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證軟體質量

一江春水zcc發表於2020-06-08

用體溫計量體溫不能治病,它只能證明一個人生了病;同樣地,對軟體的測試,並不能提高軟體質量,它只能證明程式碼中存在缺陷。

1. 軟體測試危機

1.1 國內軟體測試的困境

目前的軟體開發環境中,最在乎軟體質量的是使用者、專案經理,最應該在乎軟體質量的軟體測試人員並不關心軟體本身的質量,他們只想找 bug。

早期的軟體開發過程中,軟體的質量僅僅只是靠編碼後的測試來驗證,誰能真正提高軟體的質量呢,其實是開發人員,因此那時候軟體開發人員的薪水要比測試人員高很多。

後來,大多數軟體開發團隊意識到,只有提高整體的軟體開發效率,才能激烈的競爭中佔有優勢。這一時期有兩個明顯的特徵:軟體測試的週期越來越短,因為在交付的壓力下,不再有以前那樣充足的測試時間;軟體測試人員的工作貫穿整個軟體開發的週期。軟體開發的 W 模型很好地詮釋了這一時期的軟體測試工作特徵,軟體測試有了專門的團隊,測試人員的地位相比於過去有了明顯的提高。

再後來軟體開發的流程演變成螺旋模型,摒棄了 W 模型的長週期,追求增量開發,隨著一輪又一輪的編碼和測試,軟體開發處於一種不斷迭代的過程中。現在流行的敏捷開發模型,本質上還是螺旋模型。

即使是螺旋模型,測試人員始終還是從事著質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的工作,不斷手段多麼花哨,介面測試,自動化測試,效能測試,安全測試,各種先進的測試工具,本質上和手工點點點找 bug 並沒有什麼不同。在軟體的開發過程中,測試人員依然是很被動,被動體現在不能主動提高軟體的質量。

1.2 軟體測試人員的危機

軟體測試人員將會分層,有管理能力熟悉測試流程的順利成章地成為測試過程的管理者,程式碼能力強的演變為測試工具的開發者(為專案定製的自動化黑盒測試工具,為專案定製的效能測試工具等等),程式碼能力差的就只能從事點點點的黑盒測試。

黑盒測試崗位門檻較低,可替代性強。在不遠的將來,黑盒測試人員不是被測試開發人員取代,就是被測試工具開發人員開發的測試工具取代。值得一提的是:當黑盒測試被取代之後,測試過程管理者也會有失業的風險,他們必須要轉型為測試架構師才能適應潮流,才不會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2. 解決危機

2.1 引入軟體質量保證

絕大多數公司招聘測試人員,更多地是:想透過他們的測試工作,去發現軟體中存在的問題,修復缺陷,從而提高軟體的質量。很明顯,這是一種頭痛醫腳的行為,提高軟體的質量難道不是更應該去直接提高程式碼質量嗎?

對於測試人員來講,解決軟體測試危機的辦法就是專注於提高整個開發過程的質量,也就是說,成為軟體開發專案的質量保證人員(Quality Assurance)。測試人員更多的是需要在整個軟體開發的過程中,透過制定標準,監督執行,保證每一個環節的質量,從而提高整個軟體開發過程的質量。這其實是一整套解決方案,當你的過程有了標準化的、成熟的解決方案之後,軟體的質量一定是過硬的。

2.2 質量保證的思路

對於螺旋模型而言,最基本的單元就是:

需求分析->詳細設計->編碼->整合->測試->驗收

那麼每一個過程都應該有對應的工作過程及體現工作過程的文件,質量保障人員就可以根據以往成功的經驗,制定合理的質量標準體系來指導和最佳化工作過程,同時也在實踐中最佳化質量體系。

3. 如何保證軟體質量

如何保證軟體質量這個問題很寬泛,應該保證以下幾個方面的質量,那麼軟體的質量將得到保證。

3.1 需求文件質量

  • 需求描述詳盡:無缺漏,無歧義,無重複,沒有無法實現的,沒有巨大風險
  • 需求指標明確:前提條件明確,資料指標精確。

3.2 設計文件質量

  • 欄位定義明確:欄位沒有混淆,資料來源和走向清晰
  • 邏輯清晰通暢:軟體操作不會進入死衚衕,使用者使用場景考慮全面
  • 互動簡單易懂 :每個按鈕點選前是怎樣,點選後會有什麼變化
  • 提供豐富的輔助文件:Visio 流程圖,Xmind 思維導圖,Axure 互動原型設計文件等

3.3 程式碼質量

  • 優質的框架設計:根據專案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技術棧,底層設計容錯性高、健壯性好、可擴充套件性好,前端相容性好、效能好
  • 編碼規範:參考阿里巴巴的 java 編碼規範制定
  • 程式碼走查:開發人員自己或者結對進行程式碼走查,考慮邏輯是否完備,資料處理是否到位,場景是否缺漏,演算法效能是否最優
  • 程式碼評審:評價程式碼是否還有改進的空間等
  • 單元測試:開發人員自行編寫單元測試,測試函式方法是否滿足要求,隨著程式碼版本的迭代,能否保持原來的功能

3.4 測試質量

3.4.1 測試策略

後端測試:介面測試,壓力測試,部署測試,安全測試

前端測試:UI 測試,效能測試,相容性測試,安全測試

3.4.2 測試方法的質量

  • 設計合理的測試方法
  • 測試方法的評審
  • 改進最佳化測試方法

3.4.3 測試用例質量

  • 良好的用例設計方法:等價類劃分、因果圖法、場景分析法、正交分析法、路徑覆蓋、邏輯覆蓋、語句覆蓋
  • 用例評審:保證測試的廣度(介面、介面、資料庫、日誌)和深度(測試要點的精細程度)
  • 測試用例維護:測試過程中補全缺漏的和思路有問題的用例,記錄線上故障並新增到測試用例中

3.4.4 缺陷質量

  • 缺陷分級:一般四級分類法,
  • 缺陷記錄:bug 管理系統,bug 的生命週期理論
  • 缺陷反思:bug 評審,開發避免類似錯誤,測試在設計測試用例的時候考慮類似情景

3.5 部署質量

不是說保證了設計、開發、測試質量之後,產品上線後質量一定好。因為部署上線還有一整套流程,部署流程的質量,直接決定了產品的上線質量。
部署環境:硬體環境和軟體環境,是否滿足功能和效能要求
部署時機:選擇對使用者影響最小的時機,一般遊戲更新選在午夜。
部署引數:測試環境的引數和正式環境的引數往往是不同的,往往涉及到引數的調整。
自動化部署:流程化,自動化的部署將大大減少人為失誤。

3.6 風險控制

  • 專案風險:需求變動,開發環境不能滿足,人員缺失,技術自身風險,安全風險
  • 風險預測:根據專案實際情況和自身的軟體開發經驗,找到薄弱環節和不確定的環節,這些往往都是風險高發處
  • 降低風險: 在可能發生風險的地方做好兩手,甚至多手打算

3.7 組織技術學習

從長遠來看,提升團隊的技術水平,也能夠提升軟體產品的質量

4.結論

保證軟體質量需要一整套的質量保證體系,搭建這樣的體系是 QA 的核心競爭力。QA 人員在從業的道路上需要不斷地打磨自己的業務能力、技術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