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面試了許多學生,在交談的過程中發現不少問題,特別對於計算機專業的童鞋們,有志於互往聯網方向發展的,給一些建議(其中職業發展規劃圍繞測試工程師來講):
時間無價
時間無價,有兩層含義:閒散時間沒有價值、時間流逝價值可貴。
曾經在大學時代,我賣過報紙20-30元一天,舉牌50元,花費時間換來的可能是物質上的一些錦上添花,以及跟朋友一起參與的樂趣,對於個人成長,特別是IT相關的沒有任何幫助,後來沒有第二次了。
OK,那就不參與唄?這樣子自身的時間就是空閒狀態,不利用起來真對不起它的價值,或許很多年之後,因為這些閒散時間的積累,成就一番事業呢!
怎麼利用呢?多參與所向往從事方向的大會、論壇討論,哪怕不能到現場,也能夠看到宣傳資料上的技術方向,比如每年的Qcon、測試者大會、架構師大會等等,從中選出你關心的主題和方向,選擇性研究,點滴積累。
學習能力
大部分學生步入社會正軌,從實習階段開始,就逐步區分出不同能力的人群,這個是從對新事物的學習能力來看。
傳統的學習被應試教育束縛,考試得分,拿獎學金之類的目的,學習基礎理論-->做個試驗-->考個試-->saygoodbye,有不少同學簡歷說的高上大做過什麼,一問的時候說:做的實驗課,後面沒有運用,就忘記了。好比,問你android做了一個專案,那麼android裡面的四大元件是什麼呢?答不出來。
打破傳統應試教育,以實踐為主,好記性不如敲爛鍵盤,這個怎麼說呢?說一個屢試不爽的例子吧,學習python:
第一種:按照傳統的,學習基礎理論,看《python基礎教程》,看十遍可能也看不透,它是一本磚頭,一下子把所有細節給你,搞得一頭霧水,作為一個工具查詢是相當不錯了
第二種:看廖雪峰的Python基礎也不錯,跟著練習也簡單;
第三種:結合第二種來做,從實踐出發,敲爛鍵盤,官方查文件補知識,更加直接:
在網易的時候,給組員培訓,以及現在的方式,都借鑑了,能夠比較容易走向成功。
抓住一點:從實踐出發,好記性不如敲爛鍵盤,每天兩個小時,不需要搞懂細節先,大部分程式語言思路想通,順序執行、條件分支等等,直接上手跟著這本書(當然其他類似實戰能夠做成小工具的也是ok)不停的敲,遇到不懂的去查官方文件和找導師解答,然後繼續完成自己的小專案,然後再進行演示、重構,最終變成自己的思路,那就成功入門了,只需要一個月時間。
下面圖例,是當時一名參與組員自己做的流程總結:
短期2年規劃
業界套路太多,路子太多,每條都想走,可能哪都去不成,每個階段專注於一個方向,上升通道開啟後,再新增方向。
大多數實習生在崗什麼都想接觸,抱有很大志願:不想做功能測試了,要去搞自動化、效能等等。
需要明白的是:功能測試是一切的基礎,挖掘非功能性需求,才會產生效能、安全等等專項測試需求,沒有分層測試的基礎,何談上層建築呢?比如說測試的關注層面:
最重要的依然是業務,任何手段都是為了提高測試效率,從而有測試的職業通道:
當然,有些同學可能會提到,大廠雙通道:管理通道、技術通道。是不是技術差不多了,我可以轉管理呢?這裡可以專門講一個話題,簡單來說,管理不是轉的,得有機會和有人提拔你。
言歸正傳,基礎分水嶺:2-3年,資深分水嶺:3-5年,專家分水嶺:7-10年。
終極目標可以定:測試架構師,兼顧全棧方面。高屋建瓴,《孫子兵法》也雲:“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
身體能力
避免熬夜,特別是打遊戲,還有抽菸、醺酒,未來保險成本太高,醫療成本也高,在病痛面前人人平等,只是離開的痛苦不同罷了。
多參加戶外活動,不管是團隊,還是陪伴家人。
人生軌跡逃離不了
(個人覺得社會對於女性還是不夠關懷和包容,當然涉及到太多原因了。)
人生無法逃離的軌跡:畢業-->工作-->結婚、買房、生子-->擇校之類,哪怕你可以把時間軸往後推,但是大部分人都逃離不了,也沒有捷徑。
不要羨慕人家有房、有車,這是時間和資本的積累,只要你耐操,身體機器沒啥問題,開足馬力,一樣可以擁有,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只是讓自己變得不那麼平凡,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甚至一段時間痛苦交加,不經意的失敗,又或者是處於蟬蛹蛻皮的痛楚期,度過就開啟了上升通道。
人的一生有許多難以取捨,困惑不已的瑣事所糾纏著,這時所需的就是斷然的捨棄與明智的抉擇,唯一會限制我們的,就只有決心。
成功沒有捷徑,腳踏實地,紮實的技術功底,是你邁入職業規劃的第一步,良好的溝通和處事能力,決定你所達到位置的高度,越往上的金字塔,越需要軟技能,技術是金字塔的基石。
微信公號搜尋:樂少的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