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10即將“被訂閱”:關於訂閱制的痛並快樂

naojiti發表於2020-01-03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看到微軟的許多變化。

在Ignite 2019 大會上,推出的Azure Arc能夠讓企業在任何基礎設施平臺上部署Azure雲服務。再比如全面擁抱開源,讓自家平臺超過50%的工具執行在Linux等開源基礎上。

聽起來都是自我變革的好辦法。不過,也距離普通使用者十分遙遠。

不過最近Windows10即將變更為訂閱制的訊息,就讓我們充分地感受了一下“資本主義”的鐵錘。

我們知道,此前Windows 10的裝機價格是一次買斷式的,即個人及家庭使用者1088元。近期則即將模仿Office 365改用訂閱制。資料顯示,Office辦公軟體改用訂閱制之後反而擴大了微軟的營收和盈利。而為了吸引訂閱使用者,微軟也放出訊息稱,未來會提供特別版的Win10,功能比Pro還多。

儘管已經購買了win10的使用者並不會受到較大影響,但這則訊息依然讓不少患上了“訂閱制PTSD”的同學感覺不爽。畢竟,前腳才經歷了奈飛會員費漲價、VIP迭代出VVIP等“薅訂閱制羊毛”的體驗,如今就連網上衝浪的基礎道具Windows都要限時供應了,是不是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運營都被統一送到遊戲工廠進修過,將“氪金你才會變得更強”領會到了骨髓深處?

到底怎樣的訂閱制才符合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又能滿足平臺創收盈利的迫切需求?今天就來聊聊讓人又愛又恨的“訂閱制”。

萬能的訂閱制:哪有(盈利)需要往哪搬

今天還有上網不充幾個會員的人嗎?大概率是沒有的。

視訊平臺、音樂軟體、電商服務,都在搖旗吶喊著推銷自家尊貴的VIP資格。微軟Office、Phototshop、各類雲服務等必備軟體也都需要定期付費。就連打個遊戲,微軟、索尼、EA、蘋果也希望你能走訂閱制付錢。

我們都知道,訂閱制相比於買斷制,最有價值的一項就是打擊盜版。結果就是,使用者們常常需要上演“精神分裂”,一邊“支援正版我驕傲”,堅持為平臺送溫暖;一邊又是“砸鍋賣鐵攢會員,結果還要再加錢”。

道理也很簡單,一錘子買賣的買斷制需要前期投入較高的開發成本和持續投入,屬於高風險玩法,這就使得定價往往都相對高昂。使用者很容易通過“越獄”“停止更新”等方式來投奔進盜版軟體的懷抱。

而訂閱制則通過“延長租賃”的方式,將使用成本分散到更長的時間線上。比如 Photoshop+Lightroom的“攝影師計劃”訂閱費為9.99美元/月,一年訂閱費只有軟體價格的20%。“薄利多銷”自然會吸引和轉化更多的付費意願群體。

使用者不用徘徊在盜版與省錢之間,開發者也更有動力通過持續的更新來優化和迭代應用,來不斷增強消費黏性。應用商店也能夠從中獲益,打造更加長期、穩定和高質量的“應用生態”。

2016年蘋果推出 App Store 2.0最大的變革就是將原本只用於雜誌和服務的訂閱制在所有App中推行,激發開發者團隊的激情。

總而言之,軟體服務啟用訂閱模式並不罕見,不過,作業系統使用訂閱模式可就不多見了。

首先,為已經在享受的體驗重新付費,很容易引起現有使用者的不滿情緒。

軟體訂閱制本身是一種帶來“獲得感”的會員服務,比如每個月花12塊錢就能少看無數個60秒視訊前廣告,付費後就能低門檻地使用高可靠、效能更強的正版Lightroom,以及消除使用盜版的心理壓力……這些都是在讓使用者“得到”。

而Windows作業系統作為PC網路服務的基礎設施,本身就已經將使用者都捆綁在了自己的“賊船”上,付費訂閱只是讓原本的長期使用權,變成了訂閱期限一到就會被網際網路拒之門外的“剝奪感”。試想一下,如果未來你要為安卓或IOS付費才能夠順利使用自己的智慧手機,會不會把谷歌和蘋果罵出狗頭?

另外,訂閱制的初衷也是為了提升開發者的積極性,在系統級產品上則是撇脂操作。

他們分到的收入更多、更穩定,自然也就更有動力來長期維護一款軟體,不然使用者很可能下個月就不續費說拜拜了。但對於系統軟體來說,無論是買斷制還是付費制,在安全、可靠性等方面都是需要下的基本功。付費方式的變化只不過是為了企業儘可能攫取更多的現金利潤,也就是“撇脂”。

比如2016年,微軟就曾在Windows 10企業版E3中推出了每個月7美元的訂閱付費模式。企業購買之後,不是辦公室內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而是按照使用人數付費。並且還為這一產品的使用者提供諸如安全係數,簡化許可和部署流程等等“額外服務”。問題來了,使用買斷制就不需要考慮上述因素了嗎?

實際上,在推出訂閱制的office 365之後,微軟的遞延收入三年來一直在呈上升趨勢,大大降低了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但產品體驗上是否有令人驚喜的改進呢?恐怕Windows10的“被訂閱”,更大可能性也就是為微軟市值當了一顆合格鮮嫩的韭菜。

濫用“訂閱”:正在成為時代之蠹

“會員費就一杯咖啡的錢,先上車看看再說”,“購買會員,暢玩N款遊戲”,正在成為軟體商們共同洗腦的典型話術。

但仔細一想,就不難發現事情有哪裡不對了。

不出意外,未來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們不得不交出長期使用的選擇權,而開始進入一個充滿不自由感的新網路樂園。

比如,本來沒有需求,但訂閱制創造了“額外的”需求。訂閱制等於跟使用者簽訂了一個強制的、有限時間的內容服務協議,這就會促使使用者去使用一些原本就不需要的功能,放棄“夠用”這種想法而花更多的錢。比如今年三月蘋果公佈了100+ 款獨佔遊戲打包訂閱的服務 Apple Arcade,其中的大部分是老經典遊戲,並沒有太大價值和興趣,但使用者不得不同樣為它們穩定地支付費用。

同時,許多訂閱制只是拆解了原本的固定服務,增加了市場供應的選擇困難,卻沒有帶來附加值。

這就要說到許多開發者愛用的“功能更新式”訂閱制。簡單來說,就是將軟體功能劃分成不同的類別和許可權,按照會員付費來進行差別供應。這樣做的前提是,開發者能夠持續提供吸引使用者的新功能,否則就會輕易被其他工具所取代。最近我使用的一款修圖軟體都開始推薦訂閱制的濾鏡和貼紙了,是PS不香還是其他競品不好用?

“訂閱制”之於開發者,就如同從房開商變成了房東,原本售價高昂、產權自主的“房主”,變成了按月付費、不合就走的“租戶”,理念不同但各有所好。不過,就拿微軟來說,在推行Windows訂閱制之前,是不是應該先問幾個重要問題:

1.能否保證基礎版本的基本功能?自1999年起,Windows作業系統的漏洞提交數量就逐年上漲,其中受最多漏洞影響的就是Windows 10系統。此前,大量的win 10使用者就曾收到過異常頻繁的漏洞警報與更新提示,這與微軟Windows的開發流程、放出不成熟的產品有關,只能靠後期頻繁的升級來找補。那麼訂閱制的出現,勢必會有使用者因為不滿而“停止服務”,屆時這群使用者的系統安全如何保障?能否在不被迫的情況下依然能健康放心地使用網路?

2.系統訂閱制會不會其他付費彩蛋?付費會員最怕的騷操作就是“VIP中P”,即在付費之後才發現想要解鎖其他功能還要繼續不停加錢,而Windows10生態系統裡還包含了很多新功能、新服務,比如5 月推出的更新包就出現了一大波內建應用,像是專注助手、工作列上的 Cortana等,這些疑慮不解決,匆忙上馬恐怕後期還會隱患不斷。

過去幾年,我們見識了許多流行的商業模式,從共享經濟到社群O2O,如今“訂閱制”則是方興未艾的賺錢良策。Windows10的“升級”到底是大勢所趨還是泡沫一場?

或許“慶餘年點映風波”已經提前告訴了我們——簡單粗暴,結果就是給自己“埋雷”。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7173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