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線上旅遊網站Triposo對數千名使用者進行了一項調查訪問,讓受訪者回答“你認為哪國遊客最糟糕”這個問題。調查結果顯示,遊客名聲最堪憂的10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俄羅斯、中國、澳大利亞、德國、印度、法國、義大利和巴西。而就在一年前,美國第二大團購網站“生活社交”也有過類似的評選,當時的“冠軍”同樣是美國,“亞軍”則是中國。
美國遊客自稱“最糟糕”
人們對美國遊客的印象常常是吵鬧、粗野、肥胖,穿著稀奇古怪的衣服。Triposo對62個國家的700多名遊客進行了訪談,結果顯示,33%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是最糟糕的遊客。要知道,這個比例幾乎是得票第二的英國的3倍。有意思的是,其實美國人大多都同意,自己是世界上素質最差遊客——44%的美國受訪者給出了這個答案。
遊客究竟會在旅途中做出哪些令人“嫌棄”的糟糕舉動呢?Triposo的訪談讓受訪者講述自己在旅行中做出的不當行為,或者看到其他遊客做過的糟糕舉動,結果清單上列出了“小偷小摸”、“在公眾場合小便”等等,還有高達六成的受訪遊客承認曾藉著酒興幹了一些“冒險”的事情。
事實上,之前生活社交網的調查也顯示,大部分受訪的美國人自稱是“醜陋的美國人”,排在後面依次是中國、法國、日本、俄羅斯、韓國、印度、德國、西班牙、英國、加拿大、義大利、荷蘭、愛爾蘭、瑞士、澳大利亞。在回答其中一道調查問題“是否順走過酒店物品”時,超過四成來自美國的調查物件承認有從酒店偷過東西,最常見的是毛巾(28%)和浴袍(8%),其它慘遭偷竊的物品還有枕頭、遙控器,甚至是《聖經》和床單。
如果要評選2013年最差遊客的“個人獎”,估計也有不少美國遊客可以登上榜單。就在去年夏天,美國遊客哈德瑞斯與家人在希臘海邊潛泳時,抓到了一條極其罕見的六腳章魚。然而,這條世界珍稀海洋生物並沒有被放歸大海,而是被殺死之後烹調成了哈德瑞斯一家的盤中之物。此外,還有一名美國遊客在去年竟然掰斷了一座義大利14世紀雕像的手指。
英法遊客爭奪“歐冠”
要是把“最差遊客”放到歐洲去評選,或許出乎很多人意料——爭奪冠軍的常常是英國人和法國人。全球最大的線上旅遊網站Expedia去年曾對歐洲4500名賓館從業人員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歐洲之內旅行時,英國遊客表現最糟。在全世界旅行時,法國遊客表現最差。
針對這次評選,英國《每日郵報》撰文稱:“旅遊被認為可以開闊心胸。但是,對於很多不列顛人來說,出國仍意味著是一個證明其他國家的旅遊者不如我們粗魯的機會。”比如,一些帶英國旅行團的導遊常常會抱怨,英國遊客總是不滿意酒店提供的免費早餐,他們似乎認為全世界的人都應該吃同樣的英式早餐。而英國新聞聯合社則把日本人稱為世界最好的遊客,美國人和瑞典人一起並列世界好遊客的第八名;英國廣播公司(BBC)還直截了當地取笑法國人,“法國遊客是世界上最糟的,很小氣、粗魯,語言能力很差。”
對於和英國人爭奪“最差遊客”桂冠這件事情,法新社發表一篇標為《粗魯的法國人是世界最糟的遊客》的文章,在批評法國人的同時,還稱讚日本人“乾乾淨淨、安安靜靜、有禮貌不抱怨”。法國日報《費加羅報》稱,報紙收到了讀者的很多評論,這些讀者對於法國“贏得”最糟糕的遊客的“桂冠”,一點都不感到驚訝。一位讀者寫道:“幸運的是,只有50%的法國人去度假,否則結果會更有戲劇性。”
中國遊客何時不再“名列前茅”
目前,中國出境旅遊人數超過8000萬人次,位居全球第三,對世界旅遊市場貢獻超過7%,對中國團隊遊客開放的全球旅遊目的地國家也已超過100個。不難發現,在一些“全球最差遊客”調查中,中國遊客名列前茅。
去年,有關中國遊客在境外名勝古蹟亂塗亂畫、在公共場所高聲喧譁等負面新聞可不少。第一位遊客是來自中國的丁某某。當時網友“空遊無依”發微博稱,在埃及盧克索神廟旅遊時,一幅有著3000年曆史的浮雕上竟然刻著中文“丁某某到此一遊”。這條微博立馬被多次轉發引發網友熱議,最終發現亂刻字的是一名90後初中生。
“到此一遊”的餘波尚未散去,中國遊客又爆出了“順走刀叉”事件,同樣讓很多人感到哭笑不得:在新加坡機場,廉航自由席登機是不對號入座的,登機的時候,一群中國遊客為了搶個好座位一擁而上,場面幾欲失控,惹得“幾個外國遊客看得忍不住哈哈大笑”;用餐後,全團客人又要把不鏽鋼刀叉“順走”,空姐勸阻無效後,領隊一句“請你們不要給中國人丟臉好不好?”遊客才不情願地把刀叉拿出來。
一樁樁境外“丟人事件”發生後,不少評論相繼指出需要靜心反思一下,中國遊客究竟怎麼了?國際旅遊實質上是一種文化碰撞,中國第一部《旅遊法》在去年10月全面實施,其中就明確規定,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遊文明行為規範。世界旅遊組織也正在推進“全球旅遊業道德準則”,希望讓旅遊業對社會經濟的好處最大化,壞處最小化,讓其有利於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隨著中國遊客國際旅遊經驗的增多以及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相信“中國遊客”的形象和聲譽會逐步改善。
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