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週四亞太雪地產業論壇上釋出的《2016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2016年中國共有646家雪場,比上年增加了近80家,全國滑雪人次達到1510萬人,相比2015年的1250萬人增長了20.8%。

相比於1996年前後國內大眾滑雪剛剛興起的時候,上述數字是驚人的。資料表明,20年前國內只有9個滑雪場,會滑雪的人數不到1000。而此後滑雪產業在中國已經從冷門運動逐漸發展成新興的大眾玩樂專案,尤其是2010年後,滑雪產業發展的增速變快。

今年的春節旅遊高峰,滑雪成為旅遊中的熱門,加上2022年北京與張家口聯合舉辦冬奧會的刺激,滑雪成為新的旅遊熱詞。未來將作為冬奧會場地的崇禮雲頂雪場,2016年的客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0%,並預計2020年的雪季訪客將有100萬,這將會是崇禮區人口的約9倍。

就滑雪產業的線上交易規模來說,《2016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給出的資料是,滑雪票、滑雪教學、冬令營、酒店等的線上交易總值達2730萬元,是2015年的5倍多。按照國家體育總局去年釋出的規劃,中國在2025年被帶動參與到冰雪運動中的人數將達到3億,市場進入成熟期,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1萬億元。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

就目前的資料來看,全球最大的滑雪市場在法國,佔全球市場的18.5%,其次是奧地利,再往後是美國、德國、日本。中國的市場佔比排名在全球第15位。這一資料可能忽略了中國正在把滑雪視為流行的初級滑雪者,這些滑雪者可能剛嘗試過滑雪,一年體驗一兩次。

根據“白皮書”的統計結果,中國滑雪人次最多的是北京、黑龍江、吉林、山東、河北、新疆等地,其中北京的滑雪場數量雖為黑龍江的1/5左右,但滑雪人次最多,達到171萬人。2016年男性滑雪者以53.82%的佔比略高於女性。

不過有業內人士向介面新聞估算,2016年的1133萬滑雪人數中,只有20%至30%可以算作真正的滑雪人群,也就是兩三百萬人,因為按照國際慣例,一年平均滑雪4次以上才被認可為真正的滑雪人群。

“白皮書”統計,2016年中國的滑雪人數為1133萬人,而滑雪人次是1510萬人,也就是說人均滑雪次數為1.33次。統計結果稱,全部滑雪人數中3/4為旅遊觀光遊客,其中九成以上是一次性體驗的客戶,大部分都是初級滑雪者。這樣的情況可能帶來滑雪者缺乏安全意識的積累,需要專業人士指導,需要有規範的市場環境。

易觀國際分析師朱正煜對介面新聞表示,國內滑雪產業發展歷史還比較短,還存在諸如教練、救援設施配備欠缺,或者管理不完善等問題,滑雪場中還存在不少沒有得到評級的不規範雪場。

“白皮書”統計,中國的滑雪場已經遍佈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主要集中在北部,包括華北、東北、西北,黑龍江擁有最多的滑雪場。與此同時受限於外部環境而經營室內滑雪場的情況也在增加。

從事滑雪教練培訓考核的郝世花滑雪聯合創始人馬馳告訴介面新聞,正常來說,有架空式纜車才可以稱之為滑雪場,如果只有傳送滑雪者上坡的“魔毯”,只能稱之為“嬉雪樂園”。“白皮書”中統計中國目前有646家雪場,而架空式纜車在全國卻不到300條,再加上一些排名靠前的大型滑雪場每家擁有3條以上的架空式纜車,實際擁有架空式纜車的正規滑雪場只有200多家,其餘均為針對於嬉雪人群所設。

滑雪場投入成本較高,又是季節性經營,雖然全國滑雪場數量增長快速,但盈利狀況並不喜人。崇禮最早、價位高檔的萬龍滑雪場,連續11年虧損後才首次實現盈利。據戶外資料網2015年的調查,全國各省市中,如北京、吉林、河北這三個滑雪熱門城市,滑雪場總體都處於虧損。

郝世花滑雪聯合創始人馬馳介紹,當下市場中的從業滑雪教練來源有:退役的運動員;經過職業機構培訓的職業教練;滑雪場雪季初短期培訓的入門教練;滑雪俱樂部創立者或其他滑雪發燒友臨時兼職的野戰兵教練;滑雪場專門從國外聘請的職業教練等。其中滑雪場短期培訓上崗的教練佔到最大的比例。

“雪場短期培訓因為時間短和流動性大的原因,只會針對滑雪基礎及滑行技術做粗略培訓,然後重點對本雪場的服務理念進行培訓。所以絕大多數滑雪教練僅僅能完成安全保護的教練基本職能,以旅遊服務為主要職能,而沒有強化教學職能,對於擴大滑雪人群市場是沒有實質性作用的。”馬馳評價說。

對於雪場來說,並不會聘請大量專業級有執業證明的滑雪教練,一方面是正規執業教練太少,一方是滑雪場更多的需求是初級服務型的人員。並且聘請專業教練的成本會更高。據瞭解,正規執證教練一般從業超過兩三年,能留住老客戶,對薪資的期望較高,月薪預期在8000至1萬元,而初級教練的薪資在2000至4000元。

“一般已開發國家業內認可的滑雪人群與職業教練的配比應該在100:1左右。”馬馳告訴介面新聞,“全國現有的持證教練只有不到一萬名,遠不能滿足需求。若算上沒有持證的,從事滑雪教學的專職教練不到2萬名,即便算上臨時的兼職教練,數量也遠不能滿足市場所需。”

一方面,國內有資質對滑雪教練進行培訓認證的機構本身就屈指可數,並且培訓市場比較混亂,難有較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另一方面,行業的規範尚未建立,雪場聘用教練的專業素質沒有恆定統一的標準,滑雪教練的從業環境並不理想。

國內的滑雪教練認定是由體育局制定相關標準,職業鑑定中心來執行方案,確定如何進行考核和培訓,還有人力資源部進行監督和輔導。這一體系相當於美國的PSIA國際證書,加拿大有CASI滑雪教練考核體系,歐洲的滑雪教練考核據稱則更為嚴格,這些國外認證體系多為民間發起的行業規範組織,由大眾監督,面向市場。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國外的認證標準被滑雪場普遍認可,教練去滑雪場工作需要相應的資格證明,而國內的滑雪場則不會把官方認證的教練資格作為必要標準。

一位在崇禮滑雪場工作過三年的滑雪教練告訴介面新聞,自己初中畢業,一直會滑雪,經過簡單培訓後上崗擔任滑雪教練,沒有考教練證。考取教練證(官方稱“滑雪社會指導員證書”)需要幾千元,而國內的滑雪場並不看重教練是否有證。並且他覺得,“做雪場教練沒有保障,現在只是當做一份兼職來做。”

國內目前滑雪教練的學歷普遍較低。“白皮書”的調查顯示,滑雪教練中高中以下學歷佔比35% ,高中或中專學歷50%,大專及以上學歷15%。雪季結束後,這些教練或將去短期從事一些較基礎的工作。“國外滑雪教練的個人素質和能力普遍較高,他們在春、夏、秋季從事其他的職業,冬天從事滑雪教學往往因為興趣而不是收入。”馬馳說。

一份與滑雪相關的研究論文指出,現代的大眾滑雪產業在歐美一些國家的興起與發展已經超過百年,在亞洲的日本、韓國等國家也發展了近60年。中國開展專業滑雪訓練也有近60年,但能稱為大眾滑雪運動的產生與興起,至今僅有20多年。

目前國內有國家旅遊局公佈的《旅遊滑雪場質量等級劃分》,中國滑雪協會審定出臺的《中國滑雪場所管理規範》、《中國滑雪運動安全規範》,強有力的行業規範的檔案仍然較少,在大眾對滑雪的興趣與日俱增的同時,行業規範尚待建立。

自 介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