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AI Lab研發「智慧顯微鏡」 搶先佈局病理分析領域

騰訊AI實驗室發表於2018-11-01


感謝閱讀騰訊AI Lab微訊號第50篇文章,我們將分享今日在南京「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介紹的「智慧顯微鏡」研究專案。


騰訊 AI Lab 今日在南京舉辦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宣佈,其AI+醫療領域研究已搶先從影像篩查進入病理分析階段,相關的「智慧顯微鏡」專案已在研發測試階段。


智慧顯微鏡融入了人工智慧(AI)的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及擴增實境(AR)技術,醫生輕鬆輸入語音指令,AI就能自動識別、檢測、定量計算和生成報告,並將檢測結果實時顯示到醫生所看目鏡中,及時提醒又不打斷醫生閱片流程,能提高醫生的診斷效率和準確度。



一般診斷流程包括醫療影像篩查、病理分析、規劃治療和術後康復與追蹤等四大環節。騰訊的目標,是打造一個能覆蓋診療全流程的AI產品。在醫療影像篩查上,「騰訊覓影」已取得可喜進展,目前上線全國100餘家三甲醫院,輔助醫生閱讀影像超1億張,服務超百萬患者,提示高風險病變15萬例。現在進入病理分析階段,為公司打造全棧式AI+醫療解決方案提供了堅實基礎。


以下介紹了病理AI技術、「智慧顯微鏡」研究專案背景,及「騰訊覓影」在醫療影像方面的可喜進展,由騰訊AI Lab AI+醫療專家姚建華博士與AI+病理專家韓驍博士分享。因篇幅需要,全文有刪節。


病理AI分析與智慧顯微鏡


常見病理診斷工具簡介

醫生病理診斷的主要方式是觀察切片,將其放大40到400倍後,觀察細胞形態和組織結構作出診斷。病理顯微鏡和數字病理掃描器是醫生最常用的工具。


顯微鏡有三百多年曆史,醫生能熟練使用,價格也較低。但其侷限性有:一是視野小,醫生從目鏡中每次只能看到切片上很小的區域性,要切換多個視野,並將其關聯才能得到整體診斷;二是影象沒有數字化,不能用AI演算法讀取。

智慧顯微鏡及測試功能簡介

智慧顯微鏡突破了傳統顯微鏡的侷限,以前是被動使用,現在轉為主動輔助醫師,如通過計算機視覺去幫助醫生,從簡單但繁瑣的細胞計量,到困難且複雜的癌症型別辨識及區域精準劃分。同時利用語音識別讓醫生與智慧顯微鏡進行流暢人機互動。最後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協助最後的病理報告生成。



讀片時,醫生只需給出語音指令,AI就能自動閱片、自動採集影象,並輔助醫生診斷;醫生閱片完成後,給出「生成報告」指令,智慧顯微鏡就能將顯微鏡截圖和診斷結果填入報告模板,自動生成報告,讓醫生複核結果和釋出報告,使原本最費事的報告生成環節變得又快又省心。


640?wx_fmt=png

智慧顯微鏡技術模組介紹


病理AI分析是未來的研究發展方向

病理分析是診斷、預後分析和指導癌症治療的黃金標準。在中國,2017年需約12萬名病理醫生,但經過訓練的病理醫生只有不到2萬名,這個差距還在逐年增大,因而病理科醫生人員配備緊缺,任務繁重。將病理切片數字化,並用AI演算法輔助分析,有助於緩解病理醫生不足的狀況,是AI+醫療的未來趨勢。此外,基礎病理AI的研究更能在三方面推進病理AI的能力——

1、基於AI的病理診斷模型:可提高診斷效率,提高微小病變和疑難病例識別能力;

2、基於AI的病理預後預測模型:如預測五年總生存率、五年無疾病生存率和五年無遠處轉移生存率;

3、病理組學:從病理資料中提取特徵,定量化分析及挖掘病理特徵和診療的關聯性。


第一種讓醫生「如虎添翼」,做得更快更好,後兩種讓醫生「衝雲破霧」,突破原有難關。


演示一:有絲分裂細胞檢測


有絲分裂細胞計數測量癌細胞的活躍度,是癌症診斷分級的重要指標。


在傳統顯微鏡下,這是非常繁瑣的過程——醫生要在高倍鏡下觀察10個不同區域,準確識別出有絲分裂細胞,然後統計其個數。在智慧顯微鏡下,醫生移動到目標區域時,只需給出「有絲分裂」這個簡單的語音指令,AI演算法能自動識別、檢測和統計該區域結果,馬上顯示到醫生所看的目鏡視野中。一個區域完成後,醫生可移動到新視野,重複語音指令,AI會更新結果。

640?wx_fmt=gif

演示二:免疫組化定量分析——以Ki-67染色切片為例


免疫組化是應用抗原-抗體結合的原理,在病理切片上通過特殊染色來測量組織中特定蛋白的表現,能在分子或基因層面提供更精準的癌症診斷。


以Ki-67染色切片為例,它能幫助判斷癌症細胞的增殖指數。在傳統顯微鏡下,病理醫生需數出染成棕色(陽性)的癌細胞個數及癌細胞在切片上的佔比。而在智慧顯微鏡下,醫生只需給出「Ki-67」這一語音指令,AI就自動完成細胞計數和佔比計算。

640?wx_fmt=gif

演示三:癌症區域監測——以淋巴結切片為例


淋巴結是癌症擴散或轉移常見的途徑。醫生可檢查癌症區域附近的淋巴結情況,來確認癌症分期(TNM分期),再決定之後的治療方案。


在傳統顯微鏡下,使用低倍鏡時,醫生容易漏掉小的癌症區域,而使用高倍鏡則非常耗時。在智慧顯微鏡下,醫生只需給出「區域檢測」語音指令,AI會識別可疑癌症區域,精確估計該區域大小,實時將結果顯示到醫生所看的目鏡視野中,避免遺漏。

640?wx_fmt=gif

演示四:輔助診斷流程——以息肉分類為例


智慧顯微鏡還能輔助醫生完成一個整體診斷流程,並自動生成診斷報告。


在結直腸鏡篩查時,發現息肉一般要切下來做病理診斷,確定其良惡性和具體病變類別(腺瘤、腺癌等)。若是良性只需隨訪,惡性需及時做手術。


使用人工診斷篩查時,有經驗和年輕的醫生間可能會結果差異較大,診斷結果主觀性強。而經過大量專家資料訓練的AI,可提高診斷一致性。在智慧顯微鏡下,醫生只需給出「息肉分類」語音指令,AI就能自動閱片、自動採集影象,並輔助醫生診斷。醫生閱片完成後,給出「生成報告」指令,AI自動生成報告,供醫生複核結果和釋出報告。

640?wx_fmt=gif

「騰訊覓影」與醫療影像篩查案例


一般診斷流程包括醫療影像篩查、病理分析、規劃治療和術後康復與追蹤等四大環節。在「醫學影像篩查」領域,騰訊的AI醫學解決方案專家——「騰訊覓影」,取得了良好進展。它利用AI醫學影像分析輔助醫生篩查食管癌、肺結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結直腸腫瘤、乳腺癌、宮頸癌等疾病,以及利用AI輔診引擎輔助醫生對700多種疾病風險進行識別和預測。


640?wx_fmt=png

騰訊醫療AI產品落地情況


騰訊覓影已與國內100多家頂級三甲醫院達成合作,通過共建人工智慧聯合醫學實驗室的形式,推進AI在醫療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截至2018年10月,它已上線全國100餘家三甲醫院,累計輔助醫生閱讀醫學影像超1億張,服務超百萬患者,提示高風險病變15萬例。同時,在輔助醫生進行病例分析方面,就單家醫院來看,已輔助醫生累計分析門診病例700萬份,提示高風險17萬次,有效輔助臨床醫生提升診斷準確率和效率。


AI預問診輔助診斷系統

這個系統先利用醫學書籍文獻和過往病歷建立醫學知識圖譜,建造知識推理模型和深度學習模型,把患者病史和病情與知識圖譜連線起來,得出可能疾病判斷,並給出結構化診斷報告和推薦治療方案。目前預問診輔助診斷系統已經可以覆蓋大約700種常見病(WHO30000種疾病),這個輔診系統根據病情病史的輸入,給出患某種疾病的可能性。現有系統的準確率可以達到Top3病種 93%,Top5病種可達96%。


醫學影像案例 - 結直腸癌檢測篩查

結直腸癌是5大惡性腫瘤之一,每年新發病例超過120萬,而且發病率逐年升高。和大多數癌症一樣,早期診斷治療很關鍵,據統計早期結直腸癌的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90%,區域性進展期也可達70%,但到了晚期就不足10%。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50歲以後人群每5年做一次篩查。結直腸癌的主要檢查方式是消化道內窺鏡。


640?wx_fmt=png

結直腸癌篩查


騰訊AI Lab的演算法基於深度學習,將影象分割成小塊,在每塊上計算息肉的可能性,然後綜合起來定位息肉。另外還訓練分類器來區分腺癌和腺瘤。AI演算法可以實現在醫生檢查過程中的實時視訊流診斷。臨床使用中,當醫生在使用內窺鏡的時候,AI演算法在後臺實時檢測息肉,並提醒醫生注意。技術特點是實時出結果,需速度快,對演算法要求高。其中息肉定位的準確率可達96.93%、區分腺癌97.2%。

640?wx_fmt=png

結直腸癌篩查演算法


醫學影像案例 - 乳腺癌早期篩查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逐年上升,這種趨勢在中國更為嚴重。2012年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僅佔全球的11.2%,到了2030年將增加到29.8%。乳腺癌檢測的一個主要方式是乳腺鉬靶。這是一種利用X光的檢測方式,簡便而且對患者無創。因為是X光投影,組織相互重疊,在鉬靶上區分正常腺體和疑似病灶需要豐富的經驗。


騰訊AI Lab的演算法框架是:一個多視窗的深度學習網路,將左右乳腺的CC和MLO投影同時輸入網路。訓練了三個不同的模型來分別做腫塊檢測,鈣化檢測和良惡性判斷。還設計了難例挖掘和演算法迭代流程以提高效能。醫生檢查演算法結果並反饋給模型進行進一步優化。在最新產品裡,在每張0.2個假陽下,檢測鈣化的敏感度是99%,惡性腫塊敏感度90%,良惡性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是87%和96%,已達到或超過普通醫生的水平。

640?wx_fmt=png

乳腺癌早期篩查演算法


640?wx_fmt=jpe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