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遊UI互動動作設計研究:點選、滑動與拖拽

遊資網發表於2020-01-08
1.jpg

好的互動設計方案究竟應該是怎樣的?

互動動作的直覺形成於『人與實物』的互動中。

在物理世界:接觸物體一定有感覺。

在遊戲裡:與物體互動一定可以看到變化。

本文從互動動作入手探討移動遊戲中關於互動設計方案和理念。

一 點選

2.jpg
bing搜到最全面的互動動作圖(觸控式螢幕的)……此處有狸花震驚臉.jpg

首先確認這篇文章的大前提:我們設計遊戲裡的互動動作,無論是否強調沉浸感,都並沒有在故意給使用者提高難度(QTE、射擊瞄準這一類操作難度是來源於關卡而不是互動)。那麼,如何選出不屬於hard模式的互動動作?

重要但基礎的事情說一遍就可以了——

不能反直覺。

那麼下一個問題,怎麼做才能『不反直覺』?

狸花絕不抄書,簡單直接地寫出來,使用者的直覺是哪裡來的——

互動動作的直覺形成於『人與實物』的互動中。

重要喵?基礎喵?需要三遍喵?

/*不按順序*/一個一個來,首先是點選動作,接下來是滑動……

3.png
點選動作

最基礎最經典的動作,來源於觸控真實物體的本能行為。

……誒好像發現了貓玩Fruit Ninja的理論支援。

4.jpg
風靡一時的Fruit Ninja,看過『貓玩這個遊戲.gif』對吧。

這裡暫時只寫關於觸控式螢幕的點選,PC端的滑鼠單雙擊晚點再說。

在我們真實的物理世界中,想『開啟』一個物體,首先要接觸到它,所以我們對於UI中的『按鈕』——那些看起來像是可以『開啟新頁面』的物體,第一反應也會是摸它一下。點選是個不需要教學的動作,即使是在新手引導環節,我們也只需要告訴使用者『點哪裡』,以及把按鈕做得有夠像是一個按鈕。

吹一波觸控式螢幕技術的劃時代意義,它實現了點選與物體最直接的對映。

建立了『點選按鈕=觸控物體』的認知之後,我們可以看到這會帶給使用者什麼樣的預期——

在物理世界:摸到物體一定有感覺。

在遊戲裡:點選按鈕一定可以看到變化。

於是出現了『按鈕狀態』這個概念,就是常見的Normal、Hover、Pressed、Disable四種狀態。

互動視角下,以這個規則響應點選的都是按鈕~

卡牌、道具、你們的美少女立繪都是一樣的喵!

5.jpg
找了個最接近的,但狸花不認同在這裡加入選中,對點選的響應是那個按下的瞬間狀態,表達選中/未選中有選項類控制元件。

有的版本里,取代Hover的是Highlight,但狸花認為Highlight是用於吸引使用者注意力的視覺表現,不屬於按鈕狀態。/*再說PC端也可以有Highlight,數量是不可能對齊的強迫症退散*/

這裡面Normal沒什麼歧義,Hover在觸控式螢幕不存在(如果我講到PC端會寫它的),Pressed是手指點下去的那個瞬間,通常會做色彩變化或者縮放動畫。

這個動畫存在感微妙/*世間事物大抵如此*/,它很少被注意到,但沒有就覺得哪裡都不對。

遊戲介面有時候物體比較多,就會出現一些很小的按鈕,點選瞬間完全被手指遮擋,這個有必要時可以稍微延長動畫到點選過後(手指離開按鈕)才結束,來提醒使用者『你點的是這裡!』

於是狸花想說的重點是Disable狀態,通常翻譯為不可點選/禁止——

講真我們做得到禁止使用者點選它麼?

準確地說,Disable實際表達的是『點選也不會有反應』狀態。

這個狀態的存在可以減少使用者點選按鈕卻得不到理想反應的次數。我們來喵一眼最經典的禁止狀態應用場景:

6.jpg
這個禁止狀態告訴我們——填完表單之前摸按鈕也不理你喵!再摸咬你了喵!

再喵一眼遊戲裡常見的一種情景:

7.jpg
來捉狸花呀!

前者是線性的,填完上一條、看向下一條、填完最後一條、看到按鈕——點它,完美。

而後者呢?

現在是幾點——去看看系統時間,有組隊嗎——看看隊伍皮膚,我多少級——看看人物的等級……使用者取得對應資訊的位置是分散的。

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在這裡放了一個禁止狀態的按鈕,使用者不會去點它,而是去一一對照排查我為什麼不能點它。

那麼不如給它一個Normal的按鈕,在被點選以後,告知使用者不符合要求的是哪一條。

8.jpg
不過要寫多幾種提示語會麻煩一點……

小結:如果上面案例只有時間和等級兩個限制,使用者滿足了等級之後,只看按鈕狀態就能意識到是否在開放時間,灰色的按鈕+提示語當然也是可以的。不過,灰色按鈕給使用者的普遍認知是不用去點,提示語被觸發的概率也會下降。

二 滑動

9.jpg
滑動動作

滑動螢幕,對應的物理世界的行為是挪移物體。此處是指推拉平移,『拿起來搬到別的地方去』的更接近拖拽。

2.1滑動的方向

動作本身有橫豎兩種,細分就是上下左右四個方向。按照物理世界裡,推拉物體的習慣來說,如果我想看到一屏以下的內容,那就要把頁面向上滾,手指也就要向上滑動。

10.jpg
華點:觸控式螢幕和滑鼠滾輪(滾動條)方向是反的!

滑鼠和手指在使用者看來是明確地兩個物體,適用不同的心智模型,一般不會搞錯——但狸花曾經有一個支援觸控板手勢的膝上型電腦,截止它被刷系統之後手勢失效,狸花都記不住它的滾動是按照手指還是滑鼠方向來的……(鑑於不同的心智模型,如果是狸花來做,會選擇同步觸控式螢幕手指的動作習慣)

2.2滑動區域的數量

從前,有一隻策劃,想加多部分系統郵件的獎勵物品。原稿長這樣:

11.jpg

然後狸花認為一個彈窗(郵件頁面是一個點選外圍可以關閉的層)出現兩個滑動區域,並且一橫一豎,使用者需要識別區域並改變動作。同時,橫屏小範圍的左右滑動不太適合單手控制。郵件系統的功能性大於沉浸感,動作最好簡化——於是做了這樣:

12.jpg
在NGUI下做這個,皮膚自動適應一行/多行的物品數量,其實相比擴充成scrollview是麻煩一點的。但是這個功能

如果頁面是全屏的,上文的改動可以不必做,因為我們通常會把整個螢幕的滑動視作不需要關注『區域』的全域性手勢,內心計數自動-1。如果是上下滾屏,內嵌左右滑動區域也足夠容易識別——而內嵌上下滑動就比較微妙。這取決於我們對於無形邊界的腦補。

13.jpg
微信文章裡有時會出現,遇到了可以重點觀察一下

此外,由於多數使用者習慣右手單手持機,並且我們的閱讀順序是左到右上到下,使用向上和向左的滑動,稍微優於向下和向右。

2.3稍微有點奇葩的分類討論——連續/斷開的動作和頁面。

連續的滑動頁面就像是在拉開的抽屜裡翻東西,或者扯捲紙(破案了,狸花真的是貓)。手指的動作當然還是有次數的,但物體的移動帶有慣性,不會立刻停止。手指滑動的速度和距離會影響物體,可以不用動很多次就飛快地滑過大段,中間的物體可能看不清楚。適合粗略地翻動列表獲取資訊,或者找足夠明顯的物體。

14.jpg
揹包是十分常見的,連續的滑動頁面。

面對正在移動的物體,我們通常會在螢幕上按住(或者是反向短暫地滑動一下)來讓它停下來。這也是源於物理世界裡讓實物停止運動的那個反方向的力。

15.jpg
按住在動的物體!

手機遊戲裡使用物品為什麼要多一步,而端遊不用?(原因有很多,比如手機上沒有懸停顯示物品描述的功能)……這裡狸花想說的是,需要預防的『誤觸』不只是點錯位置,也有像『用來停止滑動的點選動作』這樣動機上的。

16.jpg
手機上的常見做法

同理,kindle 的手機APP不支援上下滾屏,和它點選有字的任意位置都會退出閱讀,會不會有聯絡?/*事實上,點選書頁退出閱讀本身就容易誤觸,使用者體驗一言難盡……*/

斷開的滑動行為對映物理世界的翻頁,是清晰的『手指動一下、頁面動一下』的動作。不會因為慣性而一下翻過多頁,手指滑動的距離也不影響物體移動的距離。動作的速度會影響物體移動的速度,不過僅限於兩頁之間。

適用於我們希望使用者看清楚每頁內容的滑動區域(比如輪播宣傳圖什麼的)。以及新頁面的進入/退出。

用於新頁面進退場時請保持方向一致……左滑開啟對應右滑關閉這樣……我們翻書頁也是向左翻過來就向右翻回去的對吧。

17.jpg
這個圖描述瞭如何表達滑動頁面是連續的還是斷開的。越是看到完整的多個物體,越傾向於認為它是連續的。

小結:不處於列表的頂端或者底端時,使用者沒有截然分明的『當前這個、上/下一個』的意識。如果是迴圈列表並且沒有提示,可能狸花會在很多圈之後才發現並停下動作。

18.jpg
關愛貓年痴呆,請加上翻頁點提示

三 拖拽

19.png
拖拽動作

拖拽對應的真實動作就是拖拽,就是『把物體從這裡拿到那裡』。

多麼簡單直接的心智模型……

所以狸花有一個未解之謎……為什麼拖拽動作在遊戲互動裡至今沒有普遍使用。用來換卡牌、調整編隊、拼字拼圖……很多場景都是合適的,尤其在需要按順序的情況下,拖拽效果拔群。有人說因為完成拖拽需要的手指移動時間長過點選,相比點選更麻煩,說得也對。但是在表達『互換』行為的時候,使用拖拽比點選更貼合直覺,比如這個——

20.jpg
點哪個放上去哪個沒有問題,但如果我們想把第二個換一換呢?

在PC端有一種做法,滑鼠點一下拿起物體,物體跟隨滑鼠移動,再點一下放下物體。這就是一個被簡化的,不需要保持按下狀態的拖拽。然而觸控式螢幕沒有懸停。

21.jpg

只使用點選要這樣做,涉及到的狀態變化多過拖拽,狸花不認為它更好用。

3.1拖拽的方向

拖拽不一定是上下左右移動的,我們把它分類為有終點的拖拽和向外拖拽就可以了。

22.jpg
狸花真的不會取名字,總之請以圖為準……當然所有拖拽都有終點

有終點的拖拽可以用於表達挑選、取回,或者『多個物體合成一個』的情景,拖拽終點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拖拽的距離和方向是被限定的。

PS:不建議這種拖拽支援雙向操作……

向外拖拽可以用於丟棄物品,經典案例即『拖拽刪除』——尤其是『拖拽到皮膚之外刪除』。這裡的拖拽終點是一個範圍,沒有明確的落點,拖拽距離會成為一個取值範圍(皮膚外到螢幕的極限),方向也不是一定的。

23.jpg
如果我們把所有使用者的拖拽軌跡彙集起來,有終點的拖拽會集中在兩點間最短線段上,而向外拖拽很可能得到放射形。

小結:想知道為什麼現在通用的是『長按-拖拽刪除』……拖拽到刪除區域在手機螢幕上並不容易誤觸,即使刪除屬於重要操作,二次確認也足夠反悔了?畢竟長按本身比拖拽還要不常見……

3.2拖拽的距離

一般遊戲使用者遇到需要拖拽的介面,會是一手持機一手拖拽的。也有少數豎屏遊戲裡,使用者會單手拖拽。但無論哪種都是距離越長,物體意外脫手的概率越大。

24.jpg
不同拖拽距離下的狸花心情……示意+賣萌圖

所以請儘量減短拖拽的距離/*也不要矯枉過正到幾乎相連,拖拽終點會被手指擋住的*/,尤其是不要讓起點和終點不在同一屏……拖拽滾屏的體驗可以在手機上拖動app模擬一下,手指在裝置邊緣真的很容易滑脫。

拖拽終點的實際區域最好略大於視覺效果,在物體進入終點區域後自動放到正確的位置……幼年狸花就是用這個標準來篩選可以玩的拼圖遊戲的……

最後,拖拽路徑儘量一一對應,畫出來呈現平行線段組,或者收於一點。不要在起終點的路徑上放別的終點。

25.jpg

綜上所述L形介面就別拖拽了!

3.3拖拽衍生物:模擬搖桿

模擬搖桿真是個偉大的發明……雖然它長得完全不像方向鍵但是意外地很好懂!……關於它的心智模型來源於手柄這一點狸花存疑,用過手柄的人數至今還少於玩手遊的吧……

我們與模擬搖桿互動的動作是一種連續的拖拽。與之前的所有拖拽相比,區別在於物體的位置和手指的位置不同步,這個對映關係可以大概描述為,拖拽的方向=物體移動的方向,拖拽的時間×物體速度=物體移動的距離。

然後狸花發現,拖拽的距離在這裡消失了。沒有用上。

通過狸花對自己和其他使用者的觀察,在需要人物快速逃離某個地點時,大家的動作都很相似——用力拖拽搖桿,甚至連手機一起向目標方向傾斜。此時都會拖出遠大於以往的距離。搖桿的中心點相對四個方向邊緣的距離,是有極限取值範圍的,也就是說使用者能夠拖拽的距離,在現有的動作習慣下是一個範圍。

26.jpg
就像這樣,有隻狸花在追你!快跑哇!

那麼搖桿的拖拽距離有無可能作為係數加入物體移動的對映?狸花期待答案。

小結:模擬搖桿可以支援360度的方向變化,我們也習慣了用它控制人物轉向,那如果用它來控制建築物旋轉,會否優於常見的90度轉向按鈕?

下篇將介紹縮放、書寫、旋轉等互動動作設計方案。


作者:狸花踏雪
專欄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8987926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