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管理:用流程規避風險

發表於2011-08-07

最近一直在跟的一些專案,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反覆,原因有很多。深入分析一下問題根結,希望以後能避免。

關鍵詞:產品負責制、確認層級機制、產品脊樑、靠譜

問題:

  • 1、專案初期,產品原則已經開會統一、皆大歡喜,但中期卻在產品原則上出現分歧。甚至在產品面臨上線時,還有人為該產品賦予新的定位。
  • 2、產品設計環節中,在產品需求和定位已確認的情況下,糾結在“不符合需求、偏離定位”的設計細節,僵持不下、浪費時間、拖垮精力。
  • 3、跨部門合作的專案,設計部門提交的工作結果,經常被他們自己的上層或左右推翻重來,即使對產品有利,卻傷害整個專案,傷害自己人。

根據這些問題,需要問很多為什麼。

為什麼初期統一過產品原則,中期卻出現原則上的分歧?“發起分歧者”所具備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首先需要問公司:產品負責制,到底有沒有明確和落實?其實,產品人員已經也應該,把對產品的長期責任,承擔在自己身上。但是公司層面和總監層面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確認產品負責制的歸屬,我們這種自我承擔的產品負責制,永遠不會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而只會左顧右盼。

在產品負責制尚不明晰的情況下,即使團隊核心成員開會確認了產品原則,也永遠不會有一個強有力的角色把產品原則貫徹到每一個階段,初期產品定位和產品原則的會議確認,是沒有力度的,只是表面上的統一而已。

原因很簡單,當一切順風順水、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時候,旅遊團眾大佬必然跟著美女導遊就OK了。當路遇挫折時,導遊就算熟悉路途中的險惡,也仍然不是無法把自己偽裝成團隊的菩薩,左右不了各位大佬的想法。(默契,可以克服這一問題。但在大公司的營盤裡面,想培養一個默契而完整的專案團隊,一般是可遇不可求的。但默契的產品小組還是有的。)

在以上這種情況下,發起分歧者有什麼必要條件?一是長期跟進產品,瞭解最初的產品原則和定位;二是瞭解整個團隊的工作重心和產品市場情況,而不是隻熟悉自己所管部門的情況。可悲的是,熟悉了以上兩點的人,往往不會做出不靠譜的決策,而去傷害整個專案。

既然已經確定了產品需求,為什麼會出現“不符合需求、偏離定位”的設計細節?為什麼會在這種問題上浪費時間?

這種問題出現非常正常,當設計人員沒有做充足的競品分析,也沒有充分理解產品的情況下,總會在設計時出現偏差。只要產品人員說明需求和修改原因,說服設計人員迴歸需求即可。可怕的是“僵持不下”,設計人員堅持己見,認為設計細節是正確的、靠譜的、符合產品需求的,產品人員卻無法認同。僵持不下時,應該擱置問題,繼續推進專案,而不是在這種問題上糾結一個下午,還把各種使用者調研、應用例項搬出來說理。

最終做決定時,如果依舊僵持不下,那麼誰對產品長期負責,誰做決定。誰對產品長期負責?迴歸的上一個問題。

為什麼“工作結果”可以推翻重來?誰賦予了提交者“提交的權利”,又是誰賦予了推翻者“推翻的權利”?

首先要問的問題是:是不是根本沒有明確“確認層級”的工作流程,或者只是口頭明確、表面默契而已?

比如一個設計稿,當然要由直接負責人A確認,沒有問題了,再交到下一步去執行。那麼這個負責人A需要評估:自己是否能夠保證這一個確認結果是最後結果。如果不能保證,那麼再提交上一層的負責人,讓他確認。但如果上層負責人曾經授權了負責人A的確認許可權,就不應該在A已經確認之後,輕率的推翻確認結果。

在這種確認過程中,應該在每一個專案實施之前明確“相應的設計工作,需要有相應的確認層級”,這一點至關重要!“確認層級”都不明晰的情況下,首先應該檢討的不是設計質量沒有達到要求,而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流程上的漏洞,讓不符合設計質量的東西推進到下一步驟。漏洞不堵住,就沒有資格反覆插手,這樣既傷害團隊,也拖垮自己。

相反,當指定了專案設計工作的確認層級之後,再出現提交設計稿不合格、推翻設計工作不符合流程的情況,就可以明確的質疑“提交的權利”和“推翻的權利”,是否符合“確認層級”的流程。這個時候,是能力問題的就調整確認層級或更換負責人、是流程問題的就貫徹流程,比大家互相裝無辜更加務實。

最後感嘆一下,產品經理是妥妥的炮灰,哪個環節出問題,都可以揭出產品規劃和專案管理的漏洞和傷疤

一個產品專案,從立項、互動、視覺、開發、測試等各個階段,總會因為各種問題而反覆傷害。尤其是跨部門合作、多環節配合的流程,傷害問題發生的隱患比比皆是。這個過程期間,產品經理的職責,就是想盡辦法,避免各種傷害的發生、避免各種傷害打擊到核心成員、傷及團隊重心。

可悲的是,在大部分環境下,卑微的產品人員不僅無法預估各種隱患問題,對於已經發生的傷害問題也沒有足夠的防備資源和職權。這個時候,產品經理,就是妥妥的炮灰,眾口一鑠,灰飛煙滅。最後,產品經理仍然必須站起來,拖著被各種問題所累的核心成員,繼續把專案推進下去。

不知道這種情況,在其他公司是否常見。當沒有固化的產品負責制和確認層級管理機制的時候,深埋問題的跨部門團隊開發產品,然後暴露出一堆問題,一遍又一遍的傷害每一個產品。所以,這種公司總是出現一堆一堆的打折產品,承擔著一堆又一堆不給力的資料和市場境況,最後擔責到產品人員身上,該調走的調走、該跳槽的跳槽,再招進下一批未知輕重的欣欣向榮者,如此反覆、以至無窮。

關鍵角色位置的靠譜牛人,是產品的脊樑

產品團隊,碰到這種複雜的情況,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產品各環節的關鍵位置,有靠譜的關鍵角色把持,然後這類關鍵角色需要保持持續的頭腦清醒、精神集中,在任何階段都能回溯最初的產品原則、評估當前的團隊重心和高層要求,統一麾下執行者的行動,並說服高層。從這個角度講,沒有那麼多流程管理和部門配合的小團隊產品和創業公司產品,要更加安全、更加靠譜。近期組裡的一個小眾產品,沒有大資源投入、沒有多部門合作、沒有高層壓力、沒有戰略意義,雖然選擇了一條難路,但整個產品從設計到運營,讓外人看來,顯得張弛有度、節奏明確,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只要人靠譜,做什麼都是靠譜的。如果人本身不靠譜,在任何角色上,都會出問題。至於什麼問題:細節不到位、文件及版本控制邏輯不清楚、決策前後矛盾、協調成員配合乏力、工作重心聚焦不正確、溝通不主動……比比皆是。

希望自己靠譜一點。

原文:劣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