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成都研究院姚瑤:軟體質量保證工作的變遷
大家好,我是來自SAP成都研究院Revenue Cloud 團隊的質量工程師 , yoyo。很高興可以和大家分享我個人的工作體會。每個團隊都有QE(Quality Engineer), 相信大家對QE 的工作並不陌生,我也就不嘮叨QE 的具體工作啦。作為從事軟體質量保證工作十年的“老人”,我想就我個人的工作經歷和大家探討下軟體質量保證工作的變遷。
當我們談論軟體產品的質量保證工作時,必然是基於某種軟體開發模式上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脫離了軟體開發模式,質量保證工作就是空中樓閣。相信大家都感受到,近十幾年,軟體開發模式不斷湧現新的概念和詞彙,Agile, Continuous Integration , Continuous Delivery, DevOps ,令人應接不暇。我們首先要理解軟體開發模式的變遷,然後才能進行與開發模式匹配的質量保證活動。
1. 瀑布開發
傳統的瀑布模式如下圖:
在這種模式下,測試活動僅僅是線性開發活動的後期活動。質量保證嚴格依賴於各個文件(需求文件,設計文件,測試計劃和測試報告)以及評審會議,自動化測試可有可無。
2.增量開發
團隊把產品的需求,設計,實現以及測試放在若干迭代週期裡完成,每個迭代結束的交付物視為產品的增量,不要求增量達到能交付的要求,但需要能夠基本可以工作。產品的交付仍然發生在最後,如下圖所示:
增量開發的核心就是持續測試和持續整合。對質量保證工作來說,分為了兩類活動。 一是迭代中對增量的質量保證,二是釋出前對整個產品的質量保證。由於增量和產品最終交付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所以通常在軟體釋出前團隊要停止功能開發,進行全方位的迴歸測試和缺陷修復,從而保證產品質量達到交付要求。增量開發的優點很明顯:
-
測試的計劃,執行,評估不僅僅是基於每一個釋出版本,而是細化到每一個迭代中。產品的質量在開發過程中進行了頻繁的校驗,質量的可見性更高,反饋更及時。
-
過程的質量更多的被考慮在了質量管理範疇中。質量管理人員深入到專案過程中,能觀察到團隊的整體執行情況,從一些實際質量現象和資料上反饋團隊存在的問題,從而幫助團隊識別風險,並相應調整開發和測試策略。
3.敏捷開發
實際上,執行的很好的增量開發已經具備了敏捷開發的雛形,它們都具有以下特點:
-
強調短時間的迭代
-
必須實現持續測試和持續整合
-
能響應頻繁的需求變化。
那什麼是敏捷開發?它的核心又是什麼呢? 如下圖所示,相對於“非敏捷”,敏捷開發在Continues Integration(CI)的基礎上強調Continuous Delivery(CD),每個迭代的產出物要達到可交付質量要求,它的核心就是把釋出(到客戶的生產環境)也納入到短時間的迭代中。
成都Revenue Cloud團隊從2016年專案一開始就明確定義了這個方向,我們要一步步地實現真正的Continuous Delivery。負責Infrastructure 的德國同事們做了很多工作,搭建了支援持續交付的完整框架,包括持續整合,構建管理,配置管理,釋出管理,我們稱之為 DWC ( D ev W ith C onfidence), 有興趣的同事可以諮詢我們組的Andy Ma和Vicky Chen 同學。
那麼在這樣的開發模式下,我們要怎樣進行質量保證工作呢?以下是我個人的粗淺見解:
第一,團隊的目標是交付。
隨時隨地,各種形式,各種方式,無所不用其極地強調我們的目標是交付。 當我們說某一個功能是不是完成,那一定是指這個功能是不是 良好執行在產品環境 (而不是本地或測試環境),並滿足定義好的質量要求(功能,效能,安全性等等)。
第二,全員對質量負責,質量保證活動是日常開發活動的一部分。
當產品只有長週期,大版本的交付時,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容易會把某些任務,特別是質量保證任務放到後期進行,質量債務趁虛而入。而如果實現的增量要快速交付,我們就不得不把質量保證任務融入到日常開發活動中。開發人員, QE, 產品經理以及團隊的所有人都要進行相應的質量保證活動,讓缺陷無處遁形。
怎樣落實呢? 那就是定義我們的Quality Strategy 了, 保障每個角色(who)都清楚知道自己應該在什麼時候(when),什麼環境(where)下如何進行(how)什麼樣(what)的質量保證活動。建議團隊可以有一張圖來指導大家。 這是Revenue Cloud 成都團隊的質量保證活動的Overview Picture(出於安全考慮,landscape 被我打上馬賽克啦)。
而Quality Strategy 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需求在變化,產品在變化,團隊在變化,質量保證活動也應該隨之變化。每執行一段時間,我們要收集反饋,無論是外部質量的反饋(比如來自產品團隊的反饋,客戶報告的缺陷或需求),還是內部質量的反饋,比如需求是否清晰,測試案例是否valuable, 程式碼質量是否足夠好,自動化ROI( R eturn o n I nvestment)是否可接受,等等。根據這些反饋,我們再來改進質量策略。
第三,預防缺陷
測試是一種基於後驗的質量保證方法。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先驗方法,就是缺陷預防。也就是說在開發人員提交測試前預防缺陷的產生,包括:
-
在開發人員實現程式碼前,儘量確保需求清晰,Accept Criteria 和自測點清晰。
-
在產品功能實現過程中,開發人員, 產品經理, QE,UX ,UA密切溝通,確保需求,實現和測試點的正確性和全面性。大家都坐在一個辦公室裡面,不管是Daily Meeting還是直接面對面, 溝通是很容易的,關鍵在於大家有沒這個意識和習慣。
-
在開發人員程式碼提交(從自己的分支提交程式碼到主線)前,除了透過所有的自動化迴歸測試,還需要按自測點來驗證實現的新功能。在這點上,我們需要思考怎樣幫助裡開發人員更好更有效的做自測。比如,自測點Scope是否合適?是不是有些重要場景沒覆蓋或者場景定義太多?開發人員是否需要培養測試思維或方法?Planning時候是否沒有預估自測時間?開發人員自測是否得到了產品經理/QE及時和正確的反饋?
第四,實施策略性的自動化測試
當我們的釋出週期很長時,可能覺得自動化測試可有可無,作用也不是那麼明顯,但隨著釋出週期越來越短,自動化測試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在Revenue Cloud ,我們除了季度的大版本釋出,還有更短週期的feature釋出,以及每天的patch釋出。可以說,自動化測試是不可動搖的根本。然而實現自動化測試,必然有很多因素要考慮。誰來做?選什麼工具?哪些測試被自動化?各個層面的自動化怎麼組合?這個策略需要團隊自己決定,嘗試和改進,畢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但我認為有幾點原則是共性的:
-
自動化測試絕不是QE 一個人的事情。 自動化測試和功能實現一樣,應該是整個團隊的任務,和功能backlog一樣,包括QE和開發人員在內的所有團隊人員都可以領取自動化測試的任務 。測試程式碼也應和功能程式碼一樣對待,要進行程式碼審查,以及程式碼維護。不要捨不得讓資深的人員參與自動化測試,良好可靠的自動化測試終會讓團隊受益。
-
自動化測試的有效性比完備性更重要。 如果自動化測試的“假失效”和“假透過”太高,對團隊來說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是一種干擾。要保證測試的有效性,除了保障測試指令碼實現的質量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不要放過自動化測試的每一個fail, 要分析清楚fail的原因,是產品實現層面的缺陷就改實現,是測試指令碼的問題就改指令碼,是環境問題就最佳化環境。如果以自動化測試不穩定為理由,不去深入分析,那它永遠都不穩定,自動化測試結果也永遠得不到信賴。
-
我們團隊在剛開始做E2E(End-to-End)自動化測試時,測試總是不夠穩定,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結果監控,我們逐步總結並最佳化了遇到的一些常見問題 :比如測試資料之間有依賴或衝突,identify UI 元素的ID不唯一,斷言不準確,測試前置條件被其他自動或手動測試破壞,UI新的調整或實現導致測試失效等等。經過團隊一段時間的努力,現在E2E測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團隊所有成員都認可自動化測試的反饋。分析和最佳化的過程可能是痛苦的,甚至讓你懷疑投入是否值得。但堅持下來,當自動化測試有效性得到保證時候,你會感受到它帶給你的安全感。
-
多層面的自動化測試要綜合考慮。 自動化測試是多個層面的,在Revenue Cloud ,以功能測試為例,測試可以分為Unit Test, Integration Test, Contract Test, E2E Test。如下圖所示:
我們既要避免某個層面測試薄弱,也要避免在多個層面進行重複的自動化測試。以成都團隊為例,在開始的一兩個release, 我們對Service Unit Test 的要求是覆蓋率>80%, Service Integration Test 大致是覆蓋60%的API測試用例, 然後E2E GUI Test覆蓋核心業務場景, UI 的Integration Test並沒有引入。後來隨著專案的進行,我們發現 API Integration Test 投入產出比最高 。它比Unit Test 更接近service 真實行為,它比E2E GUI Test反饋更早更快,也更易實現。我們逐漸調整了策略,減少了Unit Test 的比重, 加大了Integration Test 的覆蓋,目前我們API 的Integration Test 覆蓋了>80%的測試用例。
再後來,隨著產品功能的增加,我們發現E2E GUI 測試執行越來越慢,於是我們又再次調整了策略,一是引入是OPA5的UI Integration Test,把原來E2E GUI測試中純UI 的邏輯完全挪到OPA5測試中,大大縮短了自動化測試的執行時間。二是減少了部分和Service Integration Test 的重複測試,使E2E GUI 測試更多的側重於端到端完整的業務場景,而不僅僅是某個具體功能。 透過這兩次調整,多層面的自動化測試能更高效的分工合作,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
以上三點是我認為定義自動化測試策略的重要原則。另外,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 你們專案採用什麼自動化測試框架/工具呢? 在談到多層面自動化測試的時候,我列出了Revenue Cloud 採用的自動化測試工具。對於Unit Test, Contract Test, Integration test 這些和技術平臺/語言相關的測試,我們採用的測試工具並沒有什麼” 驚喜” 。Junit,Spring Contract Cloud, OPA5, Rest-Assured 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測試框架,在SAP 類似技術背景的專案中廣泛應用著。我重點介紹下可能大家比較陌生的Nightwatch + SauceLabs 的E2E 測試方案吧。
SauceLabs 是一個雲測試服務平臺,在雲上提供VMs執行多個測試,並提供了影片錄製,截圖和日誌記錄功能,很好地解決了多個自動化測試並行執行的裝置問題。並且它支援不同瀏覽器,不同螢幕解析度,可以應用到瀏覽器相容性測試中。當然,這個是商業服務,申請的VM 越多,價格越貴。
Nightwatch(守夜人),這是一個使用Selenium 2 (webdriver)實現的開源E2E 測試框架,對Selenium API 做了些封裝,能更容易和簡潔的實現測試指令碼,但它不支援UI 操作錄製。其實本質上,它和Selenium, Ranorex, Start 等工具沒什麼實質不同。就像江湖高手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功夫的特點選擇武器,我們也可以根據團隊的技術特點和偏好,當然還有預算來選擇工具。然而工具只是工具,就像決定比武結果的決定因素並不是武器一樣,決定自動化實施成功的關鍵因素,從來不是工具,而在於我們自己的功夫修為本身。
第五, QE的角色定位。 Revenue Cloud 成都團隊從2016年建立,也曾經迴歸缺陷 比比皆是,也曾經有提交測試的功能連Smoke Test(冒煙測試)都跑不過。那段時間,QE其實很忙碌的,有各種測試要做,各種缺陷要回歸測試,而且產品發版前還緊張的不行。但到現在,團隊越來越成熟,質量意識越來越好,開發人員提交測試的backlog 一次透過率基本維持在80%左右。在整個專案交叉測試時候,其他組給我們提的缺陷越來越稀少,團隊的交付越來越順暢,而我作為QE, 不再淹沒在基礎測試中,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更有價值的事情。我也在團隊的需求和幫助下,學習了自動化測試框架, 研究了SAP產品標準的Performance, Accessibility, GDPR 以及Fiori Guideline 等等,擴充了自身的技術領域。
因此,我最後特別想和大家分享的一點是QE 的角色定位。QE 不是充當警察的角色,站在大家對立面挑刺。QE也不是最後的質量安全防線,站在大家身後填坑救火。QE是和大家一起並肩戰鬥的戰友。一方面,QE充當著質量教練,引導和幫助團隊提升質量,建立成熟的質量文化。另一方面,和Agile團隊的每一位成員一樣,QE也需要在團隊中不斷學習和成長,不僅僅是加強QE技能,還要加強對業務的理解,對使用者行為的認知, 甚至對具體實現技術的認識。
最後感謝大家閱讀。關於SAP Revenue Cloud產品本身的更多介紹,請參考SAP官網:
更多閱讀
-
SAP成都研究院DevOps那些事
-
金庸和古龍,Netweaver和微服務,以及SAP Hybris Revenue Cloud
要獲取更多Jerry的原創技術文章,請關注公眾號"汪子熙"或者掃描下面二維碼: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4475491/viewspace-221383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SAP成都研究院鄭曉霞:Shift Left Testing和軟體質量保證的一些思考
- 如何保證軟體質量
- 方案:軟體質量保證
- 軟體測試——軟體安全質量的保證
- 軟體論文之論軟體質量保證及其應用
- SAP成都研究院的體育故事
- Go工程管理 18 | 質量保證:通過測試保證質量Go
- 如何保證前端專案的質量?前端
- 持續整合質量保證方案
- 探究如何在質量保證過程中使用Zoho Projects專案管理軟體Project專案管理
- SAP成都研究院DevOps那些事dev
- 【質量管理】福特全球質量改進流程,達成高品質的保證
- 軟體測試人員,如何保證緊急任務來臨時的任務質量
- SAP成都研究院Sunshine: 我的C4C實習感受和保研之路
- 汶川大地震中的SAP成都研究院
- 茶葉原產地直銷,質量保證
- Simulink模型指標分析與模型重構的最佳實踐 - 軟體模型質量保證重要環節模型指標
- 【合集】SAP 成都研究院開發工程師們精彩紛呈的工作和生活片段工程師
- 搜尋 SAP成都研究院廖婧:SAP C4C社交媒體整合概述
- 精準測試的軟體產品質量效率變化分析
- 軟體質量的認識論:每晚有多少睡眠?你工作愉快嗎?這些是最影響軟體質量的問題。 - incrementREM
- 推薦5款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軟體
- 智慧公安助推公安工作質量變革
- "工作激發了我的熱情,並不斷激勵著我” - SAP成都研究院Jerry Wang
- Facebook如何提高軟體質量
- 軟體測試對軟體質量的影響有那些?
- 保證SMT貼片加工質量的三大重要因素
- 探究如何在專案管理中使用質量保證(QA)?專案管理
- SAP成都研究院李三郎:SCP Application Router簡介APP
- 軟體質量屬性真題
- 軟體測試中影響軟體需求質量的因素有哪些?
- 測試用例的最佳化與整理:確保軟體質量的關鍵步驟
- 安全能力 SDK 交付質量保證實踐 - 劉春勇
- 軟體測試對軟體質量有哪些影響?
- 軟體測試學習教程—軟體測試質量
- 只有不容忍才能提升軟體質量
- SAP成都研究院飛機哥:程式猿和飛機的不解之緣
- 軟體專案管理 8.1.軟體質量基本概念專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