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店:線上零售商

雖然網路零售商更看重傳統出版社,但其內容提供者除了出版社外還有文學網站。噹噹(Dangdang)的電子書價格大概佔紙質圖書的20%-40%——通常標價為七八元左右(約1.15美元)——而京東商城(360Buy)供應的電子書一般低於5元(0.9美分)。一般而言,讀出器都支援各種文字格式,可坊間有傳言說,亞馬遜的金讀(Kindle)很難讀取噹噹的電子圖書格式。網路零售商與出版社密切合作,而且在這一點上,線上零售商與其他平臺相比有更大的優勢。

噹噹是中國最大的網上書商。噹噹的電子書店於2011年12月21日上線——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電子書零售商。200家出版社為噹噹電子書店提供了約5萬冊的書。今年2月,噹噹的CEO李國慶(Li Guoqing)在接受《南方都市報》(Southern Metropolis Daily)的採訪中說,噹噹將於今年4月採用其自己的電子墨水閱讀器。這種帶觸控式螢幕的3G閱讀器售價從299元(47美元)至699元(110美元)不等。

2月20日隨著京東商城(360Buy)電子書店上線,噹噹宣佈其書店有15萬本電子書可供網民購買。

今年2月底,《北京商報》(Beijing Business Today )報導了當當將其電子書和紙質書  採購部門的合併。而且噹噹對出版社實施“捆綁銷售”策略, 要求出版社允許噹噹同時銷售其電子書和紙質書。

中國的第二大線上圖書銷售商亞馬遜中國(Amazon China),在世界各地叱詫風雲,但在中國卻掙扎著要奪回其統治地位。

2010年8月,有謠言傳出卓越(被亞馬遜收購的線上零售商)希望將Kindle 3改名為“金讀”後搶灘中國市場。亞馬遜總部對此矢口否認,並聲稱該司在中國推出Kindle的時間表尚未確定下來(這可能因亞馬遜的線上電子書店尚未做好準備)。

2011年10月,卓越亞馬遜(Joyo Amazon)正式更名為亞馬遜中國並開始使用Amazon.cn域名。與此同時,訪司開始展開與中國政府和維權機構的“談話”,以便為金讀在中國的上市鋪路。

2011年下半年,亞馬遜中國的網站操作員開始收集中國各出版社的書籍資料;預計金讀和金讀書店將於今年四月同時上線運營。

2012年2月20日,中國最大的線上家電城京東商城推出了其數字書店,並有8000本電子書可供挑選。就質量而言,京東商場無法與噹噹或亞馬遜中國網站抗衡,也無意於推出閱讀器,但仍無法改變其成為中國第三大線上圖書零售商的事實。(想想線上沃爾瑪)

9月(9Yue)是國營新華連鎖書店旗下的一家零售書店。新華書店是中國最大的實體連鎖書店。9月究竟歸哪個公司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但主要接受新華文軒公司(Xinhua Wenxuan)的直接管理。而反過來新華文軒隸屬於新華書店四川省分公司。新華文軒是最早涉足網上書店市場的公司之一,2007年就開始在網上銷售紙質書並於2010年7月推出了其電子書平臺。

電信公司

自從3G網路在中國出現以來,三大電信巨頭都推出自己的數字閱讀平臺。這些公司確實與出版社合作,但其主要合作伙伴為文學網站。文學網站直接為3G使用者提供內容。收入一般來自每月的電子書訂閱量,例如,每月花上5元(90美分)讀者便可訂閱全部瀏覽套餐,但無許可權閱讀部分圖書。絕大部分的中國消費者仍用手機看電子書。據三大電信公司的聯合資料顯示,30%的手機使用者用手機讀電子書。

中國移動(China Mobile)是首個推出數字書平臺的電信公司——於2009年10推出。同一年,中國移動開始與三大科技公司——漢王(Hanvon)、大唐(Datang)和華為(Huawei)——合作生產支援3G的電子墨水閱讀器。

中國電信於2010年9月推出其手機閱讀平臺——天逸(Tianyi)。在網路世界天逸無所不在:例如,http://www.tianyibook.com 和 http://www.189ty.com便是借用天逸(和中國電信的189域名)之名,打著中國電信的旗號經營的網站。這些網站提供一些原創內容和大量的非法下載資料。

中國聯通(China Unicom)於2011年4 月釋出其平臺——沃閱讀(Wo iRead)。2011年12月其類似於蘋果應用軟體商店的“沃+平臺”正式開業。

技術開發商

方正科技(Founder Technology)和番薯網站(Fanshu.com)。2011年,方正科技發明了阿帕比(Apabi)作為一個為出版社、新聞、大學和圖書館提供數字出版支援的技術平臺。其電子書店於2006年上線。目前,阿帕比是中國最有建樹的數字出版技術供應商。2009年,阿帕比和企鵝集團(Penguin)達成協議,由阿帕比負責為中國讀者提供企鵝的英文電子圖書。

2009年,方正科技聯袂搜尋門戶中搜(Zhongsou)建立了電子書平臺蕃薯網,旨在打造 “全球最大的電子書門戶”,這是一種亞馬遜加谷歌的運營模式。通過利用阿帕比與內容提供商(主要是出版商)的關係,蕃薯網很快便奪得了中國最大的電子藏書庫之一的桂冠。蕃薯網的電子閱讀軟體和電子閱讀器(蕃薯(the Yambook))也出自方正科技。

藉著蕃薯網上市的東風,阿帕比電子商店仍經營得風生水轉。這兩者之間的確切關係並不清晰,而且有些出版社吃驚地發現他們授權給阿帕比的內容卻直接出現在蕃薯網上。

2011年10月,百度從方正科技處購得40%的股份,通過這一交易使百度成為蕃薯網的股東之一。與此同時,百度圖書館(最近侵權門事件及官司纏身的主角)開始在蕃薯網平臺上推廣其電子書。

漢王書店(Hanvon Book Store)於2009年上線,而且也在香港和臺灣設點。漢王科技是中國生產行動式閱讀裝置的最大製造商,而且幾乎所有的電子書平臺都支援漢王的裝置(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漢王落得個淨損失4.34億元的下場)。就數字內容來說,漢王書店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優勢,但它確實有6000本左右的電子書可供讀者免費下載。

文學網站

文學網站是在20世紀90年代首次登陸中國市場,當時電子閱讀只能在個人電腦上進行(PCs)。幾十年過去了,許多中國最暢銷的書和最紅火的作者走的路線為先進軍網路後轉戰傳統出版社。目前中國暢銷文學(愛情小說、武打小說、都市小說、魔幻小說等)中的“大哥大”——小說體裁——無一例外發源於文學網站。用手機或數字裝置閱讀,這一流行趨勢的始作俑者仍為線上文學網站。絕大多數的中國文學網站——起點中文網 (Qidian), 榕樹下( Under the Banyan Tree), 紅袖添香(Hongxiu)和瀟湘書院 (Xiaoxiang)——基本上都被盛大公司(Cloudary)收編於旗下。儘管盛大公司的個別文學網站通過銷售電子書(一般通過手機)能為其創造一些現金流,但是其主要的電子書銷售平臺為雲中書城(Cloud Bookstore)。雲中書城於2011年2月開始上線。

2011年5月,雲中書城推出了不同尋常的“店中店”。該模式借鑑了易趣(E-Bay)、淘寶(Taobao)的運營模式。出版社可在該網站上經營自己的版塊,這樣他們便更能自主控制書的陳列和組織。

雲中書城與其閱讀器——盛大錦書(Bambook)緊密“對接”——該閱讀器由雲中書城和盛大子公司上海果殼(Shanghai Nutshell)合力打造。從雲中書城購買的電子書,毫無疑問,可在大部分的其他客戶端與裝置中讀取。

搜尋入口網站:百度

2009年,中國搜尋門戶的領頭羊百度建立了文件共享網站——百度文庫。第二年,百度文庫擴編為“文庫書店”,提供電子書的銷售和下載。2011年3月,50名中國作者聯名抗議文庫書店的侵權行為,之後百度只好刪去大部分的線上資料,並發表了一份公開的道歉信。2011年8月百度收購了蕃薯網的部分股權,並在其百度圖書館的主頁上提供番薯網電子書銷售連結。

2011年9月,百度推出了百度閱讀( Baidu Reading)。這是個基於百度圖書館和蕃薯網的內容與科技的“開放平臺”,並與文學網站和傳統出版社合力打造一個著作權人能上傳並直接銷售資料的平臺。

其他市場參與者

其他企業以耐人存味的方式進軍數字出版業,包括:

豆瓣網(Douban)是中國最大的集中生產書籍、電影和音樂等娛樂產品的社交網站。豆瓣的使用者組成了中國最大的線上文化消費社群。

2011年11月,豆瓣的電子書店上線。豆瓣直接與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合作,且為他們提供設計和排版服務並直接支付版權稅。但是,目前該網店只提供免費內容——它們還沒有開始運作支付系統。

豆瓣的電子書內容適用於自己的“網路”電子閱讀器和蘋果產品,且他們現在努力為亞馬遜的金讀提供支援。豆瓣正準備建立一個也能支援智慧手機的平臺。

2010年,私營出版公司Xiron建立了“Xiron中文網路”,但實際上直到2011年末才投入使用。該網站純粹是“原創性內容平臺”,利用稿酬、獎品和Xiron在傳統出版業的優勢鼓勵使用者上傳原創內容。這個網站也含有社交網路功能,以便讓作者和讀者更加緊密地聯絡。現在。目前該網站只能支援網上閱讀內容,但是今年他們將開始支援電子閱讀器與其他類似的客戶端。
唐茶(Tangcha)是一家很有意思的小公司。該司為蘋果平臺(計劃將支援更多的平臺)提供立意新穎、製作精良的數字出版物。在一個內容低劣大行其道的行業中,唐茶一枝獨秀。
多看(Duokan )是建立於2009年的一家共享/社會媒體網。多看為使用者提供與金讀(Kindle)、安卓(Android)、蘋果iOS和蘋果電視相容的中文電子閱讀器的應用程式。2011年末,多看開始以應用程式的形式出版自己的數字圖書。和唐茶一樣,多看強調讀者的體驗,巧妙設計並精心編排數碼產品。

電子閱讀器

在中國,大部分人仍用手機和個人電腦閱讀電子內容。基於電子墨水科技的電子閱讀器是在2008年左右面世的。儘管現在電子閱讀器的銷售商不到十幾個,但是有一些主要競爭者與網路書店有千絲萬縷的關聯性。

漢王(Hanvon)為2008年生產電子閱讀器的最大科技公司,而且現在仍是中國電子閱讀器市場的龍頭老大。2010年該司推出的產品線包括將近40種型號,全部配有3G、無線上網和彩色觸控式螢幕功能。漢王讀出器可直接與漢王自營的電子書店連線,而且大多數的產品在安裝某種程式後可與其他電子書提供商(如噹噹)相連線。其閱讀器也與普通格如TXT, PDF, HTML 和EPUB相容。
盛大錦書(Bambook)是盛大的官方電子閱讀器,由盛大旗下的上海果殼(Shanghai Nutshell)科技公司生產。盛大錦書的主要優點在於其提供自動連結至流量最大的線上書店包括盛大自己的雲中書店、臉譜網、古騰堡工程(theGutenberg Project )和9月。盛大錦書有三個型號,包括最近面世的彩色型號。大部分產品一般價位為500-700元不等(80-111美元)。
文房(Wefound)和番薯(Yambook)是由方正科技生產的兩款閱讀器。文房於2009年上線,且看上去和金讀2非常相似以至於一些網路評論家嘲笑其為山寨版。番薯閱讀器是特地配合番薯網的電子書店而發明的。(如下所示)
方正與各出版社合作(尤其與中國出版集團公司(China Publishing Group))和紙質圖書零售商(如上海書城(the Shanghai Book City))合作,為他們的內容製造專用的電子閱讀器。
如前文所述,噹噹預計於2012年下半年推出其自主設計的電子閱讀器且其中國版本的亞馬遜金讀不久將面世。

相關法規和政府的介入

中國現並未正式頒佈一系列的規範數字出版業的法律和法規,然而,從最近發生的事件可大概推斷出官方意圖:

2010年5月,中國新聞出版總署(GAPP,中國出版業的最高權利機構)召開了一次電子圖書行業研究研討會。

2010年7月,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成立一個“電子書(內容)標準化工作小組”計劃於當年月11月出臺關於電子書內容標準化的初稿。

2010年10月,中國新聞出版總署釋出了《發展電子圖書行業的20個建議》。這些建議的中心內容為該行業要集中發展,得到融資團體的支援並加大政府的監管。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特別建議參照對中國其他高科技產業發展起重要作用的產業基地,建立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作為回應,出版公司、省級出版集團、電信公司,甚至地方政府大量投資於這種基地。全國各地的數字出版基地的建設都經由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的審批。首個國家級的基地是於2008年,由張江集團和方正科技投資2.85億元(4500萬美元)建立的上海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Shanghai Zhangjiang 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Base)。現已有23個數字出版企業在此基地安營紮寨。

2010年11月,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將“電子書行業商業許可證”授予了21個包括漢王、盛大在內的企業。可是, 我們仍完全不清楚這些證書能起何作用。

2011年1月,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宣佈已完成“電子內容標準化的初稿”,然而時至今日初稿仍未公諸於眾。

鑑於政府未來監管動向不明,業內企業採取“先上車再買票”的原則——即儘快搶佔市場,專案上馬後,政府一旦制定規則,再靈活作出調整。

版權

數字版權管理在中國仍處於起步階段。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司空見慣,尤其新上市的暢銷書已對讀者免費下載的行為見怪不怪了。此中最大的侵權方當屬百度圖書館和新浪的愛問分享(ishare)平臺——儘管百度已洗心革面開始正規化經營,而新浪或多或少仍我行我素。

此外,作家和出版社之間簽訂的合同常沒有明確規定數字版權,而且出版商常不經作者的許可,擅自使用版權,在多個平臺銷售作品的電子版本。

2011年9月,作家出版社(the Writers Publishing House)為其80個作者支付了數字作品版稅(從中國手機平臺賺取的)。這在當時是轟動一時的大事——據報導,這是中國作者出版社首次有組織地支付數字出版版稅。一般而言,數字作品銷售版稅的利潤分成為七三分或六四分,而數字平臺拿小頭,作者拿大頭。

 

譯註:古騰堡工程(Project Gutenberg,縮寫:PG),由志願者參與,致力於將文化作品的數字化和歸檔,並鼓勵創作和發行電子書。該工程肇始於1971年,是最早的數字圖書館。其中的大部分書籍都是公有領域書籍的原本,古騰堡工程確保這些原本自由流通、格式開放,有利於長期儲存,並可在各種計算機上閱讀。

via: 譯言精選