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智慧專案錯誤經驗總結(三) 需求調研

lcm_zq發表於2010-05-25
我所在的公司是房地產開發公司。在公司確定做這個BI專案後,乙方專案組開始進場。由於在前期資訊部經理(後面叫leader)已經明確這一期專案只實現銷售和財務兩條線,乙方開始了需求調研,通過問卷和訪談形式,結合績效評分卡這個例子來作為開拓思路的引子,對各業務部門經理進行了摸底,希望能夠得到他們平時的分析方法和關注點,來形成一個分析體系。
兩輪訪談做了下來,也算收穫了一些東西,分別有:這期範圍內的報表和一些業務部門對於報表的要求,以及一些關心的指標,乙方也梳理出一條以現金流為主的價值鏈,但總體看來,分析方法不多,且分析的關注點比較散,缺乏關聯性。另外,乙方技術人員根據目前的業務系統資料庫結構,並結合需求調研的文件,整理出了一些維度表和事實表。但此時,乙方只和甲方業務部門確認了一些訪談記錄,而未細化需求到取數口徑、維度和度量級別粒度去和業務部門確認,這再以後上線的時候就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我們會在稍後的時候去講述。
針對上面的現狀描述,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乙方需求調研的方法論給專案帶來的影響。由於leader安排,我當時沒有被要求配合乙方需求調研,而是派到了別的專案上,等專案上線前才讓我主導專案。我在主導專案後,對需求文件進行了瞭解,發現了上面的問題,即和業務部門的確認及需求的粒度不夠。
我們說,BI專案裡,如何讓BI產品的適應性更強呢?我們需要做:行業定位、價值鏈定位和發展階段的定位。行業定位主要是看一個行業對於資訊的需求程度有多大?比如國家統計局釋出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就有明確的劃分,這裡就不詳述了。價值鏈的定位對於BI專案來說,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定位企業在資訊化所關注的重點,進而判斷BI所關注的關鍵環節進行分析和監控。發現企業價值鏈,從技術角度,可以從企業資訊化所積累的歷史資料來判斷,比如:生產製造業關注成本,所以資訊化首先上MRP2或者ERP;像房地產這樣產銷合一的企業,需要了解客戶的需求,制定好市場定位,同時注重銷售環節和現金鍊的情況,所以多會上售樓系統和CRM等。通過歷史資料得到了價值鏈後,就要結合業務部門需求,找出增值環節,即找出BI最能提高價值鏈細化流程中的某些關鍵指標,從而利用BI技術來實現分析及監控,然後根據其甲方管理層的分析邏輯,從關注的指標入手,分析異常和問題,最後追溯到明細來反映原因,從而給出發展階段的計劃和改善。
很顯然,乙方沒有挖掘出甲方的業務分析邏輯,比如:通過排名分析,得到4月份銷售收入明顯下降,就需要了解4月份各樓盤的收入情況,發現是A樓盤的問題,則檢視是什麼產品型別最好,什麼產品型別最差?或者跳轉到分析該區域的客戶消費情況或客戶特徵等。沒有這樣的邏輯支撐,分析只能在表面,而無法追朔到原因所在。請問,這樣的產品,能給中高層管理者什麼樣的感覺?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1773705/viewspace-66371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