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MBA商學課|第002課:比較優勢|我做的比你好,就應該我做嗎?

小虎哥-技術部落格發表於2018-03-14

​在美國,曾經有個人發明了一種更簡單的分析核磁共振資料的方法,核磁共振是什麼我們們不用管,總之這個發明使得醫療成本大大降低。很快,全國各地的核磁共振資料一股腦全來了,用這個所謂神奇的裝置分析,結果都很不錯,人們將這位發明家視為英雄。直到有一天,一位記者調查了這位發明家——你發現了嗎,人怕出名豬怕壯,什麼事,別讓狗仔盯上——記者爆料說,這個所謂的發明只不過是一臺價值600元的電腦,實際上這位發明家玩兒了個貓膩,把這些核磁共振資料轉發到印度,讓那裡收費很低的醫生進行分析,然後再將這些分析結果告訴客戶。整個美國都震怒了,這個人根本不是發明家,就是一個大忽悠啊。

其實,單說分析工作本身,印度醫生並不一定比美國醫生更精準,或者更有效率,也就是說,印度醫生並沒有絕對優勢,但是印度醫生在這個工作上具有“比較優勢”。

什麼是比較優勢呢?

我曾經在年輕的時候做過資料分析的工作,也因此,一份常規的資料包告,剛工作不久的分析專員需要兩個工作日才能完成,而我可能只要一個小時。顯然,在做資料包告這件事上,比起資料分析專員,我擁有絕對優勢。 

那麼,如果這麼看,是不是所有的資料包告都應該由我來做呢?假設同樣的一個小時,我用來做一份市場投放計劃,完成之後能讓公司在未來一年內節省市場費用800萬元,我要是放下這個計劃不做,而去做常規的資料包告,我的機會成本是多少呢?是的,我們昨天在機會成本的內容中介紹過,至少是800萬元。而我的資料分析專員呢,如果他不做這個報告,就只有去做更初級的資料整理,怎麼算機會成本也不會比800萬元更高。

所以,雖然在做常規資料包告這件事上,我有著絕對優勢,但我的資料分析專員,卻有著非常明顯的“比較優勢”,也就是,他有用比我更低的機會成本產出這份資料包告的能力。

這裡我們要不厭其煩的再強調一下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區別,因為有時候確實,我自己都經常搞混。傳統的分工,是我耕田來你織布,這是說,耕田我效率高,所以我來,織布你效率高,所以你來。但是比較優勢強調的是,即便織布我比你效率更高,但是如果你的機會成本更低,也應該由你來做。

一句話總結比較優勢:我做的比你好,也得你來做,事情應該交給機會成本最低的人。

運用比較優勢,我們可以:

第一、在不具備比較優勢的事情上,主動出讓。

第二、在具備比較優勢的事情上,果斷進入。

第三、不斷降低自己在瑣事上的比較優勢。

有人說,投資自己,就是把自己的比較優勢,集中在更有價值的事兒上,這句話,你同意嗎?

下節課老路將會與大家聊到“因為來都來了,所以將錯就錯?——沉沒成本”。

- E N 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