflectivity\99_Model_Training\00_Data\02_Extract_Data\26_Train_Model_New\Train_Model_0710_smote_nir.csv)"
data <- read.csv(csv_path)
data_nona <- na.omit(data)
data_nona$PointType <- as.factor(data_nona$PointType)
data_nona$days <- as.factor(data_nona$days)

data_smote <- SmoteRegress(inf_dif~., data_nona, dist = "HEOM", C.perc = "balance")
data_smogn <- SMOGNRegress(inf_dif~., data_nona, thr.rel = 0.6, dist = "HEOM", C.perc = "extreme")

hist(data_nona$inf_dif, breaks = 50)
hist(data_smote$inf_dif, breaks = 50)
hist(data_smogn$inf_dif, breaks = 50)

write.csv(data_smogn, file = result_path, row.names = FALSE)
write.csv(data_smote, file = result_path, row.names = FALSE)

  其中,上述程式碼的具體含義如下。

  首先,透過library(UBL)將我們剛剛配置好的UBL包加以載入,該包提供了處理不平衡資料的函式和演算法;隨後,我們可以設定輸入的.csv格式檔案的路徑,這一檔案中儲存了我們需要加以處理的資料;隨後,我們設定輸出的.csv格式檔案的路徑,這一檔案就是我們加以處理後的結果資料。

  接下來,我們使用read.csv函式讀取輸入的.csv格式檔案,並將其儲存在變數data中。其後的data_nona <- na.omit(data)程式碼表示,去除資料中的缺失值,將處理後的資料儲存在data_nona中。隨後,這裡需要注意,由於我們的輸入資料中含有數值型的類別變數,因此需要將其轉換為因子(factor)型別,這樣才可以被UBL包識別為類別變數。

  接下來,第一個函式SmoteRegress()就是使用SMOTE演算法對data_nona進行迴歸任務的不平衡處理——其中inf_dif是目標變數(因變數),~.表示使用所有其他列作為特徵(自變數),dist = "HEOM"表示使用HEOM(Heterogeneous Euclidean-Overlap Metric)距離度量(注意,只要我們的輸入資料中有類別變數,那麼就需要用這一種距離表示方式),最後的C.perc = "balance"表示平衡類別比例。

  隨後的SMOGNRegress()函式,則是使用SMOGN演算法對 data_nona 進行迴歸任務的不平衡處理——其中thr.rel = 0.6表示設定相對閾值為0.6,這個引數設定的越大,演算法執行的程度越深;其他引數則和前一個函式類似。這裡如果大家需要對兩個函式的引數加以更進一步的理解,可以直接訪問其官方網站

  最後,為了比較一下我們執行SMOTE演算法與SMOGN演算法的結果,可以繪製一下data_nona中,目標變數inf_dif的直方圖,breaks = 50表示將直方圖分成50個條塊。

  如果透過直方圖確定我們演算法處理後的資料可以接受,那麼就可以將處理結果資料寫入到輸出的.csv格式檔案,row.names = FALSE表示不儲存行索引。

  執行上述程式碼後,我們可以實際看一下三個直方圖的結果情況。首先,是處理前的資料,如下圖所示。

  其次,是SMOTE演算法處理後的資料,如下圖所示。

  最後,是SMOGN演算法處理後的資料,如下圖所示。

  基於以上圖片可以很清楚地看出,SMOTE演算法與SMOGN演算法確實對於原始的資料分佈而言,有著明顯的改變作用。

  至此,大功告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