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飛馳與百度的初心:為何王海峰在此時出任百度CTO?

naojiti發表於2019-05-31

今天,科技界的頭條新聞顯然只有一個:百度任命新CTO了。

這個空缺多年的職位,隨著今天上午李彥宏發出的內部信,宣佈有了新的歸屬。原百度高階副總裁、AI 技術平臺體系(AIG)和基礎技術體系(TG)總負責人王海峰成為百度技術長(CTO)。

對於外界而言,王海峰的形象一直相對低調。大家更多知道他是AI領域的頂級科學家,每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要麼是伴隨著百度AI的重要技術釋出,要麼是學術界的重大獎項。而顯然百度重新喚醒CTO崗位,是有充分的戰略意圖與業務思考在其中的,並且顯然王海峰擔任CTO,包含著百度對AI技術的判斷與理解。

在王海峰出任CTO背後,百度對他本人和AI技術的期望是什麼?新CTO上任,可能對百度技術體系與業務體系可能產生哪些影響?更宏觀的問題是,AI技術在百度體系內的成長,是否可以以王海峰出任CTO來作為某個階段的總結和開啟?

這些問題,必須回到百度AI發展史,以及王海峰的百度生涯中去尋覓答案。今天我們從一封任命背後,去嘗試解讀一種新技術與一家技術驅動企業之間千絲萬縷的因緣。

百度CTO為什麼難做?

讓我們先來回溯一下這個問題:百度的CTO為什麼空缺了這麼久?

顯然,百度的CTO一直空缺,並不意味著百度不重視技術。在今天的中國,婦孺皆知百度是一家技術驅動的企業。從自動駕駛、智慧家居,到百度大腦等“硬核技術”,技術一直都是百度的核心紅利。

然而問題恰好也就出現在這裡。如果說阿里可以吃電商背後的市場紅利,騰訊擁有社交和遊戲背後的長線產品需求,那麼對於百度來說,技術就是商業價值本身,技術就是業務,技術就是未來。

對於技術這件事的差異化定位,直接決定了百度的CTO不像其他網際網路巨頭,核心任務是保證全公司業務在技術層的穩定執行。百度的CTO不僅負責技術後勤部隊,同時也要擔負從技術到業務的創新與增長,以及長短期的技術戰略佈局。

可以說,百度CTO不僅是一位後勤長官,同時也是指揮官和直接衝上戰場的騎士。客觀來說,這樣的任務很難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畢竟每個人的技術專長不同,管理能力不同。

同時也要看到,百度在技術上是一家“三多”公司:技術分佔的不同領域多、技術人才多、技術關聯出的業務線索多。CTO需要統轄漫長的技術研發-產品業務線索;與大量不同領域的技術大牛和頂級科學家完成合作;技術統籌能力需要橫跨消費業務、企業服務、新技術、產學佈局等多個領域——也很難找到一個人,以及他背後的學力、業務能力和精力可以負載這些要求。

而王海峰最終出任百度CTO,背後不僅是他在工作生涯中的自證,更蘊含著百度對AI技術的認知與判斷。

王海峰的自證,AI的獲識

自2010年年初入職百度以來,王海峰在百度的工作歷史,完全可以視作百度佈局、探索和投入應用AI技術的完整歷程。其中王海峰團隊所作的貢獻,在今天百度技術體系中的價值證明,或許可以看作他適合出任CTO的因由。

從加盟百度以來,王海峰的工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2010年開始負責百度在AI等前沿技術方向的基礎佈局;2014年轉崗百度搜尋業務,對搜尋、資訊流等業務進行智慧化改造;2017年開始負責百度AIG,統籌AI技術平臺。

總結整個線索,可以發現王海峰至少在三個方向上,幫助百度證明了AI的價值與地位:

一、AI可以孵化新業務、新產品。

加入百度以來,王海峰先後為百度建立了自然語言處理部、網際網路資料研發部、推薦引擎和個性化部、多媒體部、圖片搜尋部、語音技術部等,飛槳(PaddlePaddle)、小度助手、自動駕駛等百度今天的“槓桿級產品”,都是基於這些技術架構孵化出的,垂直領域的AI新產品與能力更是不勝列舉。這些AI紅利的激發,為百度證明了在AI這條路上開拓新市場是可實現的。

二、AI可以最佳化百度原有業務,啟用新的市場競爭力。

王海峰團隊的另一個主要工作線索,是用AI帶來的多元能力對百度原有產品進行智慧化改造。從智慧搜尋、精準的資訊流產品,到今天技術體驗已經遠超行業競品的百度地圖、百度輸入法等,都在王海峰主導下完成了“晉級”。這些專案證明了,AI不是另起樓閣,而是可以與百度體系緊密結合、塑造產業差異化的鑰匙。

三、推動平臺化開放,讓AI為百度和社會所用。

從進入百度不久之後,王海峰就開始啟動NLP等技術的平臺化開放。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支援百度所有業務並向全社會開放的AI開放平臺。這項工作的發生節點,遠遠早於近兩年網際網路公司開始流行的技術中臺概念。這項工作證明了AI可以是技術底座,是百度對外構築產業服務市場與開發者生態的基石。

在百度的九年裡,王海峰幫助百度確認了AI是一種可靠的通用底層技術,證明了AI可以觸發新市場機遇、加持百度原有業務、平臺化開放給百度體系與社會產業。這個證明過程,恰好應對了上一段中提到的百度CTO難做的問題:AI是目前可以統攝百度技術需求的通用技術。那麼作為百度AI的名片,王海峰也就是擔任百度CTO最具合理性的人選。

從歷史中挪開視線,看向今天王海峰在百度的責任與工作,會發現CTO的任命並不出人意料,反而是一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事情。

釐清權責,順勢而為

綜上所述,百度選擇了AI,不是選擇了一個新業務、新方向,而是選擇了一個能夠最佳化所有業務脈絡、在多層次場景孵化新業務的綜合技術體系。那麼CTO的責任,自然也就集中於根植AI的技術創新、業務加持和平臺開放。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王海峰出任百度CTO,對於百度現有AI體系來說並不意味著一個巨大的工作調整,而是在現有業務關係上的順勢而為。

其原因在於,作為AIG和TG的總負責人,王海峰在今天的工作事實上無限貼近於百度CTO的需求。我們可以看到,今天AIG主要在承擔三項工作:

一、透過AI技術,為百度所有業務體系提供技術升級支援。比如地圖、資訊流、智慧雲的智慧化升級。

二、完成AI新業務的滾動式研發與創新,不斷提高新市場的技術優勢。比如智慧家居和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推動。

三、面向產業智慧化需求,打造社會經濟體所需的AI基礎設施。比如飛槳(PaddlePaddle)、百度大腦等面向產業智慧市場的開放與卡位。

這些工作,在王海峰的執掌下已經初具規模。然而要更進一步發展AI通用能力,百度需要面臨的問題是,AIG定位更像是彈藥工廠。加快百度業務線與AI技術的融合,需要能夠管理百度整體技術體系的權職身份。

而接下來一段時間中,百度最好的機遇應該是在產業智慧這個洶湧開啟的B端市場。然而產業智慧的市場目標,也需要百度內部目標一致的技術與業務投入,保證戰略高度一致性。

這兩個因素,都讓王海峰有必要擔負起CTO的責任,也需要CTO的權力去完成進一步產業最佳化,從而更高效整合百度技術體系,釐清學術研究、技術研發到業務應用間的關係,讓百度的AI進化在組織架構層面保持通暢。

當然,百度重新任命CTO的更宏觀指向,還是在於未來。

大局、戰機與紐帶:新任百度CTO的未來物語

看了過去與現在,或許我們還有必要討論一下未來。開頭我們說過,百度CTO難做,是因為其責任遠超過一般科技公司的CTO。這個困難不僅出於技術和人才層面的工作複雜,同時也由於百度在技術世界中的前沿探索角色,決定了百度的未來不確定性將很大一部分放置在CTO的工作列表裡。

提及未來定位,百度CTO在這個需要百度去決勝的AI時代,必然將收穫三個“超額工作”:

首先,百度的AI之路才剛剛開始。這門技術本身的高速變化、產業需求的搖擺前進,再到百度業務的客觀進展,都要求CTO必須具備AI時代整體的戰略佈局能力。

或許可以說,AI是科技史上要求CTO參與戰略洞察程度最高的一門技術。王海峰的多位同事都提到,他本人的一大特點就是時刻保持著對前瞻技術的洞察和學習興趣,這在網際網路公司中非常罕見。而這個能力和特點,或許也是其出任CTO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網際網路人口紅利衰退、產業智慧化肇始之初,接下來百度乃至所有科技巨頭,都將面臨尋找新市場、新商機的問題。而就百度而言,新機遇的快速錨定和擴充,在這個階段尤其重要。AI走入工業化大生產階段,戰略空間隨時湧現,故而需要CTO是最懂AI業務的人,可以隨時把握戰機,幫百度隨時發現和贏得新戰役的勝利。

另外,百度在未來還有一個關鍵任務,就是為整個國家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提供技術底座和大量必備的基礎設施。從最近的中外貿易爭端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晶片等科技基礎設施的重要性。而中國已經不能再放棄下一個階段的AI基礎設施。其中很多工,肩負於百度。

這種情況下,百度CTO需要承擔的另一個責任,是推動百度與國家AI戰略的結合,在產學研一體化程式和人才培養中充當企業與社會的紐帶。而王海峰的作為ACL歷史上首位華人主席、首屆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唯一獲獎人,其學術身份與產業身份的融合,恰好有利於這一目標的推進。

今天很多媒體都認為,百度重設CTO是迴歸技術初心。但應該看到的是,無論王海峰團隊還是百度整體,技術的發展脈絡一直不斷,這顆初心始終藏於百度。真正發生變化的,是百度對AI的認識,對技術與產業關係、社會經濟關係之間的判斷。這個判斷的依據,又恰恰是王海峰代表的百度技術人,用若干年華勉力證明出的結果。

近十年的不斷佈局、探索和嘗試,百度有AI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常識。重設CTO和王海峰的出任,則意味著百度決心進一步推動AI的底層價值,用AI技術全面包裹百度業務,驅動百度市場發展。

從百度的AI,到AI的百度,新CTO是一個開始。AI、百度和王海峰,今天都將準確去解一道新的題目。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4641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