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憑什麼持續得到開發人員和團隊的喜愛

程式猿da哥發表於2019-01-15

大家好,我是華為雲DevCloud專案管理服務的產品經理恆少,作為佈道師和產品經理,出差各地接觸客戶是常態,線下和華為雲的客戶交流、佈道、技術沙龍。

但是線下交流,覆蓋的使用者總還是少數。我希望藉助線上的平臺,和使用者持續交流華為在研發效能提升上的思索和實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華為雲社群和我聊聊。

開篇語: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摘自明代書畫家陳繼儒(號眉公,也稱陳眉公)《小窗幽記》

Wiki在我看來,第一眼一般不會有“乍交之歡”的感覺,尤其是我之前一直使用Office在寫作各種需求設計、方案文件。但是,Wiki也大概率會成為“無久處之厭”。

我在四處佈道,介紹華為這些年研發轉型實踐時說過,華為對研發能力的重視和建設已經形成了一種可閉環的持續機制,Wiki在國外開始出現的時候,華為就已經引入到了企業內部。

維基百科,這個基於Wiki的全球最大的多語言,內容自由,任何人都能參與的百科協作計劃,可以認為是全球範圍最知名的Wiki產品。

第一個Wiki的產品,也是Wiki的發明者沃德·坎寧安推出的“波特蘭模式知識庫”。

Wiki一詞來自於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翻譯過來“快點,快點”(有一部美劇叫Hawaii Five-O(中譯:天堂執法者),對於夏威夷的風土人情、語言是一個很好的瞭解渠道)

“快點,快點”非常形象的描述了Wiki是為什麼而生的,就是“快點”。最初是面向社群的線上的多人協作工具,定位決定地位,Wiki的定位最早是:

1、多人線上協作,群策群力;

2、開放,參與者平等,每個人都可以針對共同的主題進行擴充套件或探討;

3、簡單,建立,編輯,更改,釋出的代價越低越好,於此相對比的是早些年比較難編輯釋出的HTML文字。

4、為共享、沉澱知識而生

如果拿Wiki和部落格,微博,公眾號文章來對比的話,後面這些你只能去評論,但是你不能去改別人的內容,只有作者才能修改。而Wiki是授權範圍內的任何人都可以去編輯內容。

業界也有人常用這個例子來形象描述Wiki是什麼:設想一群人(志趣相投),圍在一個白板前,任何人都可以新增自己的內容,修改,甚至抹掉,也可以修改別人寫在白板上的內容。

介紹了這麼多,有些同學一旦聯想到自己常見的文件/內容的寫作或協作場景,就會覺得Wiki這樣也太鬆散了吧?誰都可以編輯,會不會失控。所以很多同學不會有“乍交之歡”。華為作為一個營利性的企業,碰到Wiki這樣近乎無控制的產品,也會覺得有點莫名無感。

但是,華為還是引入了Wiki,經過多年的內部沉澱,發現不少的同學開始“無久處之厭了”,Wiki在華為內部也有了不少堅定擁抱者。從我們和其他很多企業的交流看,Wiki在很多企業都有比較高的使用量。

現在分析想來,Wiki作為一個20多年的產品,為什麼依然還在很多企業內部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呢?我們統計分析了一下,發現這些年的一些變化,使得Wiki反而更有生命力:

1、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和自治,團隊得到充分的授權。隨著敏捷/DevOps的深入人心,扁平化的組織形態逐步普及,團隊內部全棧的工程師,相對比較平等,少了很多的評審和過程中的控制,不需要寫個設計文件還需要領導審批才能釋出,Wiki這種自由開放的線上協作自然會更受歡迎

2、交付節奏越來越快,按周甚至按需可以釋出。比如像華為雲的DevCloud團隊,常規迭代週期做到了1~2周,而且每個迭代都是上線生產環境,甚至做到了按需隨時釋出。這麼短的時間內,不會再追求重型的需求設計文件,更關注內容本身而不是文件的格式。也不再是那種寫完了,再發給大家評審的重型評審過程,而是迭代寫完,大家都可以直接使用wiki進行編輯,快速對需求和方案達成一致即可。

3、企業越來越重視知識管理。知識需要供給,需要分享,需要讓更多人蔘與,並回饋給知識的內容提供者。軟體開發的那麼多坑和雷,不經過知識的總結與提煉,只能是炸了一批人又一批人,而各個專案或產品團隊,日常開發過程中的知識積累是最樸實,最寶貴的一線知識積累,來自於實踐,而專案或產品團隊都非常忙,為了讓大家的知識共享能簡單,Wiki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編輯輕量,多人可以一起協作。

4、雲端協作,AnyWhere&AnyTime成為剛需和常態。隨著雲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應用,很多企業都陸續把自己的IT系統/工具搬到雲端,開箱即用,不需要再通過郵件傳送文件。Wiki這種又輕量,又可以並行協作的雲端寫作也就再次得到了很多使用者的歡迎。

5、與客戶的聯合敏捷、眾創進入探索。以前客戶和供應商的關係是嚴肅的合同,SOW(工作任務書),達標答覆,重要客戶會議紀要通常都是嚴肅的,都以特定模板的Office文件來承載。但是我們驚喜的發現,很多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不再是嚴格的甲方乙方,而是採取了聯合敏捷,眾創的探索,在合同框架下,快速達成一致,趕緊開始幹活,一起縮短TTM(Time to market)。所以我們和某些客戶的會議紀要,需求的澄清,都是使用Wiki來共同協作的,客戶在我們的基礎上可以修改,線上達成一致,然後趕緊排需求開發。據說在美國,這樣的形式更普及。

不過,客觀的說,Wiki目前還替代不了嚴謹性文件的協作,比如專利啊,給客戶的重要文件。Wiki提供的格式(無論是富文字還是Markdown)都比不上Office這樣專業的文件工具。因為定位不同,格式的支援多少也不同,所以市場上的Wiki都很難無縫的支援所有的Office的格式,所以從Office拷貝到Wiki,往往會有些格式不支援。

華為雲DevCloud 一早就把Wiki作為一個基礎服務商用提供,近期,DevCloud上線了新版的Wiki,在使用者互動體驗上進行了比較大的優化,秉承“Eat your own dog food”的經驗,DevCloud團隊內部已經使用了新版的Wiki長達了2個月。

作為一個對Wiki已達到“無久處之厭”的老Wiki使用者,我們做了如下的優化:

1. 預置了更多沉澱華為實踐的Wiki詞條模板,接地氣,實用為先

Wiki憑什麼持續得到開發人員和團隊的喜愛

2.改成左導航,右內容的佈局,詞條的切換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需要返回。如下這個也就是我所負責的產品域日常交付的Wiki:),我們是真的“吃狗糧”哦:)

Wiki憑什麼持續得到開發人員和團隊的喜愛

3.分段編輯,支援快捷的並行編寫(可以一人寫一段,不衝突),一級標題的快捷導航視窗,快速在段落間定位

Wiki憑什麼持續得到開發人員和團隊的喜愛

4. 自動快取到後臺,即使異常關閉,也可以自動恢復之前編輯的

5. 父子詞條可拖動調整,點選詞條,拖動可以把子詞條升級為父詞條,也可以把父詞條降級為其他父詞條的子詞條

6. 更多富文字和Markdown格式的支援和完善

7. 詞條的變更歷史

DevCloud團隊目前已經大部分基於Wiki來線上文件協作,現在的PRD(產品需求文件),方案設計,資料庫設計,介面設計,ReleaseNotes,溝通矩陣,產品服務的規定,回溯報告,重要會議的紀要基本全部基於Wiki來輕量級的管理,大家都可以開放的編輯,豐富完善。

寫在最後:任何產品都有自己的最適合的場景,這是個豐饒的時代,根據自己的場景選擇合適的工具。DevCloud自身選擇了Wiki,也希望能給我們的使用者帶來一些啟示和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