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文化領導

玄學醬發表於2018-04-16

2017-03-20-1077d6df49-f9fa-42c5-a01e-59b

作者|席酉民AMT獨立董事、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

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行為,與情景和文化相適宜的行為往往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和競爭力,同樣也可獲得較好的預期結果。

每個民族都有其自身熱愛甚至崇拜的傳統文化。但現代,因資訊和網路技術的突飛猛進、交通工具的發達和交通體系的革命,加速了世界的全球化程式,任何民族都無法迴避他民族文化的影響,甚至多民族共生於同一組織之中,沐浴著多文化的侵染,遭遇多元文化環境下多重行為的衝突與合作,這是現代社會必須面對的管理現實。

周有光先生論及文化結構和文化運動時認為,流傳較廣的人類文化分類是東西方兩分法,進一步還可按區域細分成多種;但若按層次分,也可區分為民族文化和覆蓋全世界的現代文化,即雙文化現象。若從現代社會發展來看,可以說人類已經進入了雙文化時代。

環顧世界,到處都是雙文化現象:如生活中的中餐和西餐、唐裝和西服、中醫和西醫等;文化方面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教育領域的”應試教育”與“平民教育”,“灌輸式教育”與“啟發式教育”;政治上的“一國兩制”;中外合作企業的制度、文化和行為的差異等等。理論上講,國際現代文化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創造的,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精華的結晶。然而毋容置疑的是,文化的浸染和融合以致匯成主流,具有一定的背後推力,現代國際文化以科學為主導、以世界物質文明為基礎在演變和蔓延著,因近代西方科學和經濟社會的高度發展,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代文化中西方文化濃厚的影子。換句話說,無論心裡高興和接受與否,在雙文化時代,我們無法迴避主導現代文化的西方文化。要讓世界主流文化中包含更多中華文化或東方文化色彩,我們還需要持續的努力和發展,不只是通過孔子學院等方式在世界範圍擴散中華傳統文化,更要以我們自身的實力和發展獲得世界的認同。

研究西方文化,不難發現因為它兼收幷蓄,彙集眾長,重視科技,獎勵發明,思想自由,人才輩出,人的智慧得以充分釋放。在雙文化時代,要認知、學習、適應現代文化或西方文化,更需要清醒和清晰理解我們自身傳統文化的先進性和滯後性,研究雙文化的策略,提升我們的適應性和生存能力。

要跑贏雙文化時代,就需要雙文化人才,還要造就雙文化領導。MaryYokoBrannen指出,企業應善用擁有雙文化或多文化背景的人才。相較於來自單一文化背景的人才,那些經過雙文化或多元文化薰陶並將之溶入自己血液中的人擁有更完善的跨文化技能。她認為:“這些人才的適應能力好,他們善於觀察,善於瞭解他人並協同不同文化差別。”可以說,他們容易架起“文化的橋樑”。她還將雙文化人才分成四類:“兩者兼備”,“兩者全無”,“左右逢源”,“單一文化認同”。

在全球化的環境下,企業組織架構日益複雜、虛擬團隊無處不在、知識和人才全球移動,從微觀到巨集觀,從個人到組織、國家甚至世界,文化衝突、碰撞、交融已為常態,能夠協同組織內外不同情境、組織內部不同文化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事關係,應對日益複雜多變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日益成為組織及其領導的重要能力和競爭力之源。然而,趨同是逐利的一種捷徑,如模仿、拷貝、從眾,但同時也是縮小生存空間的通途。進化論講適者生存,但競爭規則表明,特者才會有更大生存空間。於是,在全球化交流、學習、競爭背景下,學會民族性和全球性雙向思維,保持個性、民族獨特性至關存亡大事。換句話說,在雙文化時代,雙文化人才在世界的角逐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雙文化人才不僅強於對不同文化特性的理解,協同不同文化之差異,更在於能在充分發揮各種文化優點的同時,融會貫通,創造新文化。現在,經濟、社會、管理學界研究兩元性(Ambidexterity(兩手同利))很熱,就雙文化而言,可以借鑑這類研究,圍繞發展之主題,成長為Mary所說的“兩者兼備”和“左右逢源”型,以適應和創造性地運用雙元或多元文化,甚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作為人才中的核心組成部分,組織的領導者更需要成為雙文化人才,或雙文化領導,因為他們的地位和作用更需要雙文化甚或多元文化的認同、融合和創新。

本文錄於《逆俗生存—管理之道》,席酉民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棲社群合作伙伴暢享網,瞭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