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是,近幾年從矽谷刮來一陣“增長”風,在Dropbox、Facebook、Uber、Airbnb等大廠,PM帶領著一眾明星團隊打造出了許多牛逼的資料增長案例。反究其原因,發現原來資料才是祕訣所在!有了漂亮的資料結果,既能牢牢掌控使用者行為,又能拍在桌面上說服boss證明自己,何樂不為!

然而即便有如此利器,為何很多產品團隊卻並不敢對自己的產品展開大刀闊斧的資料分析。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的兩類理由尤其值得注意:1、資料分析雖好,但這不是產品的工作;2、資料分析太難了,門檻太高新手害怕。

那麼不妨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吧:為什麼產品人應該關注資料,新手又該從何上路?

為什麼產品人應該關注資料

如上文所言,對於很多PM來說,設計、打磨、跟進研發和迭代,直到自己的“孩子”能順利上線,是最重要也最有成就感的工作。那麼問題就來了:

孩子管生不管養,回頭萬一學壞了,是誰之過?

很多產品人潛意識裡覺得,產品上線了就萬事大吉啦~ 資料好不好看、使用者開不開心是運營的事兒,與我何干。其實不然,一手促成的產品,作為PM,難道不想看著它越來越好麼?

所以,一個負責任的產品人應該關注資料。不管你在做一個全新的設計、還是在維護老的功能,總有一些資料能清晰地反映出PM的工作成效,比如人們常說的PV/UV、DAU、留存率、裝機量。以及,更重要也更細緻的:版本更新率、功能使用率、核心使用者轉化率、新迭代對留存的貢獻度……等等。

觀察使用者的實際使用方式、關注產品細節的資料表現、循序漸進地實驗迭代,才能使得產品資料不斷被優化,從而幫助PMs獲得對產品的掌控力和話語權。

資料新手怎麼辦?

開始討論產品經理必須關注的資料指標之前,我們先明確一下方向:這裡我們只討論普通PM需要關注的基礎資料,暫不討論BI分析和資料運營的其它細節。

那麼讓我們從一個類比開始。

都說PM就是產品的親爹,那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親爹”PM大概就是(假如存在的)天父吧:

●假如上帝是產品經理

●那麼地球就是他的產品(之一)

●而人類則是這個產品的使用者

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我們就可以畫出一幅這樣的示意圖:

1460215695-1409-3417eb9bbd9018716da05d
圖中不難看出,在【地球】這個App裡,上帝會關心的基礎資料有4個:

●地球存活過的總人數——總裝機/總訪客

●目前地球上的人口數——活躍使用者

●每年出生的人數——新增使用者

●每年的死亡人數——流失使用者

並由此可以推出另兩個基礎指標:

●人均壽命——留存/使用者生命週期(LTV)

●人口迭代效率/繁衍——傳播

總結如下圖:

1460215695-1757-3417eb9bbd9018716dad5e
新增使用者、活躍使用者、留存使用者、傳播效率、流失情況,是產品人必須關注的5項基本指標。

讓我們來逐一拆解這5項指標:

新增

* 上帝視角:地球上每年有1.4億人出生

* 產品視角:新使用者增加的數量和速度

產品平均每天有1000位新使用者(日新增使用者數)

產品上月新增了3萬位使用者(月新增使用者數)

* 微解讀:新使用者數量的快速增長,是產品增長的基礎。

活躍

* 上帝視角:目前,地球上總人口數為70億(70億人活著)

* 產品視角:有多少人正在使用產品

產品平均每天有2千使用者活躍(日活躍使用者數,亦稱「日活」或「DAU」)

產品上月共有5萬名活躍使用者(月活躍使用者數,亦稱「月活」或「MAU」)

* 微解讀:只有活著的使用者,才有可能為產品帶來價值。

留存

* 上帝視角:人類的平均壽命為72歲

* 產品視角:使用者會在多長時間內使用產品

每100位新使用者,在新增的第二天還有多少人使用產品?(次日留存率)

每100位新使用者,在新增的一週後還有多少人使用產品?(周留存率)

* 微解讀:使用者使用產品的時間越久(活的長久),對產品的潛在價值越大。

傳播

* 上帝視角:一對夫妻一般會在23歲左右生下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平均每對夫婦生育2個孩子

* 產品視角:

平均每位老使用者會帶來幾位新使用者?(病毒係數)

老使用者一般在註冊(新增)後多長時間帶來新使用者?(傳播週期)

* 微解讀:如果你的產品,新使用者主要靠病毒傳播的方式增長,那麼,只有在病毒係數大於1的時候,產品才可能出現爆發式的指數增長;同事,傳播週期越短,增長速度越快。

流失

* 上帝視角:地球上曾經有1,080億人生活過,如今都已逝去

* 產品視角:

一段時間內流失的使用者,佔這段時間活躍使用者數的比例(流失率)

* 微解讀:只有當產品新使用者增長的速度大於老使用者流失的速度時,產品的活躍使用者數才會是正增長。

為了便於理解和記憶,我們將上述5項指標統稱為「上帝指標」

1460215695-5326-3417eb9bbd9018716dbb5f

第七指標

與此同時,對於多數網際網路產品來說,還會涉及到使用者付費、廣告點選等涉及商業變現的使用者行為。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祭出5項上帝指標和總訪客之外的第七指標:付費 Revenue。

所有能給產品和公司帶來收益的行為,都可被認定為”付費行為“,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訂單、點選廣告、送鮮花、積分兌換等。

話說到這兒,我們就可以從「上帝指標」中推匯出適用於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產品的「AARRR使用者分析模型」了:

1460215695-4355-3417eb9bbd9018716dc560
●獲取(Acquisition):使用者如何發現(並來到)你的產品?

●啟用(Activation):使用者的第一次使用體驗如何?

●留存(Retention):使用者是否還會回到產品(重複使用)?

●傳播(Referral):使用者是否願意告訴其他使用者?

●收入(Revenue):產品怎樣(通過使用者)賺錢?

關注資料、關注「上帝指標」、關注2A3R。至此,產品人已經踏出了產品資料分析的第一步:清楚看見每一次迭代對使用者的普遍影響。所以,別等啦!趕緊把自家產品的資料挖出來,感受一下站在上帝視角手執利劍的感覺吧!

BTW,如上文所說,理解「上帝指標」只是產品人在資料分析之路上的第一步。如何通過資料分析精細化地衡量版本迭代效果、如何挖掘出產品優化的關鍵點、如何發現使用者的”驚豔一刻“、使用者畫像和同期群又是是什麼鬼……產品人的執劍之路還真是遍佈魑魅魍魎。

來源:諸葛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