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專案管理 8.1.軟體質量基本概念

專案管理事業的愛好者發表於2022-06-20

【公眾號@ “專案管理研究所” 將會第一時間更新文章並分享《專案管理模板》】
歸檔於軟體專案管理初級學習路線
第八章 軟體專案質量計劃
你猜猜裡面是什麼-->《初級學習路線合集 》


前言

大家好,這節我們學習軟體專案管理----質量計劃--質量基本概念。

介紹軟體質量,質量模型,質量的形成等概念...

什麼是質量?

比如說我們買手機,同牌子的手機有5000元,也有2000元的,我們不能說5000元的質量就高於2000元的,他們的功能需求都各不相同,這是等級的不同。使用說明書上有明確的使用說明,如果5000元的手機不能打電話或者不能發簡訊了這就是質量問題了。

所以質量是滿足要求的程度,包括符合規定的要求和滿足顧客隱含需求.

例如手機的使用說明書有明確的功能和效能描述,而操作方便、外觀漂亮等可以是隱含的需求。

軟體質量

軟體質量是軟體滿足明確說明或者隱含的需求的程度。

例如:課程軟體專案有課程介紹,課程內容,成績查詢等是明確的需求。簡單應用等是隱含需求。

剛才提到成績查詢等屬於功能需求,簡單應用屬於效能需求,這些都是質量特徵。

質量模型

人們通常把影響軟體質量的特性用軟體質量模型來描述。

以下三個是比較經典的質量模型:

  1. 1976年 Boehm質量模型
  2. 1979年 McCall質量模型
  3. 1985年 ISO質量模型

ISO質量模型

ISO質量模型是最經典的一個層次模型,我們先來看第一層有7個質量特徵:

  1. 功能性
  2. 可靠性
  3. 易使用性
  4. 效率
  5. 可維護性
  6. 可移植性
  7. 使用質量

通過採集質量特徵值,並根據權重可以計算質量分值。

舉個例子:這是某專案的質量模型,也是層次模型,模型中也確定了各個質量特徵的權重,通過改進質量特徵值,可以計算量化的專案質量值。

那麼這個圖是給出了專案在不同測試階段的質量分值。

質量的形成

接下來我們看看,質量應該是在哪個階段形成的。一些開發人員認為可以通過後期的測試、把關來提高質量,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質量最終是在開發過程當中形成的,軟體專案的質量在需求階段、設計階段、編碼階段已經逐步確定了。後期的檢測,修復不能直接提高質量,只是一種打補丁行為或者一種評估行為。

質量成本

知道了質量在什麼階段形成,就可以合理安排質量成本,將質量成本更多花在前期,而不是後期,這樣的安排是最合理、最經濟的。

前期的質量成本是預防成本。後期的質量成本是缺陷成本。

這個資料展示了一個缺陷在前期修復的成本遠遠低於後期修復的成本。

總結

總之 本次質量基本概念介紹了質量的定義、軟體質量、質量模型以及質量的形成等...

質量最終是在開發過程中形成的,質量成本應該花在前期才是最經濟的!

到這裡,第八章 第一節 軟體質量基本概念就講解完畢了!下一節介紹軟體專案質量活動~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的的話不妨點贊支援一下喲~~?

後續將持續更新【軟體專案管理初級學習路線】的全知識點,大家感興趣的多多關注博主喲~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