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旗戟:“國家品牌戰略”之數字經濟隨想

技術小能手發表於2018-05-10

5月10日,是“國家品牌日”(“中國品牌日”)。自2014年起,政府在發展服務業、提升質量、國家制造和數字經濟等多個方面都強調品牌的作用,去年,還特意設立了“國家品牌日”。

近年來,市場升級、消費升級、全球經貿、供給改革都對中國的品牌提出挑戰,也提供機遇。如果說,發端於80年代的上一波品牌浪潮,解決了工業經濟下的企業產品與市場消費的初級資訊不對稱的話,那麼這一波基於數字經濟的品牌運動,則包含了更多含義:文化價值、人本理想、技術引領、科技向善,原始創新以及普惠全球的使命。

由政府主導發起的國家品牌戰略,實質是國家(競爭)戰略的一部分,也是國家軟實力構建與權勢輸出的路徑。與此對應,市場與企業、消費者等多方主導的品牌升級,則更多基於市場競爭和市場創新。這兩者,有聯絡但目標不同,有配合但各有焦點。

針對上述,本人有幾點感受,和大家分享求教:

⒈ “國家品牌戰略”,是面向整個國家的品牌資源、主體和市場的發展戰略,目的是建立強大的、有競爭力的品牌經濟與品牌文化,而不是“國家級”品牌的戰略,由此可知,那些以“國家品牌”為物件、目標、手段、工具的運動、計劃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違背基本精神的;

⒉ 國家品牌戰略,是多方主體共同參與,彼此協作,既不是不同部門、機構各懷鬼胎各說各話,也非一個單一中心給出路線圖和規劃,更非以此借名行商業套現,核心在創新機制、產權制度、公平誠信的完善和保障;

⒊ 國家品牌發展基礎,是市場企業品牌的發展,而市場企業品牌發展基礎是產品/服務(及與之相關的價值鏈)。必須鼓勵和發現在價值鏈條上,具備創新和未來競爭力、引領性的品牌。相比數字經濟湧現的品牌,所謂傳統老品牌,必須完成現代性的改造;

⒋ 中小微品牌繁榮是著名品牌得以出現的基礎,平臺經濟和創意經濟通過賦能、賦權使得中小微品牌發育和生長成為可能,這點在新零售、新文創和新制造上,表現明顯,不少平臺成績斐然;

⒌ 品牌(權),本質是收益權,在產權制度適應數字經濟的要求完善之後,我們需要對此加入共享的因子,發展出新的分配理論和新的規制治理;

⒍ 國家品牌戰略,如果要在數字經濟條件下變成未來現實,整個價值鏈的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是不得不經歷的過程與結果。否則,在此之前,(除去特定品牌之外)這一目標無法實現,即便部分實現也更可能僅僅是依靠規模製造和市場規模的大品牌;

⒎ 四十年來,中國市場的品牌理論和教育沒有根本性創新,也缺乏數字經濟模式下品牌理論的發現,這對學術界、理論界提出挑戰,無法為廣告/營銷/傳播/公關等品牌市場實踐需求提供實質幫助;

⒏ 國家品牌日,是一個象徵。但,有趣地,我發現有些機構對品牌發展沒有興趣或出力有限,但對利用這一象徵主題,卻花樣多多,例如“XX品牌計劃”,而類似的情形並不是唯一,這倒是需要部委們真正關注的。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5-10

本文作者:馬旗戟

本文來自雲棲社群合作伙伴“阿里研究院”,瞭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阿里研究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