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世界遇見「擎天柱」,探訪國內首家變形機器人公司

寓揚發表於2019-06-10

在現實世界遇見「擎天柱」,探訪國內首家變形機器人公司

死磕機器人9年,寒冬下獲A輪融資,樂森要打造現實版「擎天柱」機器人。而當下能否將技術壁壘轉化為商業優勢,已成為樂森能否衝出重圍的關鍵。

撰文 | 寓揚

編輯 | 四月

伴隨著性感的機械轉軸聲,「星際特工T9」開始變身。

只見它銀白色機身,半米高個頭,前輪撐地、車身直立、引擎蓋下移露出真身,輪軸伸直成手臂,「開槍掃射」,動作精準到位,執行果斷乾脆……仿若熒幕上的擎天柱復活,穿越到了眼前。

不同的是,「星際特工T9」不再出自外國人之手,而是來自中國機器人團隊「樂森機器人(Robosen)」(以下簡稱樂森),他們自建了一套涵蓋22個舵機關節的協同運動系統。

這背後是樂森長達9年的堅守,自研伺服舵機、關節控制晶片、核心演算法等技術,更有創始人陳小森15年裡死磕機器人產品化。正如陳小森所說,「人形機器人渾身都難,核心技術差一個都不行,註定是一場長跑。」

不僅如此,在實現複雜變形機器人產品化後,樂森還在不斷完善成本收益。相比售價三四千的人形消費級機器人,星際特工T9系列的最低售價不到兩千。

機器之心近期走訪樂森機器人深圳總部,並與樂森創始人陳小森、CEO蘇國行、CMO蘭曦等人進行深入溝通,試圖從創始人經歷、核心技術、產品 、商業模式等維度,呈現這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能否在行業與市場的雙重擠壓下,突破重圍?

就機器之心現場體驗而言,首先最為吸引人的是變形,人形、車形自由變換,22個人工關節協同運作;第二是控制精準,機器人可以實時響應,行走步幅穩定,步頻較快,沒有出現「摔倒」現象;第三是可玩性強,星際特工支援三種程式設計(3D,Scratch,手動)模式,支援語音和APP操控,使用者可以DIY一整套動作,機器人可儲存上萬種的動作組合。

1  資本寒冬下逆勢億元融資


在現實世界遇見「擎天柱」,探訪國內首家變形機器人公司

左為樂森創始人陳小森,右為CEO蘇國行

5月29日,一家名為樂森機器人(Robosen)的智慧變形機器人公司對外宣佈完成1億元A輪融資,招銀國際領投,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鬱跟投,其產品主攻消費級市場,「變形」是最大的特點。

表面看這一融資事件平淡無奇,不過是這片前赴後繼創業熱土上淡淡的一筆,然而如果將其放在機器人行業背景下,立刻變得耐人尋味。

2018年10月,協作機器人先驅Rethink Robotics公司宣佈倒閉,引起行業震動,但這只是開始。

今年4月,先是創立於2012年的單麥機器人公司Blue Workforce申請破產;緊接著,曾號稱開發出全球首款疊衣機器人的日本公司Seven Dreamers提交破產申請;到4月30日,由卡耐基梅隆大學3位博士創立的近9年的機器人公司Anki宣佈倒閉。

不僅國外如此,2018年以來國內機器人行業也不太平,老闆跑路,核心創始人員離職,資金鍊短缺,團隊規模大幅收縮等陸續上演,享有「中國機器人認證」、證書編號「001」的棠寶機器人也深陷倒閉風波,以至於行業驚呼「機器人寒冬」來了!

另一面,國內機器人獨角獸公司優必選已完成3輪5次融資,2018年估值就達到50億美元,目前已在境內尋求上市中;深扎智慧酒店場景的服務機器人廠商雲跡科技,已經進入國內外600多家酒店。

一面是行業先行者已走到上市階段,一面是無法經受市場考驗的玩家紛紛退場,無論面向C端或B端,機器人行業已走向資本與場景落地的深水區。

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樂森機器人剛剛獲得A輪融資。在C端賽道,即使是一直光環加身的「網紅」波士頓動力機器人,也是幾經波折,數次易主,艱難嘗試商業落地。

如果把資本市場比作一場爬山,先頭部隊已經爬到半山坡,體力不支的玩家陸續退場,樂森則是揹著一張門票剛行走在山腳下。

它到底有何魅力,以至於讓資本相信,它可以在當下的環境中,殺出重圍,衝出行業賽道?

2  機器人「狂人」陳小森

樂森機器人有兩位創始人,一位是陳小森,負責公司的核心技術研發;另一位聯合創始人蘇國行,是一位網際網路連續創業者,擔任公司CEO,負責商業落地。

陳小森與機器人可謂有著深厚的緣分。成長於機械世家的他,在童年階段便表現出對機械裝置的痴迷,用他的話說「出生就選擇了行業」。

到了大學,他選擇了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併成為橫跨機械、電子、計算機三科的學霸。2003年他便研發出一款國內早期的雙足機器人,成為一名卓越的機器人極客。

2003年,陳小森創辦第一家機器人公司,但由於當時市場條件不成熟,導致公司長期處於只研發而不生產的狀態。2008年,陳小森再次創業,成立森漢科技(北京),面向市場生產涵蓋40cm到2m內的不同應用的人形機器人。

早期的森漢科技以To B為主,B端C端產品並行推進。而在2015年機器人的熱潮下,藉助資本的東風,森漢開始向C端轉型,並於同年獲得達晨創投天使輪融資,重點打造消費級機器人。

2018年森漢科技將技將To C業務分拆,成立樂森機器人(Robosen),總部位於深圳,而森漢科技則繼續聚焦研發以及To B業務。

在現實世界遇見「擎天柱」,探訪國內首家變形機器人公司

樂森首款變形機器人星際特工T9

這一年對於樂森尤為關鍵,在「機器人寒冬」下,森漢科技又獲得科大訊飛、分享投資的Pre-A輪出資。更為重要的是,2018年樂森成功研發出消費級變形機器人——星際特工T9。

陳小森介紹,這款變形機器人2009年立項,2010年投入研發,直到2018年才做出來,整個產品打磨了9年多,「T9」中的「9」正是代表研發時間。然後2019年投產,預計7月面向市場銷售。

3  伺服舵機成本降一半

人形機器人之所以能夠變形,實現精準控制,一個關鍵在於伺服舵機,它驅動機器人的各個部位進不同角度的變化,並且舵機成本往往佔到機器人總成本的近一半左右。

目前市面上很少有消費級機器人配備22個伺服舵機,拋開舵機的研發難度不說,單單是成本就十分貴,從國外進口一個舵機往往要一兩百元,而22個舵機的成本就高達三四千元,這造成機器人廠商的成本居高不下。

樂森CMO蘭曦說:「樂森是國內少數幾家擁有舵機技術的公司,我們把成本降到行業的一半,所以我們利用舵機制造出的機器人,可以把成本和零售價降到消費級層面。」 

現代化的機器人舵機中一般需要三顆晶片,而中國目前真正用於舵機的晶片寥寥無幾,大多采用德州儀器、英特爾等的進口晶片,單顆成本往往要一兩美金,這也導致消費級機器人出於控制成本的考慮,往往採用較少的舵機,其可玩性、複雜度也就相應降低。

在現實世界遇見「擎天柱」,探訪國內首家變形機器人公司

星際特工T9「車形」狀態

機器人廠商中能夠自研舵機技術的本就不多,自研控制晶片MCU的就更少了。陳小森透露,公司從2012年就開始做機器人控制晶片,耗時7年才研發出來,相比進口晶片,成本可以下降幾倍。

他坦言研發晶片、做機器人最麻煩的是,這是一個產業結合的專案,是一體化工程。就比如蓋房子一樣,蓋多高的樓就要打多深的地基,地基少打了樓房就塌了,多打了又浪費成本。而舵機之於機器人就如同樓房之於地基,他吐槽做晶片太折騰了,耗費的資金暫且不說,每隔半年就要折騰一次核心,根據實際落地需要去改動晶片。

他說為了使成本可控,晶片必須根據需求進行改動,使之專門適用於機器人。而進口晶片往往並非專用晶片,一方面導致晶片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帶來高昂的成本。

另外,22個伺服舵機組合在一起,如何實現有條不紊的協調控制與穩定的行走呢?

陳小森解釋道,在機器人內部,每一個舵機都搭載一顆CPU,星際特工T9這一款機器人身上搭載了24顆CPU,每個CPU都負責精準控制,進行大量的運算,才能保證機器人穩定的走起來。

關於穩定行走,這背後還涉及一項基礎科學研究——機器人步伐函式,這項研究將直接影響人形機器人行走時的平衡性和速度,全球研究步伐函式的公司都很少,大家熟知的有波士頓動力、Robotics、優必選等。樂森在步伐函式的研究上也有較深的積澱。

 據蘭曦介紹,在機器人的核心技術上,如數字電傳動、機器人抵近操作、力反饋、伺服舵機、人工關節驅動、肢體語言識別、雙足步態、變胞等,樂森都有佈局,並實現了絕大部分技術和裝置的國產化。

而當下的國際背景,美國已企圖在晶片這一領域對中國採取打壓,華為是最好的例證。成本之外,自研核心技術更成為長遠生存的關鍵。

4  欲靠IP打造百萬爆款

技術實現是第一步,商業落地則是第二步,也是當下尤為重要的一步。畢竟在國內的消費機器人領域,優必選、工匠社等在商業化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績。

目前星際特工T9是樂森的首款機器人產品,預計今年7月份正式上線開售。對於樂森而言,其ToC的商業化才剛剛開始。

樂森CMO蘭曦告訴機器之心,星際特工T9有兩個版本,一個是高階收藏版,它的零售低價為2699元,主要針對科技愛好者;另一個是教育版,零售低價為1999元,主要針對兒童青少年人群。

尤其是兒童教育市場,是當下樂森重點佈局的一塊。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指引下,AI進入中小學課堂已經成為當下流行的趨勢。結合這一教育趨勢,樂森機器人本身支援Scratch程式設計,在購買時還會贈送價值999元的初級程式設計課程,這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服務價值。

蘭曦談道,樂森機器人本身變形、酷炫的形象很容易獲得兒童的喜愛,除了初級程式設計課程外,樂森還提供中級、高階課程,可付費獲取,另外後期還會和第三方教育機構合作,引入更多的教育資源。樂森今年還會推出一個千校計劃,在中小學附近展示樂森的機器人,通過讓學生與機器人的近距離接觸,從而促進購買。

在現實世界遇見「擎天柱」,探訪國內首家變形機器人公司

樂森機器人動作編輯介面

圍繞教育市場,樂森還與線下教育渠道、兒童渠道合作,來推動樂森機器人的線下銷售。另外樂森機器人也將成為步步高旗下小天才的生態夥伴。

針對科技愛好者,樂森的打法是變形機器人+IP+線上線下渠道,以此引爆市場。在渠道方面,樂森線上上選擇京東、天貓作為主要渠道;線下樂森選擇偉仕佳傑作為渠道分銷商,目前樂森還在與機場進行洽談以進入機場門店。蘭曦透露,第一階段公司的目標是進入1000家機場門店,通過無人零售櫃的形式來動態的展示變形機器人的效果,從而吸引使用者購買。

另外一塊就是IP,這也是近兩年C端機器人廠商共同發力的一個方向,如2017年優必選和迪士尼合作推出了白兵機器人。樂森也希望結合自身的核心優勢——變形,與IP結合,打造動態變形的IP機器人,從而打造爆款產品。蘭曦透露,結合前期積澱的技術,樂森可以在3~6個月推出一款變形產品。

據悉,樂森將跟一些國際著名玩具公司合作,比如孩之寶(Hasbro)、日本萬代、美國美泰等,推出IP變形機器人,比如讓擎天柱變形,讓高達動起來。

樂森CEO蘇國行表示,通過變形機器人+IP的形式,通過使用者可接受的價格,樂森希望做出銷量百萬級的爆款產品,讓全球使用者都成為我們的深度玩家。

以變形機器人為支點,通過IP打造爆款產品是樂森當下的核心。未來,樂森也會將產品線擴充到家庭機器人、格鬥機器人、舞蹈機器人等場景,通過不同的價格區間和場景來搶佔更多市場。

5  商業落地成核心考驗


迴歸到行業來看,2015年~2017年前後,在資本的追逐下,這三年機器人行業迎來短暫的春天。但從產業鏈來看,此時從晶片到演算法到機械結構等等,各方面都不成熟,以至於難於商業化落地。

而自2018年起,隨著資本的狂熱逐漸退去,機器人企業開始面臨資本、商業落地的雙重挑戰,協作機器人先驅Rethink Robotics便在這一年倒下,隨後數家公司紛紛離場,以至於不少人高呼「機器人寒冬」。

在蘇國行看來,機器人廠商倒閉還在持續,今年下半年到明年都會發生,他預計到2020年底,機器人行業才會觸底,然後迎來正常的穩步發展階段。

顯然對於一款消費級機器人,技術能力和商業落地能力是兩個關鍵。尤其是當下AI進入落地深水區,商業落地能力更是決定了企業的生存發展。

對於樂森機器人而言,自研關節晶片、舵機等關鍵技術以及長達15年的技術儲備,為其構建了較高的技術與成本壁壘,變形機器人是其核心優勢。 

然而樂森機器人的首款產品星際特工T9今年7月才正式開售,與其他企業合作推出的IP產品也還需要一段時間,渠道部署也剛剛開始打造,至於品牌還有更長的路,可以說其在商業化方面才剛剛開始。

而放眼行業,先頭部隊優必選已經完成8.2億美元的C輪融資,糧草豐厚,面向不同場景推出系列產品,2018年的營收就約20億元,今年預計營收的底線就是60億元,在商業化上呈現逐步爆發之態。以格鬥機器人知名的工匠社,去年拿到騰訊領投的B輪融資後,也深入行業賽道,往對戰競賽、IP、多人遊戲等方向發展。

進入到2019年,行業到了AI加速落地階段,一方面是市場有待進一步開拓,另一方面行業競爭也在加劇。

完成產品只是第一步,如何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商業化優勢,如何儲備更多的「糧草」,進而快速商業化落地,對於樂森尤為關鍵,其能否衝出行業賽道,就在此一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