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簡介

總部設在西雅圖的Tableau公司,是一家專門為企業提供商務智慧解決方案的初創企業。商務智慧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競爭隨著‘大資料’概念的興起也愈發的激烈,從甲骨文、IBM、微軟到各種開源CRM和數學建模軟體等,而Tableau另闢蹊徑,以其卓越的資料庫視覺化技術,在商務智慧領域另闢蹊徑。

Tableau的產品線主要包括:Tableau桌面(Desktop), Tableau伺服器(Server), Tableau閱讀器(Reader)和Tableau開放版(Public)。Tableau還向其他資料庫軟體廠商提供外包服務,把自己的服務整合到其他獨立產品中,一方面幫助其他軟體實現了擴充套件性,另外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服務不斷的推廣開來。

Tableau的主要受眾人群是非技術人員,使得他們可以輕易的對已有的資料進行視覺化、可互動的即時展示與分析。視覺化是Tableau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1. 獨創的VizQL資料庫。Tableau的初創合夥人是來自史丹佛的資料科學家,他們為了實現卓越的視覺化資料獲取與後期處理,並不是像普通資料分析類軟體簡單的呼叫和整合現行主流的關係型資料庫,而是革命性的進行了大尺度的創新。

 

  1. 使用者體驗上對易用性的完美呈現。Tableau提供了一個非常新穎而易用的使用介面,使得處理規模巨大的、多維的資料時,也可以即時的從不同角度和設定下看到資料所呈現出的規律。Tableau通過資料視覺化方面技術,使得資料探勘變得平民化;而其自動生成和展現出的圖表,也絲毫不遜色於網際網路美工編輯的水平。正是這個特點奠定了廣泛的使用者基礎(使用者總數每年均增126%)和高續訂率(90%的使用者選擇續訂其服務)。

 

發展歷程

Tableau最初發起於1997至2002年期間,史丹佛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學術研究中。Pat Hanrahan教授和他的一個博士生Chris Stolte致力於研究基於表格的多維關係資料展示。但是多維展示和視覺化,一直都是關係型資料庫的羸弱之處,需要額外的資料專家、開發人員和美工人員協同工作,方可把資料較好的呈現出來。這對師徒把關係型資料庫的語法與驅動影像展示的程式設計指令碼整合在一起,開發出了VizQL,一種全新的視覺化關聯式資料庫,這是Tableau公司產品中最核心的技術,並且提供了一個高度定製的介面,可以從多種角度高效直觀的展示多維資料庫的資料結構與邏輯關係。

2003年,Stolte的老朋友,軟銀(Softbank Venture Capital)的合夥人Christian Chabot加盟Tableau。自此,Tableau便從史丹佛大學這個孵化器中走了出來,來自金融領域的Christian Chabot擔任CEO、計算機專業博士Chris Stole任產品開發總監,曾在賈伯斯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負責視覺特效渲染,並兩度獲得過奧斯卡最佳科學技術獎的史丹佛大學教授Pat Hanrahan任首席科學家。其主要資料庫視覺化軟體產品支援關係型資料庫、資料管道、雲資料庫以及普通的Excel表格,可以即時生成多種報告,這些報告還可以自動推送到指定計算機網路以及網際網路上。

經過5年的發展,Tableau從2008年走上了高速盈利的局面,這與他們“從一開始就推銷自己”的自力更生髮展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線上、線下,售前、售後,渠道擴充和OEM合作等方面的巨大投入,給Tableau帶來了76%的年複合增長率,特別是09年以後,每年營收都以近一倍的幅度遞增。

 

盈利模式

自成立來,Tableau營收一直增長迅猛,尤其2009年之後,每年都在以近100%的速度遞增,2012年迎來了營收達到1億美元的里程碑。2012年的營收為1億2770萬美元,這是2011年營收(6240萬美元)的2倍,是2010年營收(3400萬美元)的4倍。2013年Tableau 上市成功,成為了本年度最受追捧的科技創業公司。

2010年開始,Tableau實現盈利,2010-2012年的淨利潤分別是270萬美元、340萬美元和160萬美元。

2012年,Tableau的淨利潤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一方面是科技企業的創新研發的稅收抵免政策到期,另一方面則主要是公司在市場推廣和運營方面的成本也在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而增加,這些因素導致了淨利潤的下滑。大多數學術派的科技公司,相較於淨利潤他們都更關心產品的長期發展和粘性,Tableau也是如此。雖然淨利潤總的看來還是很單薄,只是營收利潤的一成,但是Tableau的支出主要是在用在銷售推廣以及基礎建設方面,這佔了總運營支出的五成,隨著Tableau的業務規模逐漸擴張以及市場佈局的逐步完成,其未來的盈利能力不可小覷。

公司規模在這幾年中也翻了幾番,從2010年的188名員工發展成為2012年749名,Tableau也成為了在世界各地設有辦事處的國際化公司。

Tableau的發展勢態非常健康,對於一個極力堅持“自力更生”的科技公司,在IPO之前幾年便已經實現了穩定的淨利潤,這對於一家剛剛上市的高科技創新企業已經是實屬不易,約有七成的科技公司在IPO時是不賺錢的。Tableau不僅絲毫沒有使用NEA的風險投資,而且從2010年開始Tableau就實現了較為良好、穩定的資金流。

競爭對手

在面向企業針對商務智慧的資料視覺化技術領域中,Tableau的競爭對手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和自己規模相當的科技初創公司,其自身在這個市場中的切入點主要是方便易用,資料展示簡單直觀,而在資料庫技術和麵向資料庫的程式語言方面相對薄弱;另外一方面則是傳統的IT巨頭,甲骨文,IBM,微軟,以及專業的科學計算軟體SPSS,SAS,Matlab和R等,這些公司使用者基礎廣而且根基深,IT巨頭們都有著完整全面的商務解決方案,從資料收集、儲存和到挖掘和展示,但這些平臺的複雜性和購買、學習、維護的成本都極高。

 

科技初創公司: Spotfire, QlikView

 

Spotfire

建立於:1996年

客戶:4000+

融資:被Tibco以1億美元收購

2012年營收:1億美元

優勢:

  • 平臺獨立性。是一個完整的企業級商務智慧平臺;Tableau在目前還只能說是一套軟體。
  • 完備的面向企業的客戶支援和培訓。這歸功於Spotfire提供了完整全套的商務智慧解決方案,使得日後的客戶支援與培訓都能夠有的放矢;Tableau則需要使用者自我安裝和除錯好資料庫伺服器、資料庫中介軟體等其他軟體,而這些Tableau都不會提供支援和專門的培訓。
  • 複雜資料關係預測能力。在版本5.0之前,Spotfire可以通過整合SAS實現最具預測資料關係的分析,從5.0起,將開始啟用自主研發的資料關係預測模組;Tableau至今只能對資料型別分析幫使用者找到更適合的圖表型別。
  • “In-database”資料庫內預處理引擎。普通記憶體緩衝型資料庫引擎(In-Memory Database)在處理大型資料時,是通過不斷的連續把資料從資料庫中讀取出來並快取於記憶體中供圖形介面呼叫,而這種連續的對記憶體進行大量資料的讀取是有瓶頸的,而且會導致PC因資源不足而越來越慢,Tableau的VizQL屬於這種型別的技術;而Spotfire把重點放在了重寫記憶體緩衝型資料庫引擎,而且高度定製與大型資料庫的讀寫方式,通過此種特定的框架,Spotfire實現了對大型資料更有效的呼叫和操作效能。

 

QlikView

建立於:1993年

客戶:全球100多個國家中有1100個合作伙伴,22000名使用者

融資:1250萬美元(2004年),2010年上市

2012年營收:2億美元(但是沒有盈利)

優勢:

  • 與網路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高度整合。2005年將使用者桌面級資料處理工具轉變為一個網路端的平臺,其後臺有著大量高效能資料庫叢集,供其使用者使用;2009年登陸iPhone,2010年登陸Android平臺和iPad,使其服務成為SaaS(軟體即服務)雲技術商務智慧供應商,其客戶無需任何安裝,便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資料的提取與處理;Tableau的雲端開發目前正在進行中,暫時還不能在這方面與QlikView對抗,但是Tableau Public已經彙集了大量資料供社群使用者使用(這些資料相當可觀,曾被維基洩密WikiLeaks使用,後被政府扼令禁止對WikiLeaks的支援),有了這些已有技術背景,轉移向雲端,對Tableau來說只是時間問題。
  • 聯合式記憶體緩衝型資料庫引擎。與Spotfire類似,重寫了記憶體緩衝型資料庫引擎(In-Memory),通過高效的資料庫靜態預分包緩衝技術,最大可能的減少了傳統基於記憶體和硬碟讀寫的處理大資料方式帶來的對系統資源的耗費,並且這一技術可以直接被QlikView的“聯合搜尋”(Associate Search)所呼叫。所謂聯合搜尋,就是指當使用者在已經生成的圖表中想要針對某一個資料點進一步做過濾和分析等操作時,QlikView為了響應這個動作,不會對使用者所指定的資料變數或區域做出任何查詢動作,而是直接或間接的將這些過濾等操作應用於這個區域以外的周邊資料區域。通過這種方式,資料處理效能得以提升。

 

傳統的資料庫廠商和科學計算軟體公司

 

 

甲骨文的Oracle BI Suite Enterprise Edition Plus:一套基於其資料庫的整體商務解決方案,幾乎涵蓋了大型企業所需要的所有業務支撐,並且能夠與其他甲骨文的企業服務套件組合。其功能全面而強大,但是其複雜性和成本也極高。配合Oracle Essbase,這是一個資料庫線上聯機分析處理伺服器套件(OLAP),旨在將複雜的資料庫網路和流程整合化,使得分析人員在開發時可以快速組織和預覽所需的資料及其相互關係。這個功能與Tableau的服務有著極強的競爭關係,甲骨文的大多數老客戶都選擇訂購這套軟體。

 

SPSS:作為三大統計分析軟體,比較偏重於統計分析,使用者需要一定的數理統計基礎,雖然其也是功能強大且操作簡單友好,但其輸出的圖表在與辦公軟體的相容性及互動方面有所欠缺;為此SPSS在被IBM收購後,也推出了Viz Designer,目標直指資料視覺化市場。其優勢在於SPSS有自己的指令碼語言,可以把分析步驟用程式語言的方式實現更為靈活的控制,Viz Designer自然也被賦予這項功能;但是直到目前SPSS的這個套件,依然如其他已存在的套件一樣,數學模型的可調引數眾多,使得絕大多數功能都只能供給專業數學和資料專家使用,而且介面的使用者體驗一直都受到詬病;Tableau雖沒有如此多的演算法和模型,但是牢牢抓緊了自己的切入點:只是做輔助分析。輔助人們進行視覺化的思考,圖形化的資料探勘和探索。

 

微軟:微軟在Office中早已加入SharePoint意在除了SQL Server伺服器以外,還需要讓企業客戶可以把生成的各種資料和報表,有一個線上共享並可以協同辦公的雲端體驗。其中,Microsoft Office中Excel的資料透視表(PivotTables和PivotCharts)被很多人用來與Tableau的介面進行對比。從介面上來看雖有些類似,但是Tableau絕對是資料透視表的重大升級版:Tableau針對已匯入的資料,可以進行更多層級的過濾、分組和統計計算,也可以把這些資料進行更多維的多種組合和轉換,並靈活修改顏色、尺寸、圖示等。可以說Excel的資料透視表對於Tableau只是一個初始化步驟,而且從資料圖表的美觀程度上,Tableau完勝。但是畢竟Excel是目前企業裡應用最為普遍的軟體,Tableau想實現這部分人群的轉化率相當困難。所以Tableau在其Desktop個人版中和Public免費版中都提供了對Excel資料的匯入和相容性,使得自己在Excel的生態環境下,可以快速擴充自己的使用人群。

 

Matlab:作為最強大的科學計算軟體,早在幾年之前,Matlab也提供了各種自動報表和統計的功能,對於生成的圖表進行即時互動調整的多種引數,而不是一定所有修飾都通過程式碼完成;但畢竟需要較為深厚的程式設計基礎,比較適合科學方面的視覺化專案。

 

R:作為開源領域裡最被認可的統計軟體,也和Matlab類似,通過與其他開源軟體和對C語言的良好相容性,很多小企業或者是已經自己定製部署了商務智慧工作環境的企業,其在日後業務需要的情況下,一般都選擇小規模新增功能去完成業務的需要。這種情況下,R結合C或者Python以及Rail等語言的科學計算環境常常成為首選。而Tableau還不能成為一種語言,而且與其他語言的銜接性至今都因其商業模式的需要沒有開放,但是Tableau非常願意為企業定製開發,並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

融資狀況

 

Tableau不同於大多數科技初創公司,這些公司對於搶佔市場的時機與速度,決定了日後他們的市場份額,所以儘快融資然後在市場推廣方面發力是一條必經之路。而Tableau則不同,他們所挑戰的市場已經被各大IT巨頭所佔據,這使得其融資時機、狀況和使用情況與大多數近幾年登陸納斯達克的科技公司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Tableau的CEO Chabot並不想過早融資,而是希望在引入風險資本之前在融資之前增加客戶,加強口碑,打造一家擁有產品、客戶和正向現金流的小公司。

 

Tableau最終只進行了這兩輪共1500萬美元的風險資本的融資,都是由NEA(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來完成的,共計募得1500萬美元。2004年,Forest Baskett主持NEA對Tableau的初始A輪融資,500萬美元。之後,Forest Baskett加入了Tableau董事會。2008年,NEA對Tableau完成了B輪融資,1000萬美元。此時,Tableau已經開始盈利了,在業內和使用者中的影響力日漸擴大。

 

來自彭博社的截至於2013年5月的統計,NEA的投資回報率為近300%。Tableau融得的資金目前都存在公司的銀行賬戶裡,用作意外事件發生時的緩衝資金,同時這些錢也給予客戶信心,讓他們相信公司留有後勁。

 

2013年5月17日,Tableau在紐交所上市,當天的發行價為31美元,當日收盤於至50.75美元,漲幅高達64%,發行820萬股,共募集資金達2.54億美元。Tableau市值達17億美元。

管理層

 

Tableau最早出自史丹佛大學計算機專業,其首席科學家Pat Hanrahan教授,在上世紀80年代博士畢業後,便開始從事計算機影像學的研究,先後就任於美國數字裝置公司和皮克斯動畫工廠,但他一直沒有脫離學術研究,最初就職於普林斯頓大學,後轉至史丹佛大學。史丹佛大學在2005年成立了“地區資訊視覺化分析研究中心”,Hanrahan教授為主要負責人,領導諸多領域的專家和研究人員進行國家安全方面的資訊視覺化技術開發與應用。Hanrahan教授可以說是Tableau的靈魂,Tableau的軟體產品之所以能獨樹一幟,與其出眾的使用者介面和完美的使用者體驗是分不開的。

 

Chris Stolte,Hanrahan教授在史丹佛大學的博士生,對資料庫技術和資料探勘及其狂熱,正是他當年在史丹佛大學的跨界研究,推動了資料庫技術與視覺化技術的整合,把計算機技術和影像技術帶到了競爭激烈的商業領域,使得Tableau這個最初出自實驗室的產品現在在商務智慧領域中備受追捧。

 

Christian Chabot,曾是軟銀的合夥人,參與和主辦過多個企業融資的專案。他對資料分析及其關注和敏感。他在自己的投資行業工作中,親眼目睹和經歷了世紀初的網際網路泡沫和相應的納斯達克崩盤,但是他也看到了商機。作為CEO,他的一系列對於公司發展方面的管理方法與決策,使得Tableau在商務智慧提供商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9年內便實現了營收過億。

 

Tableau的投資方NEA雖然持有相當的股份,但是由於Tableau穩健的的盈利能力,公司的發展和策略還是主要掌握在史丹佛三位校友手中。

發展前景

“大資料”在近些年持續升溫,從電商、金融信貸直到連鎖餐飲業等,資料分析和挖掘在當前的網際網路和移動科技的突飛猛進的步伐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Tableau根據自己過去10年的經驗和業界資料估算,全球產生的電子資料將會從2010年的8千億GB,增長到2020年的4萬億GB。這些蘊藏了大量資訊的資料迫切的需要被企業所利用和掌握,轉變成策略調整的驅動力,目前已經有無數企業從大資料中受益。根據IDC的預測,全球大資料市場將在2012至2016年間實現強勁增長,未來幾年將保持32%的年複合增長率,2016年的總收入有望達到238億美元。與此同時,Tableau的幾個輕量級商務智慧軟體的競爭對手在股市中的表現都頗為強勁;整個面向商務發展的軟體科技行業都在這幾年有著不錯的業績表現。

從企業對大資料的投入來看,2012年全球在傳統商業分析軟體上的支出為351億美元,其中商業智慧工具佔了129億美元,據Gartner預測,2014年全球將花費810億美元在業務分析和相關服務上;Forrester則預計2016年全球資訊工作者的人數將增至8.65億。而在2012年第四季度Forrester進行的資訊工作者調查報告中顯示,只有17%的受訪者使用資料儀表板或商業智慧工具作為他們工作的一部分,一方面原因是中小型企業改造或者部署用於商務智慧所需的平臺太過複雜,購買成本和維護成本都過高;另外一方面,則是學習IT巨頭們龐大的資料庫、程式語言、資料探勘等技術性太強,過長的學習曲線和培訓週期,使得絕大多數企業停留在原有業務所使用的平臺,或者軟體,甚至只是Excel。

 

這些企業所遇到的問題,恰恰給了Tableau機會,其高效易用的資料庫圖形技術和使用者介面,恰好滿足了這部分企業的需求。 在這個所有企業都在向大資料轉型的時期,Tableau的策略也是很清楚的:淨利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犧牲,但是一定要不遺餘力的加強市場的擴充和技術開發的升級,給使用者最好的購買、使用和後期維護的體驗。

 

擴大客戶規模:Tableau已經在使用者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和高續訂率,接下來的幾年市場份額爭奪戰中,首要任務是防止客戶流失。這也是其發展策略最重要一環。Tableau銷售和營銷團隊有360名全職員工,佔到了公司員工總數的近一半,相比2011年的74名增加了4倍。

 

全球市場擴張:Tableau已經在加拿大、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設立了銷售機構,2012年,Tableau又在德國、日本、新加坡、中國設立了銷售辦事處並在愛爾蘭成立了全資附屬公司,未來將會在更多國家開辦銷售辦事處,並與當地的經銷商開展更為廣泛的合作。全球化才是商務智慧市場角逐的關鍵,Tableau並不缺錢,甚至連風險投資都一分沒動,之所以上市,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增加國際知名度。

 

加強企業合作:從軟體功能角度,Tableau並不靈活,其擴充性和與第三方語言的互通等方面都遜色於其競爭對手。但是Tableau對其軟體的理念就是如此,他們更願意提供給客戶簡單易用的軟體產品,而非像那些IT巨頭們的產品,靈活但是龐大,而且複雜。Tableau在這方面的策略是幫助合作伙伴定製符合其業務需要的功能和連結性(而不讓合作方自己去開發這部分,堅決做到與甲骨文,IBM等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目前Tableau的技術合作夥伴包括傳統的資料庫廠商,如IBM、微軟、甲骨文和Teradata,也包括新興的資料庫廠商如Cloudera、Google、Greenplum(EMC公司的一個部門)和Vertica(惠普公司的一個部門)。Tableau通過與這些公司的產品或服務進行技術整合,使雙方互補,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或服務,同時也可以幫助Tableau擴充套件其產品的覆蓋範圍。Tableau未來將進一步加強技術合作夥伴的建設。

 

技術改進與創新:如競爭對手章節所介紹,Tableau與其他商務智慧解決方案提供商相比,優勢在於其強悍的圖形處理能力。而計算機技術方面,無論是與IT巨頭們還是幾個競爭對手,都存在一定的差異,Tableau能有今天的發展,很大程度歸功於於自身獨特的使用者體驗和超短的學習曲線,以及“從一開始就推銷自己”的自力更生模式。Tableau對自己的強項和弱點都很清楚,所以在技術開發上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強:Tableau未來會把重點放在進一步發展雲和移動能力方面,這方面的欠缺使得Tableau飽受爭議,而目前正在開發當中的“Tableau Online”是一種基於雲的服務,是一種SaaS軟體提供模式;同時進行的重點專案還有“非結構化資料和智慧預測”方面的研發,這不僅可以使Tableau補足在非結構化資料處理方面的短板,更主要的是未來的競爭將會是非結構化資料的競爭。

 

Tableau因其自身的特點和恰當的策略,目前發展態勢依舊強勢,但是在商務智慧解決方案市場領域,業務經常會隨著技術的進步而很快發生改變。Tableau的產品結構相對單一,受到來自業內各種規模的競爭對手的壓力,很多大中型企業與傳統的資料庫廠商、IT廠商都建立了較好的合作關係,很有可能因為原合作伙伴技術或者服務的改進,而不再續訂Tableau的服務;而中小型企業有可能會對Tableau的幾個輕量級商務智慧軟體競爭對手的產品感興趣,畢竟Tableau提供的只能說的上是軟體,而非平臺,對於客戶的粘性把握能力相對較弱,Tableau的資料圖形化展示是商務智慧流程中最後的展示環節中好用的工具,這是Tableau的賣點,但是也可能成為Tableau被其他軟體所替換的原因。

 

Tableau 走在“大資料”時代所賦予的機遇裡,這個剛剛上市的年輕的科技公司,在面對諸多挑戰與競爭的同時,牢牢地抓住了自身的獨特資源與優勢,其採取的策略與各種措施都恰到好處、相得益彰,從其股價可以看出市場對其認可的態度。接下來的幾年,是商務智慧軟體發展的黃金時期,Tableau 不能鬆懈,而且還要把握住自身與其他競爭者的差異化理念(不可盲從,但是也不可輕敵,尤其技術上的完善與創新),便可保持其資料圖形化領域的領頭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