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華為P40和P40 Pro採用了四面曲屏設計,與之前的3.5D版本不同。

○ 3D蓋板玻璃的引入開啟了非平面螢幕的時代。但是,非平面要素似乎正在成為區分AMOLED和LCD顯示器的指標,而不是功能上的改進。

○ 製造四面曲屏,皮膚製造商可以使用現有的3D裝置,降低成本。

從3.5D到四面曲屏的外形轉換將緩解柔性顯示器製造商一些提高良率的壓力

2019年,華為釋出了帶有3.5D蓋板玻璃的Mate 30產品,與之前流行的3D蓋板玻璃不同,3.5D玻璃在螢幕兩側是近乎直角的曲面設計。雖然3.5D玻璃系列產品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無邊框視覺體驗,但也會增加螢幕誤操作的概率。

無論是3D還是3.5D,這類非平面顯示方式無疑是柔性AMOLED的獨特功能。因此,為了區別於LCD,皮膚和智慧手機制造商都傾向於採用這種型別的設計方案,但同時這也意味著需要引入更昂貴的貼合裝置以及在良率上的波動與損失,這些都會導致成本的上升,只能通過提高售價從而獲得足夠的收益。然而非平面要素似乎只能給AMOLED帶來與LCD顯示器的差異化,而在功能上的改進卻並不明顯。一方面成本上升,另一方面能夠提供給客戶的功能沒有得到明顯增強,這無疑讓設計上更加激進的3.5D產品推廣遭遇困難。

最近,華為釋出了其P40系列產品。與以前的版本不同,四面曲屏的外形更注重外觀的差異化和效能的平衡,而不僅僅只是提供吸引人的外觀設計。這種趨勢將一定程度的緩解柔性顯示器製造商的在新產品量產過程中的良率壓力,尤其是在touch-on-TFE和後續的模組工藝方面。

圖1列舉了三種不同的曲面玻璃貼合方案。

一般而言,較大的彎曲角度會導致更多的良率損失,因為在曲面玻璃貼合的過程中,皮膚中某些脆弱的膜層會發生斷裂或剝離的問題。因此,為了提高良率,皮膚製造商需要針對性的組建不同的模組生產線,以滿足各種不同型別的彎曲設計的需求,這意味著會產生大量折舊和其他裝置執行成本。所以近期皮膚商對大麴率產品的熱情正在降低,因為這一設計太具挑戰性。而四面曲屏的設計方案,由於可已使用3D玻璃的貼合裝置完成,而這種型別的裝置在前期往往已經組建完成併成功實現量產,這使皮膚製造商可以將更多資源投入到良率改善方面使皮膚廠最終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