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今年失去了光澤。在經歷嚴重的放緩和信貸危機之際,該國似乎已經從一個被譽為“候補巨人”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失敗者”。
很少有一個主要經濟體的命運出現如此令人驚訝的轉變。印度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4.5%,約為2018年上半年增速的一半。消費者信心已跌至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勞動力市場也變得非常脆弱,對於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指標:失業率已攀升至6.1%,創45年新高。
就在去年,印度還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在過去的十年裡,人們預測它將與中國和美國一道,在全球貿易中佔據越來越大的份額。但是上個季度,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增長速度都超過了印度,而馬來西亞緊隨其後。正在努力應對自身經濟放緩的中國經濟增速達到了可觀的6%,而越南則以7.3%遙遙領先。
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印度的金融體系。印度銀行正面臨著世界上最大的不良貸款負擔。就連影子銀行也出現了問題,最著名的影子貸款公司之一Infrastructure Leasing & Financial Services Ltd.去年違約,引發了流動性危機。雖然政府接管了這家公司以控制損失,但他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上個月,印度央行接管了抵押貸款機構Dewan Housing的董事會。放貸機構已經全面收緊了控制。
對於印度央行來說,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金融管道的堵塞意味著今年的五次降息還沒有產生太大影響。儘管央行很早就採取了積極的降息行動,但寬鬆貨幣政策的所有好處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在困難時期,央行行長們通常會牢牢把握住方向。但是印度央行今年的舉措頻頻使投資者感到意外。8月份不尋常的降息35個基點,而不是經濟學家所預期的25個百分點,顯得輕浮而不是聰明。本月的降息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但官員們卻意外維持利率不變,經濟學家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統計資料不可靠。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前助手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認為,過去幾年的經濟增長實際上更接近第三季度的4.5%。
這場衰退並不意味著印度經濟的終結。亞洲金融危機對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小經濟體造成了痛苦,但它們在經歷了痛苦的衰退後變得更加強大。在央行變得更加獨立的同時,官員們增加了外匯儲備,限制了外幣借款,並嚴格審查了債務水平。雖然經濟增長在危機過後有所放緩,但也更具有可持續性。
對世界經濟而言,印度永遠比菲律賓或馬來西亞更重要。即使經濟活動在一段時間內放緩到極低的速度,其龐大的規模也使其對全球經濟的貢獻不可忽視。Capital Economics的Shilan Shah表示,印度的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措施最快將在明年開始生效,印度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可能在5%左右,到2020年將達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