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CFO一樣思考(3)- 電商閉環設計思考
電商的交易是流量的消費者,那流量生產者與消費者怎麼結合會比較好?
一、流量生產者 VS 流量消費者
馬爸爸說:流量入口應該是草原而不是森林。這從側面說明了阿里巴巴是流量黑洞,不是流量生產者。現在流量的生產者是小紅書、抖音、快手、微信等與內容、社交相關的平臺。
為什麼他們是流量生產者?因為這些平臺上的使用者不僅會投入自己大量的時間,而且會投入自己精力去生產內容,粘性非常高。無一例外,生產者更偏向於使用者精神層面,而作為流量消費者的電商平臺,使用者只是為了滿足自己購物的需求(物質上),一般買完收到貨就結束了–使用者僅僅付出了錢,感情投入較少。
二、電商購物路徑
看一下整個我們熟知的購物路徑,當我們在逛淘寶的時候,加購、下單、付錢,然後就在家等收貨了。收到東西之後開啟包裹,現在很多賣家可以給使用者三五塊錢,讓使用者寫一個100字的評論+五張照片。有多少人會寫?我自己很少寫,看淘寶評論還是有很多人去寫的,但是不寫的人應該量也不少。
然而,到貨後寫評論,其實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拍照,在APP上寫評論,截圖給賣家,賣家確認後打款),使用者獲得的只有5塊錢的獎勵。
我們看一下淘寶與京東上的評論,基本上對評論沒有精神上的激勵(使用者對自己的評論能夠影響多少人沒有感知)。所以大部分的使用者寧願在小紅書上寫精彩的購物評論,也不願意在淘寶上花心思寫。
淘寶上大家看到最多的商品評論都是好評/寥寥無幾的描述,內容也比較粗糙。現在大家看評論也就是看差評率,好評率以供自己購物決策。
三、精神激勵 VS 物質激勵
精神的激勵遠比物質的激勵要持久。可能大家微信上的朋友圈/抖音上發的短視訊,如果點贊數超過自己期望,或者自己的某個視訊突然火了之後,其實自己是可以高興一陣子的。因為使用者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別人的認可,這個認可不一定需要用錢來衡量。
物質激勵不是長久之計,比如平臺發券其實就是填鴨式的灌輸給使用者,平臺像一個家長一樣,什麼都包辦了。給你券、給你貨品、給你服務,這樣很容易寵壞消費者。當平臺以發券來討好消費者的時候,消費者的認知就會集中在價格上,而不是品牌。消費者除了錢之後基本上沒有付出,所以寵著消費者的平臺就變成了一個流量黑洞。
四、閉環設計
那怎麼樣打造一個電商閉環呢?大家在抖音/快手/微信上活躍,希望別人點贊、評論、瀏覽、關注,根源上是人是希望被認可、被接受。那在電商環節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嗎?
先回到電商使用者購物流程。消費者完成購買並在後續環節收到貨之後,大部分消費者應該都是滿意的。看現在的淘寶/京東設計,都是服務性的關心消費者:已發貨/待發貨/待收貨等,對消費者只是一個資訊的展現。
閉環設計就意味著消費者需要付出除錢之外的一些東西,時間與情感的投入將會黏住使用者。可以給錢是完成閉環,但不是最好的方式。
如何從精神上獎勵消費者?我們可以像抖音一樣,當使用者發表了商品的評論,將評論的瀏覽數、點贊數、評論數顯式反饋給消費者,甚至可以通過實時Push通知消費者。因而平臺需要建設一個場景,讓消費者的評論能夠得到比較好的曝光。如果消費者的評論比較用心,在內容場裡面就可以利用演算法讓消費者的評論有更多的曝光,提高評論的排名並推送到更多的有類似購買需求的使用者。
在產品設計上,我們可以對消費者的商品評論進行排序,按序地區、按時間段、按類目、按品牌等排序,並且突出點贊數、閱讀數、評論數,這樣消費者就知道有多少人關心他的評論了,讓消費者有一種出名/當網紅的感覺。這樣消費者會比之前要更願意寫上評論了,因為消費者已經付出並投入了自己的情感,而且知道自己的付出會有反饋。
進一步,如果消費者的某個商品評論非常有效,對商家來說其實也是一種引流與推廣的方式,那我們就可以有一個三贏策略:讓商家出一點錢(比正常推廣成本要低),將引流的部分收益給到寫評論的消費者(如果是從消費者評論這邊導流過來的那消費者可以得到分成)。
哪三贏?1)品牌獲得流量與交易;2)平臺獲得使用者粘性(如果能加上社交/社群,就可以成為流量生產者);3)消費者獲得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就會有動力去傳播,去推廣自己的商品評論,甚至可以主動的去告訴他的親戚與朋友(可能還可以形成社群)。總結如下圖:
當我們衡量上面模式的有效性(算賬)的時候,1)對商家:只要從商品評論引流的成本比正常廣告引流的成本要低,商家就會有動力做這個事情(之前商家花錢讓大家評論只是為了提高店鋪排名)。2)對平臺:平臺對商家的廣告收益會受一部分損失,但是由於消費者的黏性帶來平臺交易額的大幅提升,平臺在交易抽傭會獲取正向的收益。
為什麼這件事情這麼多年也沒有做起來呢?為什麼大家都在小紅書上輸出內容呢(品牌種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電商平臺最開始野蠻生長的時候,商品質量不好把控,如果商品質量不行,或者商家服務不到位,評論就變負向反饋了。而負向的反饋對商家與平臺都是不利的。另外一方面,技術不到位可能也沒法利用資料與演算法的力量去平衡/優化負向反饋。
期待未來的電商平臺不再是流量黑洞。
相關文章
- 像鳥一樣思考更好的並行程式設計並行行程程式設計
- 讀《像javascript一樣思考》筆記JavaScript筆記
- 8月書訊 | 像大師級程式設計師一樣思考程式設計師
- 像程式設計師一樣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程式設計師
- 如何像資料分析師一樣思考?
- 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像CEO一樣思考(附下載)IBM
- 如何像程式設計師一樣思考 - 解決問題的經驗與教訓程式設計師
- 遊戲商業化設計思考(一)--抽獎遊戲
- 【財富空間】像先知一樣思考,如拳手般戰鬥
- 為了避免網路攻擊,公司需要像黑客一樣思考黑客
- Apache Kafka設計思考ApacheKafka
- 線性思考、設計思考和系統思考三者權衡
- 遊戲開發思考:面向商業化設計遊戲開發
- Swift API 設計思考題SwiftAPI
- 錯誤碼設計思考
- 新零售模式與新零售電商模式設計與思考_OctShop模式
- 《程式設計師的數學》思考題(一)程式設計師
- 設計模式——代理模式的思考設計模式
- get:程式設計主要是思考程式設計
- 大齡程式設計師思考程式設計師
- 資料庫設計之思考資料庫
- 從玩家多樣性的角度思考遊戲難度設計遊戲
- 面向協議程式設計的一些思考協議程式設計
- Vue 圖片剪裁元件設計思考Vue元件
- feed服務專案設計思考
- 訂單服務的設計思考
- 遊戲設計思考:隨機性遊戲設計隨機
- 服務設計思考:平臺化
- 「 思考 」 React Hooks 的設計哲學ReactHook
- fre 更新了,框架設計重思考……框架
- 遊戲設計左道,BattlePass新思考遊戲設計BAT
- go 錯誤處理設計思考Go
- 非同步程式設計模型的思考非同步程式設計模型
- 近期關於快取設計的一些思考快取
- 經驗:一個秒殺系統的設計思考
- 理查德·費曼談強人工智慧——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嗎?人工智慧
- 系統設計與普通設計思考的區別
- [譯] 如何像程式設計師般思考 —— 蘊含在問題解決中的經驗程式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