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工廠到小作坊

柏丁發表於2024-05-29

在百度工作了三年後的近一年,總是預感到某些事情的發生。果然,男人的第六感還是準確的。

近半年多的時間,不論是從身體還是精神方面,面對工作都是半死不活的狀態,整個團隊也是陰雨霾霾。異地的老闆不知道咱組在幹什麼,看上去咱組就是不出活,但實際上就是無活可出。作為一個ToB交付的專案,從去年至今的交付數量是急劇下滑,不僅維護不住老客戶,新客戶也止步於POC階段,這個站在工智慧風口上的專案,為什麼在這個風口上不但沒有被吹上去,反而走下坡路了呢,其中的原因我想是多方面的吧。

在百度工作期間,從來不懷疑百度底層的技術能力,或者說是模型效果,但是使用者為啥就是不買單呢?我覺得一大部分原因歸根於產品設計的初衷吧。一款優秀的,能讓客戶買單的產品,首先是以人為本的。反觀當前產品的形態,以及規劃產品的大哥們,好像使用者使用體驗的重要性,並沒有展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想教使用者做事,做一件看上去結果合理,但是操作路徑不能讓人理解的事兒。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復雜了。

其次就是組織架構了,作為一個底層的牛馬。每次的組織架構調整好像對我們手裡的活都沒什麼影響,都是人跟活走。但是頻繁的組織架構調整,頻繁的產品形態調整,對我們的目標還是影響非常大的。儘管說需求要緊跟市場,但是老是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總是吃不上新鮮的。所以此處的目標是指,我們到底應該為客戶解決什麼問題,或者說我們的產品能讓客戶的某個方面變得更強。但是頻繁的組織架構調整,產品各個模組拆分,又融合,再拆分這種發展過程只會讓這個產品的目標更難達成。

記得剛來到這個產品組的時候,給人的印象是每個崗位的同事都很專業。專業的演算法,專業的後端,專業的專案經理。大家在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那就是打磨產品。直到開始各種負責人被輪換,拆分各種小組,產品開始難用起來,作為測試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內容更聚焦於某個方向,整合相關的場景很難做。發現問題後,排查、解決都需要很長的流程,甚至一個問題需要找好幾個人才能知道誰去負責解決這個問題。剛熟悉了這種模組的分工後,架構又變了。

直到23年下半年,交付量感覺到急劇下降的時候,我預感到曾經的輝煌回不去了。想過改變,但是百度答應給的也還不錯。所以幻想過,維持現狀也能活下去。幻想終究還是幻想,不需要這麼多的人了,開始不答應給我們這麼多了。
然後就離開了。當確定好下家後,感受到輕鬆的同時,也有很多的遺憾。如果還是曾經的那些人,還是曾經的那個產品形態,共同做更新更有追求的事兒,會不會更好。答案只能由平行時空的另一個我去回答了。

來到了新公司,是個小創業型公司。第一感受就是上廁所不排隊了。大家也是在對的時間幹對的事兒,第一次迎著朝陽上班,踩著夕陽下班。

新的產品也像上一個產品那樣,表現的很有前景,同事們也在努力的推他往一個方向走。

願時光不負有心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