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 創始人蔣濤解讀鴻蒙:對開發者究竟意味著什麼?
「鴻蒙應該是可以有第一波紅利的,這點我們非常看好,會堅定支援!」
「對鴻蒙來說,最難的還是讓大家都參與進來,平臺可以很快,但關鍵還在於應用。」
鴻蒙(HarmonyOS)已至,這是華為開發者大會 2020 現場,來自各個企業的多位技術負責人對 CSDN 表達的兩大核心觀點,有非常興奮,也有極其擔憂,從中可以折射出鴻蒙 2.0 到來之後,其關鍵走向。
華為用「1+8+N」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正在吸引更多的應用能夠參與到鴻蒙生態的建設中,無數的應用將從 N 崛起。那麼,對於國內數千萬開發者而言,鴻蒙究竟意味著什麼?在此 2.0 原始碼開放之際,是否值得快速跟進?對此,擁有近 30 年程式設計經驗的 CSDN 創始人&董事長、極客幫創投創始合夥人蔣濤在松山湖進行了一次針對鴻蒙 2.0 非常全面的解讀。
鴻蒙是個10萬億的生態,蔣濤告訴你誰能在裡面掘金?
重要觀點速覽:
我認為鴻蒙從一開始就沒有將替代 Android 作為突破口去設計系統,因為沒有任何實際意義。Android 已經成為手機端的事實標準,再做一套去取代基本不現實。
在手機市場這個「中心城市」已經完全被 Android 佔領的情況下,鴻蒙核心著力點採取的是「邊緣包圍城市」的策略。
未來將是「Service as a Service」、「Everything is a service」,並且,所有服務都是可以被升級的。
鴻蒙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即「南向」(開發平臺與工具)和「北向」(應用開發),這讓鴻蒙作業系統的核心跨越了手機的邊界。
華為已經做了非常多的儲備,簡化一個步驟,就會帶來一個飛躍式的提升。這件事情不亞於抖音模式對視訊行業的衝擊,它符合人們的使用定律,每簡化一步就是指數級。
萬物互聯的核心是通訊,通訊又是華為的本行,這也是為什麼鴻蒙會出現在華為的核心原因。
要充分發揮鴻蒙的價值,手機端的鴻蒙化是一個必須發生的事情。
下一個十年是生態的十年,華為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如果說這是一個 10 萬億生態的話,早加入進來的人會有非常大的機會取得領先優勢。
最歡迎鴻蒙的人,一定是過去苦惱於嵌入式系統、裁剪 Android 等系統的硬體廠商們。第二批會積極擁抱的開發者,是能夠將軟硬體良好結合的邊緣創新者。
取代 Android 生態是不現實的,但從 IoT 著手反過來取代這是有可能的,類似於 Android 從移動端取代 Windows。未來 IoT 時代,鴻蒙的發力如果成功的話,將會創造一個千億、萬億級海量的智慧市場。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以下為解讀實錄精編:
如何看待這次 HarmonyOS 2.0 的升級
蔣濤:華為可以說是個非常了不起且“奇葩”的公司,過去包括開發者在內的許多人都認為鴻蒙是要取代 Android,做一個手機端、替代 Android 的作業系統。我認為鴻蒙從一開始就沒有將這個作為突破口去設計系統,因為沒有任何實際意義。Android 已經成為手機端的事實標準,再做一套去取代基本不現實。
最大的痛點還是在於「分散式全場景作業系統」,核心著力點採取的是「邊緣包圍城市」的策略。在手機市場這個「中心城市」已經完全被 Android 佔領的情況下,必須跟 Android 相容,因為開發者本身已經被 Android 的碎片化、應用商店的分裂、系統的分裂搞得頭痛不已。從開發者的角度來講,已經很難有比較強的動力再來支援一個第三方。儘管 HMS 的全球月活使用者已經超過了 7 億人,但我認為還是由於 Google 的特殊原因,華為手機做得又好、使用者量大,由此帶來了一大批使用者,但總體而言這並非它的方向。
那麼它的方向是什麼?這是我們真正應該討論的話題,即下一代技術變革到底發生在哪兒。
誰會積極擁抱鴻蒙?
蔣濤:以 Android 代表的軟體類開發者屬於將信將疑,做硬體方案的開發者也沒有太大的動力,那麼動力最大的是誰?是以九陽、美的等為代表的家電廠商。
家電廠商過去存在一個非常大的痛點,以美的空調為例,想智慧化,首先需要將裝置聯網。之前美的有 Wi-Fi 能力的空調聯網率是 10%,後來美的想了一招,在空調安裝師傅幫使用者安裝空調時將 Wi-Fi 連線上可獲得 100 塊加成,這帶來的聯網率是 10% - 30%。進而還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連線 Wi-Fi 後,需要使用者下載並使用美的超級 App,下載量又再次損耗。對使用者而言,這也並非是個高頻應用,可能長達半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基本處於沉睡狀態。這些種種的阻礙造成了使用者滲透率極低,這也是硬體智慧化在中國很難發展起來的核心原因。
鴻蒙實際上亟需的是這批人,能夠將一個原本只是賣貨的公司升級為一個可以提供服務的公司,因此,未來將是「Service as a Service」、「Everything is a service」。並且,所有服務都是可以被升級的,使用者買了一臺家電裝置,都將有額外的價值空間。這些大量的公司都將非常積極地擁抱鴻蒙,由此,對於鴻蒙就有了第一步 —— 即海量且遵循其標準的裝置。
第二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即「南向」(開發平臺與工具)和「北向」(應用開發),這讓鴻蒙作業系統的核心跨越了手機的邊界。過去作業系統被限制在硬體裡,無法直接調起外界的能力,需要用有線或無線的方式接外設,這也是一個比較複雜且痛苦的過程,現在手機上開關手電筒、連線 Wi-Fi 很容易隨時都可以,但當需要調外部裝置時,配網、連線就是一大問題。而現在鴻蒙做了一個下滑就是本機硬體,上滑可以發現周圍各種各樣相容鴻蒙或 HiLink 的裝置。
由此我們可見,華為已經做了非常多的儲備,簡化一個步驟,就會帶來一個飛躍式的提升。這件事情不亞於抖音模式對視訊行業的衝擊,它符合人們的使用定律,每簡化一步就是指數級。
HarmonyOS 旨在智聯萬物,為什麼華為做這件事是有優勢的?
蔣濤:為什麼是華為而非別的廠商做這個事情?鴻蒙總負責人王成錄博士和我分享過,首先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工作量,鴻蒙最大的優勢是從一個小的 Wi-Fi 模組、路由器及攝像機的系統、700 到 7000 元的手機,都採用一套核心,具有 9000 多個可組合的模組,根據硬體配置和所需能力配置好。
工作量投入非常巨大,一般公司很難做到這一點。僅鴻蒙這個系統就有將近一萬人,其他公司很難有這麼大的投入,能投入的是誰?Google、蘋果可以,也想突破硬體的邊界,也在做自己的 IoT 解決方案,但有一個極大的包袱,即「Legacy 遺產」。Google 有著非常海量的 Android,做一個功能時就會顧及能不能使用到過去的資源。於蘋果也是如此,有 iOS、macOS,就搞出了一堆 Kit 來,比如 HomeKit、ARKit。而華為沒有系統上的包袱,乾脆推倒重幹。
還有一件事是華為獨步天下只有它能幹成的,體現在連線周圍裝置上。過去的網路通訊標準協議是在一個低速網路中創造出來的,我們現在所使用的 TCP/IP 等各種網路協議都誕生於 20 世紀 70 年代,時代背景帶來了許多來回握手協議,裝置與裝置之間的互聯會天然地有網路頻寬延遲、丟包等問題,但也表示其有被大幅提升的空間。華為本身是通訊出身,通過 HiLink、Share Kit 我們可以看出,它對過去的網路通訊協議做了大幅修改,讓通訊速度變得更快。
萬物互聯的核心是通訊,通訊又是華為的本行,這也是為什麼鴻蒙會出現在華為的核心原因。
在 HarmonyOS 生態的構建中有哪些挑戰?
蔣濤:最關鍵的還是面對這些碎片化系統,開發者到底有沒有一個更好的理由換上鴻蒙。其次,如果要充分發揮鴻蒙的價值,手機端的鴻蒙化是一個必須發生的事情,但有些難度。因為即使華為在中國佔了一半的市場,其他廠商會不會支援鴻蒙還是要打一個問號。
基於此,碎片化就要分為兩類來看,一類是面向 B 端的工業網際網路應用,並不會特別關心繫統能力、體驗,而更在乎穩定性,因此並沒有特別大的動力切換新系統。但對於面向 C 端的裝置而言,切換到鴻蒙後會激發使用場景產生網路級效應,上滑就能夠發現並連線更多的 IoT 裝置,這就是生態的玩法。
在中國其實過去還沒有一家公司能夠把生態真正地做成功。如果講虛擬生態的話,電商是一個,基於貨物銷售,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
生態是什麼?是源源不斷地有人提供基石助力成長,生態的發展一定是一步一步的,我們今天看到手機已經一統天下,但 2010 年我們初次舉辦移動開發者大會(MDCC)時,Android 還是 2.0,在全球銷量也只有幾千萬臺,都想象不到 10 年後的今天會成為移動化的時代。
我們已經非常清晰地看到下一場革命來自 IoT,IoT、大資料與 AI 完全融合,中國有非常強的機會成為全球領導者。可以說鴻蒙是邁出了第一步,而且原始碼已經開放,將進入一個持續的過程。回首當年 Linux、Android 的成功,都是邁出了開源的第一步。
鴻蒙生態的構建,我認為華為已經清晰明確了。華為有一套智慧決策機制,實現了它一次又一次高強度整體的執行力,確保了華為從企業級市場轉向 C 端市場,在全球實際上都還沒有這樣的先例,歷史上,100 億美金以上的巨頭轉型還沒有成功過,所以華為是非常了不起的。
下一個十年是生態的十年,特別是在中美脫鉤的背景下,新一代萬物互聯的時代生態由誰把握?我認為華為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如果說這是一個 10 萬億生態的話,早加入進來的人會有非常大的機會取得領先優勢。
對 HarmonyOS 有哪些期待?
蔣濤:光有硬體是不行的,因為硬體的能力如果不能被軟體很好地釋放,效果也不好。如果能夠找到一個單邊效應的硬體將鴻蒙的能力釋放出來,就會產生一個有意思的空間。**過去搞樹莓派、Arduino、ESP32 的極客們,可以結合鴻蒙來一試。**因為鴻蒙提供了更流暢的一套系統,同時在應用層使用起來更方便。所以我們對鴻蒙有了第一個認識,就是最歡迎鴻蒙的人,一定是過去苦惱於嵌入式系統、裁剪 Android 等系統的硬體廠商們。
第二批會積極擁抱的開發者,就是能夠將軟硬體良好結合的邊緣創新者。
這個產業將會有多大?我先來分享個蘋果的例子。蘋果的生態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產業,從最新的資料來看,蘋果不算自己的收入,在 2019 年的產值是 5300 億美金,這之中有大概 3800 億是來自於物理服務,就是 made for iOS(MFi)的硬體生態。
另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App Store,硬體結合手機的創新有很多發展空間和機會,這是現在華為發力找的點。
未來 CSDN 也會積極和華為合作,投身鴻蒙生態,讓軟硬體創新能夠很好地在中國發展起來,一旦我們突破成功就會真正構造起一個第三生態,這對全球的影響將極其巨大。
我們說取代 Android 生態是不現實的,但從 IoT 著手反過來取代這是有可能的,類似於 Android 從移動端取代 Windows。未來 IoT 時代,鴻蒙的發力如果成功的話,將會創造一個千億、萬億級海量的智慧市場。
未來會在哪些領域落地?
蔣濤:第一我認為純軟的開發者動力是不足的,因為 Android 有更大的生態在做這件事,跟著鴻蒙頭部的人能有所收益,但其他人不一定能獲得更大的利益,還是會以 Android 為第一戰場。
純硬、尤其是大的家電廠商會積極擁抱鴻蒙,因為鴻蒙是將硬體智慧化的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連線的裝置越多,會帶來更多的資料,更多的資料連線、場景連線,進而激發更多的應用。
未來鴻蒙會有兩大階段的發展,第一階段是邊緣硬體的創新,在純軟的 App 戰場已經基本消停之時,軟硬體結合會迎來一個爆發期,更多懂軟體、有著各種創新想法的極客更想將軟體和硬體折騰到一起,所以我認為軟硬體結合的創新是鴻蒙的突破口。因為它為軟體開發者簡化了硬體的門檻,硬體廠商想做軟體的門檻,這是一個邊緣地帶。
這個邊緣地帶一開始並不會有特別大的使用者量,但會有很多創新應用出現。有點像賈伯斯時代出來一個蘋果,蘋果那個時候就和現在一樣,就一個開發板,不知道能做什麼事,搞出打字功能,打字取代了打字機,進而逐步取代了原本專門做表格的產業。所以那時候出來了一個家釀計算機俱樂部,一群人玩開發板,找各種各樣的應用,最後誕生了一個叫作「Personal Computing」的 PC 市場。
今天,我們則迎來了 Personal IoT 產業 IoT 時代的爆發,華為抓住了這樣一個機會,IoT 裝置的數量是遠遠大於手機的,但 IoT 系統卻完全沒有被滿足。因此,華為將自己的第一個發力點設在了面向 128 KB - 128 MB 的終端裝置。
可以預見的 HarmonyOS 將會分幾步走?
蔣濤:我認為會首先從邊緣創新起步。其實在 IoT 裝置的系統化和生態化上,過去中國公司的表現是具有全球領先性的,比如 Arduino 有大量應用商,其實模組都是中國製造的。如果華為能夠提供一個更好的 IoT 智慧硬體裝置,會改變整個生態格局,這個變化我認為首先會從「華強北+中關村」模式開始。
我們在華為天安雲谷設了第一家鴻蒙智聯網應用創新俱樂部,未來我相信創新要靠軟硬結合的開發者,這是第一步會發生的事情。再接著,會有越來越多的裝置鴻蒙化加入到華為生態中,接入的硬體廠商會越來越多,早進入的創新者會收穫一個紅利期,更多的裝置和創新應用場景也將帶來創新應用的爆發式增長。
更多開發者怎麼看鴻蒙?
鼎橋通訊技術負責人徐輝頗為激動地和 CSDN 說道:「原來鴻蒙都在傳聞中,大家有很多顧慮,擔心到底行不行、手機到底能不能用,以及華為開放性問題。這次過來聽到了餘總(餘承東,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王博(王成錄,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以及許多關於鴻蒙的技術分享,這種顧慮基本就打消了,甚至比我們原本最好的預期還要超前,很多體驗實際上已經超出了 Android,比如分散式軟匯流排、資料系統等整個分散式以及多屏的體驗,都是現在 Android 生態中比較難實現的。」
這樣的聲音還有很多,比如中科創達硬體專家胡磊也表示,「作為下一代的分散式作業系統,我們對鴻蒙還是比較有信心的,所以創達也優先來和華為合作,基於能力開發產品,將來鴻蒙的應用場景應該會更廣泛一些,包括超級終端、外部互聯這些理念,會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鴻蒙 2.0 帶來了一個跨硬體限制,實現超級終端互聯的世界,除卻其未來前景之外,讓更多開發者關注的當屬應用落地問題。格力電器技術負責人何文劍向 CSDN 表示「家電作為家庭裡最普及的裝置產品,我認為最先落地的可能性非常大。」
相關文章
- 《IT專案管理那些事兒》——CSDN蔣濤序專案管理
- 智慧小程式對於開發者意味著什麼?
- 開源無國界!CSDN 董事長蔣濤、GitHub 副總裁 Thomas Dohmke 對話實錄Github
- 創業對程式設計師意味著什麼創業程式設計師
- 真正的HTAP對使用者和開發者意味著什麼?
- 對全球遊戲行業來說,這一輪裁員潮究竟意味著什麼?遊戲行業
- Mod.io創始人:為什麼說遊戲開發者應當支援玩家自創內容?遊戲開發
- Fuchsia 對 Android 意味著什麼Android
- 蔣林濤:網路5.0主旨報告
- 為什麼 Ubuntu 放棄 Unity?創始人如是說UbuntuUnity
- [譯] Hooks 對 Vue 而言意味著什麼HookVue
- 以太坊創始人V神用中文對Rollup二層技術全解讀 - 幣乎
- 對於OpenStack ,Docker1.0意味著什麼?Docker
- 人工智慧即將熱門的趨勢,對人類意味著什麼人工智慧
- 資料分析:什麼樣性格的創始人容易成功?
- Python語言的創始人解釋為什麼Python陣列的索引從0開始Python陣列索引
- Python 語言的創始人解釋為什麼 Python 陣列的索引從0開始Python陣列索引
- Spring Cloud 2020.0.0 正式釋出,對開發者來說意味著什麼?SpringCloud
- 【譯】Vue 3.0 對 Web 開發意味著什麼?VueWeb
- [譯] FACE ID 對易用性意味著什麼
- Julia Zhu:阿里IPO對美國電商意味著什麼?阿里
- 對我而言Linux究竟有什麼魅力Linux
- 谷歌三個開發者網站落地中國域名 意味著什麼?谷歌網站
- 一個開發者的使命感究竟應該是什麼?
- ChatGPT 的出現對於 Citizen developers 意味著什麼ChatGPTDeveloper
- 人工智慧與資料分析驅動的資料戰爭究竟意味著什麼?人工智慧
- 權威專訪|對話凡泰極客聯合創始人楊濤: 小程式生態市場潛力廣闊
- 蔣鑫:為什麼 Git 比 SVN 好Git
- 解讀|工信部籌建區塊鏈技術標準化委員會意味著什麼?區塊鏈
- RESTful 真正意味著什麼?REST
- 連線:當網路逐漸成為人類“外腦” 對未來意味著什麼
- 雲端計算儲存之什麼是Ceph?聽聽Ceph創始人怎麼說
- 一個Python開發者對鴻蒙的看法Python鴻蒙
- 對於 basis 管理員來說,ABAP Platform 意味著什麼Platform
- csdn什麼玩意兒嗎
- 為什麼SQL正在擊敗NoSQL,這對未來的資料意味著什麼SQL
- Scrum創始人的故事Scrum
- Wikipedia創始人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