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發表在《身心研究雜誌》的英國研究顯示,經常鬧點小抑鬱、小焦慮和小壓力等“小脾氣”,也會讓人健康受損,主要是增加了心血管病和關節炎以及肺病的發病風險。
研究還發現,這種小脾氣與疾病的相關性,呈現了劑量反應模式,即脾氣越大,風險越高。
“即使僅僅是生活中的輕度壓抑和不良情緒,也能增加慢性疾病患病風險。從心理困擾著手,也有保健功效。”英國這項研究的作者稱。
之前有研究發現,在生氣或者情緒不好的1個小時內,發生心梗風險翻倍。另一項研究則發現,憤怒時,心臟病發作風險在兩個小時內增加3~8.5倍。
長壽老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心情開朗、樂觀、豁達,這是有道理的。
中國很多文化大家都有著非同尋常的坎坷人生經歷,但都長壽,這是因為豁達的性格反被磨練出來,這種性格對養生尤為重要。
作者認為,一種可能的解釋是,經常有不痛快的人發生關節炎、慢阻肺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可能與炎症有關。
因為心理壓力大和有脾氣的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失調,皮質醇水平升高,升高了機體炎症水平,同時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影響了血脂代謝,並導致胰島素抵抗、內皮功能障礙等。
研究顯示,即使考慮了飲食習慣、體力活動、吸菸以及社會經濟地位等,與沒有焦慮、壓力、抑鬱感覺的人相比,經常感覺有點這些困擾的人,會增加46%的心血管病風險,57%的關節炎風險。風險升高部分是透過吸菸介導的。
而且隨著焦慮、壓力、抑鬱等的增加,疾病風險也上升。
這些不良心理精神困擾從中等發展到嚴重程度,心血管病罹患風險會從77%增加到189%,關節炎得病風險從72%增加到110%。
研究還顯示,雖然上述小的心理精神困擾沒有增加肺部疾病風險,但若不除隱患達到中等水平焦慮或抑鬱,則會增加125%的罹患風險,嚴重時則會增加148%的風險。
作者認為,心理干預有助於減輕關節炎的疼痛和關節腫脹,提高慢阻肺患者的運動能力,還能降低心臟事件風險。因此該研究結果對於基層醫生特別重要,因為其在預防和控制慢性病以及診斷和管理患者的心理問題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快樂是一天,憂愁也是一天,雖然身不由己,但還是讓自己豁達一些,糊塗一些的好,否則疾病加身,更如雪上加霜。
該研究共對英國家庭縱向研究中16485人進行了分析,其中身心壓力應用12項一般健康問卷(GHQ-12)去評估,隨訪了3年。
原文:Mc Lachlan KJJ,et al.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socioeconomic position on risk of developing four chronic diseases. J Psychosom Res, 2018, 109: 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