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筆記 -- 成本控制

miguelmin發表於2009-05-29

一、成本失控的原因:
⑴成本估算工作和成本預算工作不夠準確細緻;
⑵許多專案在進行成本估算和成本預算及制定專案成本控制方法上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範可行;

[@more@]

二、成本估算
1、名稱及定義
成本估算是指對完成專案各項活動所必需的各種資源的成本所做的近似的估算。成本估算需要根據活動資源估算中所確定的資源需求,以及市場各種資源的價格資訊進行。
(簡單一句:編制一個為完成專案各活動所需資源費用的近似估值算。 )
成本估算三個步驟:
①識別並分析專案成本的構成科目;
②根據已識別專案成本科目,估算每一成本科目的成本大小。
③分析成本估算結果,找出各種相互替代的成本,協調各成本之間的比例關係。

AACEI(國際成本協會)成本估算的5個級別:
級別 準確性範圍 級別 準確性範圍
量級的 50%~100% 確定的 15%~20%
概念的 30%~50% 可控的 10%~15%
初步的 20%~30%

2、輸入
①專案章程; ②專案範圍說明書; ③專案管理計劃
④工作分解結構(WBS)和 WBS詞典;
⑤進度管理計劃(包括活動資源估算、活動歷時估算)
⑥員工管理計劃 ⑦風險事件 ⑧環境和組織因素(考慮市場情況)
⑨組織過程資產(估算政策、估算模板、商業資料庫、專案檔案、知識、教訓)

3、工具和技術
①自上而下的成本估算(類比估演算法)
優點:簡單易行,花費小
缺點:準確性差適用於專案資訊有限時(如,早期階段)的費用估算。是專家判斷的一種形式。
類比估算是花費較少的一種方法,但精確性也較差。
以下情況下類比估算是可靠的:
(a)先前的專案不僅在表面上且在實質上和當前專案是類似的
(b)作估算的個人或小組具有必要的專門知識。

②資源單價法:做費用估算的個人和團體必須知道每種資源單價

③自下而上的成本估算(工料清單法)
優點:準確性高
缺點:耗時,成本高
自下而上的成本估算利用專案工作分解結構圖。
首先,由基層人員計算每個工作單元的成本;然後,各個單元成本自下而上逐級累加;最後,高層管理者彙總總成本。
自下而上估算的費用和精度取決於單個活動或工作包的大小和複雜程度,較小的活動在提高估算精度的同時將增加費用。專案管理團隊必須在精確性和費用間做權衡。
④利用計算機工具
⑤其他的估算方法:賣方投標分析(供應商報價分析) 、專案所需成本分析。
⑥意外事件的估算
⑦質量成本:PAF模型,明確將質量成本分為預防成本、評價成本和失效成績三個部分,合理的資源配比預防成本佔到70%。

4、輸出
①專案成本估算結果
②相關支援性細節檔案和結果


三、成本預算
1、名稱及定義
專案成本預算是進行專案成本控制的基礎,它是將專案的成本估算分配到專案的各項具體工作上,以確定專案各項工作和活動的成本定
額,制定專案成本的控制標準,規定專案意外成本的劃分與使用規則的一項專案管理工作。
(簡單一句:將總費用估算分配到各單項工作上)
成本預算的三大作用:
①按計劃分配專案資源,保證各項工作獲得所需的各種資源;
②一種控制機制,對專案各項工作的成本預算進行適當調整;
③為專案進度提供一把標尺,可以及時掌握專案的進度情況;

2、輸入
①專案成本估算
②工作分解結構:確認了要分配費用的專案組成部分。
③專案進度計劃:包括要分配費用的專案組成部分的計劃開始和預期完成日期。這種資料的作用是將費用分配到發生費用的時段上。
④專案章程;
⑤專案管理計劃
⑥風險管理計劃:風險管理計劃通常包括應急費用。

3、工具和技術
無論採用何種方法和技術來編制專案的成本預算,都必須經過以下三個步驟:
⊙為了每一工作包建立預算成本,所有工作包的成本總額不能超過總成本.
⊙將工作包分配得到的預算成本分配到工作包的各項活動上;
⊙確定各項成本的時間計劃,制定專案成本預算計劃.

①成本總計
②管理儲備
③引數模型(引數模型比較可靠的情況:
⊙歷史資料準確 ⊙引數可量化 ⊙模型可縮放 )
④支出的合理法原則

4、輸出
①成本基準計劃 ②專案資金需求 ③專案管理計劃(更新)

四、成本控制

1、名稱及定義
專案成本控制是指專案組織為保證在變化的條件下實現其預算成本,按照事先擬定的計劃和標準,採用各種方法,對專案實施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進行對比、檢查、監督、引導和糾正,儘量使專案的實際成本控制在計劃和預算範圍內的管理過程。
(簡單一句:控制專案預算的變更)
內容包括:
①識別專案成本基準計劃的變動因素,保證變化向有利的方向發展;
②以工作包為單位,監督成本的實施,做好實現成本的分析評估工作;
③對發生成本偏差的工作包實施管理,有針對性採取糾正措施;
④將核准的成本變更和調整後的成本基準計劃通知專案相關人員;
⑤防止不正當的,未授權的費用列入專案成本;
⑥防止因控制成本引起的專案範圍、進度和質量方面的問題。

2、輸入
①成本績效報告
成本績效報告記載專案預算的實際執行情況的資料,通常有六個基本指標來分析專案的成本績效。
⊙專案計劃作業的預算成本 ⊙累積預算成本 ⊙累積實際成本 ⊙累積盈餘量 ⊙成本績效指數 ⊙成本差異
②批准的變更申請 ③成本基準計劃 ④專案資金需求

3、工具和技術
①成本變更控制系統(三部分組成:成本變更申請、批准成本變更、變更成本預算)
②績效測量
四個關鍵值
PV(計劃值) :成本估算部分的總價值;
AC(實際成本)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成本總額;
EV(掙值)實際完成工作的預算價值,即到某一點已完成工作應當的投入資金。
ETC(剩餘工作的成本估算) ETC=總的 PV —已完成的 EV ETC=剩餘工作的 PV×CPI

最常用的尺度:
CV(成本偏差) : CV=EV-AC CV>0(成本節省) CV<0(成本超支)
SV(進度偏差) : SV=EV-PV SV>0(超過進度) SV<0 (落後進度)
CPI(成本績效指數) :CPI=EV/AC CPI>1.0(成本節餘)CPI<1.0(成本超支)
SPI(進度績效指數) :SPI=EV/PV SPI>1.0(進度超前)SPI<1.0(成本滯後)
③專案績效評估
⊙偏差分析 ⊙趨勢分析 ⊙掙值分析
④計算機工具
⑤偏差管理

4、輸出
①專案管理計劃更新
②建議的糾正措施
③完工估算(EAC)
公式1:EAC=AC+ETC (實際支出+剩餘工作的新估算)
適用情況:⊙過去的實施情況表明原來所作的估算徹底過時;⊙條件變化原來估算不適合
公式2:EAC=AC+BAC-EV (實際支出+剩餘工作的預算BAC-EV)
適用情況:目前的偏差被視為特例,且不會再次發生類似的偏差。其中BAC-EV是剩餘預算
公式3: EAC=AC+(BAC-EV)/CPI (實際支出+經實際成本績效指數(CPI)修改的剩餘專案的預算)
適用情況:將目前的偏差視為將來的典型形式來使用。
④變更需求
⑤組織過程資產(更新)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6723161/viewspace-102257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