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已經連續更新快三個月的技術文章了,本次更新適逢離開北京一週年以及 26 歲生日,所以本文分享個人一些生活瑣事與小小的感悟。非技術分享類文章,但是和程式猿生活息息相關,屬於本號的荒腔走板環節。
各位看官請隨意觀看。
寫在前面
白駒過隙,轉眼間離開北京一年整了。
在鍵盤上敲下第一個字的時候,我的腦海裡面突然浮現出了王維的一首詩《山中送別》: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離開北京之前的幾次聚餐,每次都有朋友問我:你覺得你還會來北京嗎?
我都笑著搖搖頭。
那個時候我笑是因為我也沒有想到我會這麼快的離開北京,是苦笑。搖頭是因為也不知道自己還會不會回到北京。
他們說:沒事,我之前也有朋友離開了北京回老家,但是沒過多久他們又回來了,覺得北京才是適合自己待的地方。
現在我想起這個問題,也是笑著搖搖頭。
這個時候我笑是想起了之前在北京奮鬥的日子,是欣慰的笑。搖頭是因為經過一年後,時間給我了答案:我應該是不會回去了。
我去北京的那一天,22歲零75天,我覺得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讓我激動而緊張。
離開北京的那一天剛好是我25歲的生日,我覺得我對未來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把控,讓我謹慎而憧憬。
今天,是我離開北京的一週年,也剛好是我26歲的生日,我覺得對於未來,我更加自信了一點點。
站在26歲的起點,往回望十年,我覺得我有四個人生節點。
16歲到18歲,我在上高中。 18歲到22歲,我在讀大學。 22歲到25歲,我在當北漂。 25歲到26歲,有生活氣息。
每一個節點,我回想起來的時候都會想:這瘋狂而操(和諧)蛋的人生啊,總是一幕幕重演。
16歲到18歲 - 拼命/運氣
我的高中,開始於高三。
在之前這篇文章裡面寫過我的高三《【荒腔走板】我的高三,絕地反擊。》
我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總體來說就是在高考之前就具備了當程式猿的各種潛質,拼了老命的熬夜學習,最終超常發揮,考取了一個成都的二本院校。
那一年,學校剛剛從專科院校升級為二本院校。所以報志願的時候學校只有六個本科專業。
剛好,填志願時,一個學校最多也只能填六個專業。我對於專業毫無概念,我的父母也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對於填報專業的事也就幫助不了多少。
於是我按照順序填報了,然後勾選了”服從調劑“。
那一年,除了成都的大學,我還填報了一個學校:西藏大學。
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留不了成都,我就要去西藏。我高中一直嚮往著的地方。
而我向往西藏的原因很簡單,別人都說,西藏是一個有信仰的地方,所以我想去看看,什麼是信仰,它能讓人強大到如此可怕。
最終,我被成都的學校錄取了,但是是被調劑到計算機系的。那個時候我對於計算機系毫無概念。但是沒有關係,有學校要我就行。
現在想起來,大學的專業在一定程度上其實就是人生的一個拐點。
如果我當時沒有勾選那個“服從調劑”,那我大概率會被西藏大學錄取。
毋庸置疑,我的人生將會是另外一番風景,我身邊的一切都會發生變化。
經過了這麼拼命的高三後,最後把自己的拐點那麼隨隨便便的交給了“服從調劑”這個按鈕。其實挺可笑的。
好在,幸運女神眷顧了我。
用宿命論的觀點來說,點選“服從調劑”這個按鈕的那一刻,就是我作為程式猿的起點。
我對現在的結果挺滿意的,而這個結果,追根溯源起來,我把他歸結於運氣。
16歲到18歲,拼了命的學習,最後卻把命運交給了運氣。
爆一張高中時候的照片吧,別笑,誰的高中不曾“葬愛家族”過?
謹以此小節,獻給我那瘋狂而操(和諧)蛋的高中吧。
18歲到22歲 - 逐夢/轉變
我的大學,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在路上和圖書館。
在路上,是逐夢。圖書館,是轉變。
我之前在《普通二本,畢業三年,北漂之後,我是怎麼成為程式猿的。》這篇文章裡面已經描述過我的後半個大學,基本上是在圖書館和實習。
這裡也就不在贅述。
但是文章的開通部分還說過這段話:
大學的前兩年,我用這幾句話帶過了。但是你根本想象不到,這幾句話的背後,是多麼的精彩。
我用了接近兩年的時候,走遍了成都市內每一個你叫得出名字的景點,騎行了成都周邊每一個你叫的出名字的風景。徒步旅行,過草原,爬雪山去了很多美麗的地方。
大一上學期的時候,我週一到週五只思考一個問題:這個週末應該去哪裡?
我知道我做的這一切只是為了我高中定下的一個目標:騎車去西藏,去看看信仰。
但是在這期間,我遇到了自行車協會,我的目標直接提前到了大一的暑假。
那個暑假,我們一行 8 人。從沿 318 國道,從成都出發騎行抵達拉薩。全程 2154 公里,期間翻過海拔 5000 米以上的高山 2 座, 4000 米以上的高山 9 座,全程騎行 25 天,平均每 2 天翻過 1 座山。
騎行到後面我發現什麼是信仰這個問題不重要了,因為我也有了信仰。
如果讓我對目前為止的人生中值得紀念的日子進行一個排序,騎行川藏線一定是排名靠前的。
那個時候,每天的任務就是騎車,目的地就是布達拉宮,心無旁騖,一心向前,非常的直接而單純。
因為我長時間的體會過那種目的十分明確,任務異常清晰,每日進度反饋及時的情況。
所以我對這種感覺記得特別清楚,因此,在我做程式猿乃至於後面的人生中,當我碰到很棘手的問題的時候,我都會非常刻意的讓自己進入到當時的場景下,調整出當時的感受,並專注於眼前的事情中,無堅不破,百試不爽。
這事沒有什麼好炫耀的,由於我在這個圈子待過,所以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和我走過同樣的路線,走過更加艱難的路線,他們的經歷更加豐富多彩。
我寫出來只是想表達我非常感謝這段經歷。讓我從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關於目標、關於團隊、關於逐夢。
很多東西在別人眼裡看起來,光鮮亮麗,比如我一路上分享的美景。
實際上你不知道我為之付出了多少。
就拿最重要的錢來說。由於沒有告訴家裡人,所以即使我非常的省吃儉用,每天吃食堂 8 角錢的午餐,在我自己買完必要的裝備之後,身上剩下了不到 1000 元錢。
而騎完全程,按照一天 50 的最低標準,這 50 元包含三餐和住宿,錢是遠遠不夠的。
我想沒有關係,先上路吧。船到橋頭自然直,有些開不了口的話,被逼到一定的地步了,也是能張口的。
後來,“所幸”在裡塘到巴塘的路上被一輛越野車輕輕的碰了一下,人撞飛了,手摔傷了,車撞壞了,司機原價賠了我一輛車的錢,又給了點醫藥費錢,解決了一點點資金難題。
送到巴塘一個醫療裝置十分簡陋的小醫院後,醫生說:今天是週五,不能發電,所以照不了 X 光。我看你這個問題也不大,我可以先給你簡單的摸骨移位,給你掰回來,然後簡單的固定一下,接著去 100 公里元的芒康,就有醫院可以拍片了。
說著就來叫幾個隊友給我按著,開始鼓搗我的手了。
我當時的表情大概是這樣的:
其他隊友留在巴塘修整一天等我,肇事司機帶著我和另外一個隊友,趕往芒康,拍了片子後,左手輕微骨折,問題不大。於是在芒康的一家二手車店鋪,又花了 550 元買了店裡僅有的一輛二手自行車,那車很難騎,但是總比沒有好。
第二天我叫司機又把我和隊友送回了巴塘。因為巴塘到芒康這段路,很重要,經過金沙江大橋,橋的這頭是四川,橋的那頭是西藏,所以我必須要騎過去。
於是我一隻手騎進了西藏,然後又騎了14天,幹到了拉薩。
一隻手騎行的時候,我常常給自己打氣,說的是:老子不得虛。
我記得有一天的路程很長,那天終點是工布江達,離拉薩大概還有不到 300 公里。晚上天快要黑了,我們離工布江達還有一段距離,我真的很餓,但是我不想停下車來吃東西,因為我停下來,我的隊友也得停下來等我,我已經夠拖累他們了,我想我還能堅持一下。
最終,我記得很清楚,在一個轉彎之後,我看到一座橋,橋的那頭有點點燈火,那就是我們晚上落腳的地方。我叫隊友先走了,我停下來吃東西。當我拿出一塊壓縮餅乾,一口喂在嘴裡的時候,嘴裡包著食物帶來滿足感,讓我眼淚一下就掉下來了,這是我自己沒有預感到的,我自己都嚇了一跳。
我想我終於吃到東西了,我想我終於快要到了。
這些都是光鮮亮麗背後的故事。
就像我在北京的時候,有一次部門聚餐,領導在酒桌上喝醉了,然後在飯店門口情不自已,嚎啕大哭,說著這幾年跟著創業的辛酸不易。
這些也是光鮮亮麗背後的故事。少有人知。
騎到拉薩之後,我在自行車上掛了一個“此車出售”的牌子,在拉薩城裡瞎逛,一個藏族同胞 450 元買了我的車。換了點路費,然後一算身上的錢可能還夠去一趟西北大環線,於是買了個揹包,吊著一隻手,和一個隊友坐上了前往蘭州的火車。
所以我常常調侃自己:相當於花了 100 元錢的車錢,就到了拉薩。
一路上發生了很多酸甜苦辣的事情,回味無窮。
其實我想表達的就是《當幸福來敲門》裡面的這句話:
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後來大三的時候,參加學校圖書館的一個活動《帶一本書去旅行》演講會,我分享了我在旅途中的幾個故事,留下了下面這個視訊資料。
看到五年前的自己,不禁的感嘆:真是小鮮肉啊,4分50秒的時候,當 PPT 切換到星空的圖片,全場驚歎,而我沒有回頭的時候,真的帥。
我上面說了這麼多,想要表達的東西還是我之前說過的這句話:
大學的前兩年,我沒有學習,但我並不後悔。
我不是在鼓吹你和我一樣,拿著“逐夢”的擋箭牌肆意的揮灑時光。
只是我覺得如果當你回顧四年的大學,你除了學習之外,想不到其他的值得回憶的事情,我會覺得你是一個好學生,但是你沒有一個完美的大學時光。
大學,整整四年的時光,就是讓你在保證學業的提前下,去瘋、去燥、去組樂隊、去玩音樂、去辯論、去徒步、去騎行、去草原上、去星空下、去跑馬拉松、去談戀愛、去做自己之前由於種種束縛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
而不應該僅僅是課堂、食堂、寢室。
其實,可以說是長時間的騎行經歷帶給我了探索精神。而這份探索精神,正是支撐我去北京的一大支撐。
還記得我第一次降落在北京機場的時候,天上下著瓢潑大雨,我打著傘拖著行李走在大雨中,心中一直默唸的就是在川藏線上一直默唸的話:老子不得虛。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就已經進入到了潛意識裡面。潛移默化,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再祭出一張照片吧:
謹以此小節,獻給我那瘋狂而操(和諧)蛋的大學吧。
22歲到25歲 - 北漂
這段經歷我在《北漂之後》中其實也說的比較詳細了。
其實很多朋友加我都是因為看到了這篇文章,說:哇,大佬寫的真棒。
首先,我不是大佬。
其實,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中秋節,加上我剛剛回到成都和家人團聚,想起人生的前 25 年從來沒有和家裡人一起過中秋節,思緒萬千,完全是有感而發。
但是北漂的經歷其實大多相同,我只是寫出了我的故事,裡面有你的一點點影子而已。
哪一個正在北漂或者曾經是北漂的人,沒有二兩故事呢?
這二兩故事,提煉出來,哪一個不是關乎於努力、夢想、拼搏、奮鬥、思念、牽掛、拮据、掙扎、崩潰、鼓勵、大哭、大笑和背井離鄉這幾個關鍵詞的。
我釋出那篇文章的時候關注人數只有 230 人,現在卻有近 2500 個閱讀量。完全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看到這篇文章。
有幸的是有一個讀者給我說:這篇文章給了他繼續漂下去的勇氣。
年初的時候他又給我說:幸好自己去年沒有選擇離開北京。
我也不知道文中的哪個點戳中了他,但是不重要了。
我想,這可能是那篇文章最大的收穫吧。讓一個在北京迷茫孤獨的靈魂,找到了一點點堅持的理由,並且挺了下去。
這是文字的力量,這個比多少閱讀量都重要。
還有朋友問我離開北京後悔嗎?
你接著看,下面這一小節我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
再祭出一張照片吧:
謹以此小節,獻給我那瘋狂而操(和諧)蛋的北漂吧。
25歲到26歲 - 生活氣息
讀高中的時候住在家裡,媽媽天天照顧我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所以對生活沒有特別大的感悟。
讀大學的時候住宿舍,就是個學習休息的地方,談不上生活。
北漂的時候隻身一人,生活方面也是得過且過,日子過的很糙。我常常說的一句話是:只有生存,沒有生活。
用不恰當的話說,在北京就是在蹲監獄,當然沒有這麼痛苦,但是當我在北京的時候,大多數時間只考慮兩件事情:工作和學習。
此外的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事情。
回到成都的一年,我覺得我開始有了生活氣息。
首先回到成都的第一個月,由於和公司預定的入職時間比較晚,有差不多15天的休息時間,所以帶著女朋友出去玩了一圈。
去了我第一次去過後,一直心心念念還想帶著女朋友再去一次的潿洲島。
這是我們在一起8年多第一次出去玩這麼多天。
行程也是我親自規劃的,查詢了大量的遊記,最終敲定的路線。
正常來說都是在島上待一天或者兩天,但是我規劃了三天時間,在島上的時間非常的充裕,每天一起床,開啟門就能看到日出,然後騎著租來的電動車去海鮮市場買海鮮,下午去各個沙灘邊追浪,傍晚去暮涯看日落。
每天買海鮮都會從南灣街騎過去,左邊就是大海,右邊就是店鋪,車的前面掛著剛剛打撈起來的海鮮,車的後座就是她,藍芽耳機我們一人一隻,聽著一樣的歌。
她趴在我背上說她很喜歡這條街,很喜歡海面撒滿餘暉,海風拂面,遊人不多的時候。
我說,我知道你會喜歡的,所以我帶你來了。
如果我不離開北京,肯定沒有這趟旅行。
回來後還參加了一場大學同學聚會,這是畢業三年後的第一次同學聚會。如果我還在北京,肯定是非常想來的,但是肯定是不能參加的。
那一次的同學聚會看到了很多同學,畢業之後,大家都有點變化。特別是看到我室友的時候,畢業之後我就沒有見過他了,他胖了一點。但是舉手投足之間,還是我熟悉的那個室友。
那天中午吃飯的時候他使勁的想和我喝酒,嘴裡說著一些大學的事情,他說他感謝我,為什麼感謝我,我也沒有聽清楚。
總之大家就是非常的開心,而這種遇故知的開心,很遺憾,在北京是很難體會的到的。
回來後還參加了一場大學同學雜姐的婚禮。
畢業三年間,我收到了好幾份來自成都的婚禮邀請,但是我都在北京,我去不了。
這一次,是我第一次到場參與的婚禮。大學時的朋友小易和震宇也分別從重慶和北京回到了成都。
這是我們畢業後第一次集體碰面。
在婚禮上,老嶽,就是男主人,自己搞了一個樂隊,搬來了架子鼓,音響,電吉他一系列的裝置,他是主唱。他曾經也有個樂隊,他曾經也是主唱。唱了一首李志的《和你在一起》。
新人致辭的時候,聊到他們怎麼認識的時候她沒有哭,聊到他們這幾年怎麼走過來的時候她也沒有哭,直到最後說到為什麼一定要讓老嶽在婚禮上唱歌的時候她哭了,她說:老嶽多來年一直想把樂隊重新組起來,但是忙於生計,難以實現。終於在婚禮上完成了他的這個願望。雖然只有這麼一會,只有這麼幾首歌的時間。
老嶽摟著她說:可以了,可以了。很好了,很好了。
這是一場簡單的婚禮,但是裡面充滿了幸福的樣子。
婚禮的那天下午震宇兄就準備回北京了。
我在北京的最後一個週末,專門找他去吃了一頓飯。吃完後,我們在望京站換乘,分開的時候我抱了他一下。
我說:不知道下次什麼時候才能再見面。
他說:別這樣,會再見的。
這不,沒幾個月,又見面了。這不,匆匆一面,又離開了。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上面舉得都是有生活氣息的小例子,而這些小例子,我在北京是沒有體會過的。
當然更多的生活氣息來自於家裡。
比如每週末的做飯。在北京的時候,都是順便吃兩口,有啥吃啥,吃的最多的就是中午白米飯配拌飯香再加上幾塊臘肉,攪拌攪拌就開始吃,晚上就是麵條加個雞蛋,扔幾根青菜。生存嘛,不必太過講究。
現在呢,每週末我願意拿出一到兩小時的時間出來做午飯,因為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吃,還有女朋友要一起吃。生活嘛,該有的精緻還是得有。
生活氣息還體現在家裡的各種裝飾與電器,在北京的時候不敢買買買,因為搬家很痛苦,而現在在成都不一樣了,咖啡機、奶泡機、麵包機、照片印表機、掃地機器人、智慧音響、顯示器、機械臂能安排的全都安排上了。
每次有家人或者朋友第一次來我們家,我都會叫著他們一起在沙發上,拍個四連拍的大合照,然後用照片印表機打出來,他們一份,我留一份,釘在牆上。
記錄生活,分享快樂。
搬家麻煩?不存在的。下次搬家就是搬到自己家了,不麻煩。
說實話,回到成都後女朋友在身邊,父母在車程3小時的老家,心裡都踏實了很多。
比如這次的疫情,如果我還在北京,遠離家人,我可能會覺得有點點遺憾。
我在北京的時候,我媽媽每隔幾天就會打電話給我,問我的近況如何,需不需要從家裡寄點吃的來。我知道她是擔心我。
現在我在成都,媽媽就很少主動打電話了,過年回家的時候她說:你回到成都了我就不擔心了,女朋友也在身邊,離家近,一天就可以跑個來回。放心了,也就不打電話了。
家人永遠是自己心裡最柔軟的部分,有的時候他們不說,但是離他們更近一點,他們就更放心一點。
所以你問我還想不想去北京?
如果當年自己沒去北京,而是直接留在了成都,我現在的回答肯定是不想去。但是這個不想是因為不敢。
現在是真的不想去了。
不想,和不敢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但是你問我還有沒有遺憾?
有的,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還想再北京再待兩年,也許走的時候就更踏實一點,也許回憶起來就更完美了。
有的,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還想和北京的朋友們定期聚一下,聊聊大家這一年的變化。
但是,沒關係,遺憾千萬種,各人且不同。
至少現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去發展。
while(true){焦慮 -> 不焦慮}
我還想分享一下我離開北京這一年的一個心路歷程。
總體來說就是在焦慮和不焦慮之間迴圈。
我曾經說過開公眾號的原因之一是我想打破自己的一個困境。
從北京回來後,有那麼一段時間我特別的焦慮,我一直處於一種不知道怎麼學,不知道學什麼的狀態中。感覺自己的知識框架已經搭建完成,又感覺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焦慮、負面、心浮氣躁、不知所措。
在一次聊天中,我甚至給朋友說想到了中年危機,雖然我才25歲。
回成都的前幾個月,只要其中有一個週末我沒有學習,我就會開始焦慮。於是為了抵抗焦慮,我常常順手拿起書架裡的一本書籍翻閱起來,但也總是心不在焉,總有思緒在擾亂自己,心沒有在北京的時候那麼定了。
所以學習的質量可想而知,由於時間花出去了,學習的質量還沒提上去,於是新的焦慮又產生了。所以那段日子就在這樣的迴圈中艱難掙扎。
在北京的時候我可不是這樣的,在北京我抵抗焦慮方式就是學習,學累就出去跑步。
後來我找到了另外一種學習方式,就是寫文章。
寫文章的時候我不焦慮,我能把心沉到很下面去思考問題,而且我算是一個比較喜歡寫作的人。所以,我享受這個過程。
每週讓自己忙到沒有時間去焦慮,慢慢的發現自己就不焦慮了。
而且每週點選群發文章按鈕的那一瞬間,是一週中最放鬆、最爽的時刻。
當然我現在也有各種各樣的焦慮。比如我每週最爽的時刻持續不了多久,馬上隨之而來的就是小焦慮就是:下週寫什麼?
我基本上是每週二開始選題、找資料、寫提綱、打腹稿,週末的時候再把這些東西組裝起來。每當到週二快結束的時候,還是不知道寫什麼的時候,我就會有點焦慮。
但是和最開始的焦慮比起來,不足掛齒。
與我而言,寫作不僅可以抵抗遺忘。寫作還可以抵抗焦慮。
其實我現在寫這篇文章,寫到這裡的時候突然感覺我剛剛回到成都的時候那種不知道學些什麼的焦慮,和我讀大學在圖書館自學程式設計,一遍一遍看視訊,還是還沒有入門的那種焦慮是一樣的。
我覺得每一個自學程式設計的人,都會經歷一個“至暗時刻”,就是自己明明已經非常努力了,但是感覺還是沒有長進,於是你開始自我懷疑,目標動搖,而這樣的時刻會反覆的出現,最終把你推向崩潰的邊緣,如果被推下去,你就放棄了。
但是如果你挺過去了,恭喜你,算是入門了。
很多初學 Java 的朋友來問學了那些技術才算是入門?
我的回答都是上面的那段話,遇到“至暗時刻”,挺過去,你就算入門了。
入沒入門和學了多少技術沒有關係,技術你是學不完的。但是如果你挺過去了,你掌握的是學習方法,建立的是真實的自信,有了學習方法和真實的自信,之後的路會走的很順,這難道還不算入門嗎?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不具備普適性。
在當今的時代下,你能感受到每個人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焦慮。有焦慮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每個人對抗焦慮的方法都不一樣,但是一定要去積極的對抗。不能在焦慮中沉淪。
但是每一種方法的我覺得可能都有共性,就是讓自己忙起來,做一些讓自己遠離焦慮的事情,或者直接忙到讓自己沒有時間焦慮。
生日願望
其實我很多年不過生日了,今年也不打算過。
人越大,越覺得生日也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天。但是如果讓我許一個生日願望的話,以前我肯定會想著,我自己能怎麼怎麼樣。
現在不一樣了,我會想:國泰民安。
可能看到這裡你都笑了,說的確實是有點大了,也許以前只是隨口那麼一說,但經歷過今年這個疫情,我真的是發至內心的這樣想。
我是一個四川人,這次的疫情,四川派出了很多很多的醫生護士馳援武漢。這場面不禁讓我想起了抗日戰爭時期 350 萬川軍出川抗日。
這次的疫情,何嘗又不是一次戰役呢?
當年川軍戰士王建堂出川的時候帶出去了一面父親給他的“死”字旗:
左邊寫的是:“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和這次無數醫生護士的請願書上寫的“不計生死,無論報酬”不是一樣的嘛?
這次的疫情,很多人說我們見證了歷史,可是我並不想見證這樣的歷史。
所以,看到了疫情期間這麼多人間冷暖的故事後,響應了在家隔離 14 天的號召後,我才深刻的體會到,以前並不常提起的四個字是多麼的珍貴:國泰民安。
同時在這次的疫情中,我們程式猿團體也貢獻出了各種各樣的疫情地圖,也許我們不能衝到前線去,但是我們能提供數字化的支援。讓資訊傳遞的更透明、讓資料傳遞的更精準。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最後說一句(求關注)
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可以定期覆盤。
這篇文章雖然不是技術文章,但也是我自己很想寫的內容,我寫了很久,寫的很用心的,反反覆覆修改了很多版。甚至都爆照了。
點個贊吧,周更很累的,不要白嫖我,需要一點正反饋。
感謝您的閱讀,我堅持原創,十分歡迎並感謝您的關注。
我是why技術,一個不是大佬,但是喜歡分享,又暖又有料的四川好男人。
歡迎關注公眾號【why技術】,堅持輸出原創。分享技術、品味生活,願你我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