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3.7

在近日的百度聯盟峰會上,百度董事局主席李彥宏都會暢談一番自己對網際網路未來趨勢的思考。李彥宏稱,本以為是未來三到五年發生的事情,沒想到講了不到一年,就被很多人接受。“傳統企業在大資料時代到來,都覺得大資料很值錢,但是,我們每天看到的很多資料基本都是沒價值的資料。”

李彥宏說,在百度這樣的技術擅長的公司,都知道技術是可以去做一些事情,但是,要的資料沒用。想要的資料沒有收集上來,已經收集上來的是沒有價值的。李彥宏在有言必稱大資料的情況下,提出了第二個方向:新資料,基於大資料產生的新型的持續的有效的資料。

大資料(bigdata)指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大資料有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

大資料的價值是通過資料共享、交叉複用後獲取最大的資料價值。未來大資料將會如基礎設施一樣,有資料提供方、管理者、監管者,資料的交叉複用將大資料變成一大產業。據統計,大資料所形成的市場規模在51億美元左右,而到2017年,此資料預計會上漲到530億美元。

據IDC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總共擁有35ZB的資料量,而麥肯錫則預測未來大資料產品在三大行業的應用就將產生7千億美元的潛在市場,未來中國大資料產品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7萬億元,給IT行業開拓了一個新的黃金時代。

資料處理技術和裝置提供商、IT系統諮詢和ERP/CRM/BI改造服務商、智慧化和人機互動應用以及資訊保安提供商將獲巨大需求,相應公司將獲得機會。

大資料,其影響除了經濟方面的,它同時也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大資料可以幫助人們開啟循“數”管理的模式,也是我們當下“大社會”的集中體現,三分技術,七分資料,得資料者得天下。

2012年3月22日,奧巴馬政府宣佈投資2億美元拉動大資料相關產業發展,將“大資料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奧巴馬政府甚至將大資料定義為“未來的新石油”。

資本化與產業化結合所形成的評價標準,逐漸形成將具體技術、內容與服務本身的專業性弱化,並讓位於市場營銷傳播中的通俗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專業讓位於實用,產業服務於資本,即使是糟粕,受到市場追捧之後都會受到資本追捧,即使是垃圾,都可以在資本的包裝下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同。

資本與市場的結合是對傳統價值觀的顛覆,即使是休閒、遊戲、輿情,都在朝草根階層轉變,只需要具備一個前提“得到投資人所期待的財務回報”,即使是對人的靈魂有毒害的內容、功能與商品、平臺,都會得到資本的大力支撐。

在資本市場,投資人所關心的並不是技術與內容本身的價值,而是make money。有多大規模的人群用什麼樣的方式對那價值產生認可,而那些都是可以通過調查與資料分析的方式來體現出來的,教育與政策都逐漸被資本的意願綁架。

國內網路廣告投放正從傳統的面向群體的營銷轉向個性化營銷,從流量購買轉向人群購買。雖然市場大環境不好,但是具備資料探勘能力的公司卻倍受資本青睞。IT與網際網路公司與傳統產業的轉型,更多的是在平臺搭建、資料模型的重新構建,以及從市場資料到財務資料的轉變的。

物聯網的資料量更大,加上移動網際網路能更準確、更快地收集使用者資訊,比如位置、好惡、家庭狀況、生活資訊等資料。那些資料在很多時候都被私下裡賣來賣去的,在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得到尊重的同時,自身的隱私也受到了侵犯,更多地受到垃圾資訊的困擾。

伴隨著各種隨身裝置、物聯網和雲端計算雲端儲存等技術的發展,人和物的所有軌跡都可以被記錄。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核心網路節點是人,不再是網頁。資料大爆炸下,怎樣挖掘這些資料,也面臨著技術與商業的雙重挑戰。

資料與資訊已經成為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的垃圾,不僅無用反而會阻礙我們進行理性分析,假如正確的資料與邏輯思維可以讓我們在決策的時候儘量保持冷靜而準確,那麼基於混亂的邏輯、惡意的資訊提供以及錯誤的資料所帶來的就是誤判了。

越是資訊發達的時代,我們就越是需要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圍繞自己的資料。對資料用減法甚至用除法的方式去挑挑揀揀,避免自己的寶貴時間被混亂的資料所侵佔,被“惡意”資料的誤導,甚至支撐自己做出錯誤決策。所以我們確實需要對大資料、雲端計算之類在網際網路科技中炙手可熱的概念進行理性反思。

理性地看,大資料在缺乏整理的前提下,只能是垃圾;而真正有價值的平臺,不是提供雜亂無章的資料,而是將資料進行科學細分,把垃圾變成資源。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有價值的會員的寶貴時間與精力,保護有價值會員的各方面權利。甚至需要提供有針對性的系統服務。

從人的分類到價值標準的劃分,從基本的人脈關係到價值貢獻網路,從監管懲戒到倡導鼓勵,平臺的監管者與運營者都需要明確。供求自主對接平臺的機制很重要,逐漸地將自己的有價值資料出售給某一類人、某一群人、某幾個人,在聚焦的同時實現價值的提升。

人在接受資料的時候有自主選擇,人在輸出資料的時候也具有自主選擇權,這種減法式的方式,會提升所交流資料的含金量。而且含金量是與實用性、時效性、獨特性等特性決定的。這就需要有相應的標準設定與標準管理機制。

賈春寶認為,資料沒用,跟自己相關的資料才有用,為自己帶來價值的資料才有價值,否則便是垃圾,不僅沒有任何積極作用,反而會起到混淆視聽的作用。人對資料也是一種消費關係,有些時候即使不為資料付款,即使不去做出傳播與支援的動作,資料與資訊都在侵佔我們的空間,佔用我們的精力,甚至影響我們的判斷。

網際網路平臺作為資訊管理與傳播平臺,首要的是以負責任的態度,對資訊的釋出者與接收者進行管理。資訊釋出行為本身都是有動機的,倡導有責任感的人在善意的動機支配之下進行資訊釋出,並形成機制,相對於針對資訊本身進行排查以及對資訊傳播的效果管控,這種管理方向更重要,而且更有效。

最為核心的前提條件,是運營者與監管者都不要貪大求全,要整理有價值的資料,是需要先行把面對這些資料的人群進行分類的,對TA們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心態與邏輯思維的研究瞭如指掌,然後才能形成負責任的態度與可控的效果。

假如你所面對的是幾類不同人群,就需要考慮按照重要程度所排列的先後順序以及他們之間的交叉性。假如你也不知道要面對什麼樣的人,那麼就需要讓你的受眾主動告訴你,TA需要哪些領域的資訊,TA可以為你貢獻哪些領域的資訊,用自己的資訊提升自身的價值,去購買或者兌換所需要的資訊。

比較理性的是,在起步制訂策略與制度之先就用減法去突出重點。任何一個人與機構都並不是要向所有人提供所有的資料,而是重點選定幾類人,哪怕只有一類人,你專門為TA們提供有價值的資料,不管是在工作上的還是生活上的,行業內的還是競爭對手方面的,你都會找到存在的意義與現實的支撐。

摘自: 新浪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